上海市集郵協會

1981年,由社會集郵界人士胡辛人、馬任全等人發起,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宮召開第一次上海市集郵協會(簡稱市郵協)全體會員大會,上海市集郵協會由此成立。

基本信息

歷史

民國元年(1912年),外國人就在上海組織集郵團體上海郵票會,有少數中國人參加。民國11年,民眾性的集郵組織神州郵票研究會在上海成立,民國13年後改組為上海郵界聯歡會,以後又改名為中華郵票會,並出版會刊《郵乘》,這是中國最早成立的民眾性集郵組織。民國14年,杭州成立新光郵票會,出版會刊《新光月刊》,於民國27年遷到上海。在新中國建立前後,上海已有不少民間集郵組織,但無統一的集郵組織。

組織

1981年1月10日,由社會集郵界人士胡辛人馬任全等人發起,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宮召開第一次上海市集郵協會(簡稱市郵協)全體會員大會。當時有會員113人,出席大會的有102人,選舉產生第一屆集郵協會理事會,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陳沂擔任名譽會長,胡辛人任會長,有3名副會長。編輯出版《上海集郵》雙月刊。1982年2月14日,市郵協召開第二次會員大會,選舉產生第二屆理事會,並增選副會長1名。

1983年6月15日,根據郵電部通知,並經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批准,為加強對集郵協會的領導,市郵協歸屬上海市郵電管理局領導。

1984年5月16日和1988年5月28日,市郵協先後召開第一次和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三屆和第四屆理事會,李長劍和奚益培分別擔任第三屆和第四屆理事會會長。

全市12個行政區和9個郊縣中的6個縣分別成立了區、縣級集郵協會,包括工、青、婦、商、學、農等各行各業的郵協,加上產業所屬基層郵協,形成全市三級集郵網路。截至1990年底,全市直屬團體會員有202個,連同基層單位的各級集郵組織總計1303個,全市集郵愛好者達70萬人,其中註冊會員有76063人。上海市擁有十多名全國著名的郵學家和集郵家。

活動

1981年7月1~14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和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市郵協在上海博物館舉辦《中國郵票展覽》。同年11月3~9日,舉辦“日本集郵家水原明窗中國郵票藏品展覽”。

1982年6月24~30日,市郵協在上海美術展覽館舉辦“各國專題郵集展覽”。同年11月,國際集郵聯主席拉迪斯拉夫·德沃拉齊克(捷克斯洛伐克)來滬訪問,專門召開座談會,進行集郵交流。12月11~18日,舉辦郵票和集郵知識乾訓班,有中國郵票總公司和遼寧、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廣東及上海等省、市郵票公司或郵政局的業務幹部25人參加。

1983年2月19日,為配合郵電部發行《西廂記》郵票,市郵協協同市郵票公司舉辦《西廂記》文學藝術報告會。2月26日,國際集郵聯理事、亞洲集郵聯主席加迪亞訪華抵滬,市郵協組織上海部分集郵家與之會見。同年7月8~17日,假上海展覽館東廳舉辦“第一屆上海市集郵展覽”。為了慶祝新中國建立35周年,在上海市郵電管理局和工會市委會的支持下,市郵協會同上海電影製片廠,在8月19日聯合召開電影文學劇本《郵緣》創作座談會,市郵協理事、電影廠著名導演桑弧介紹了創作過程。集郵故事片《郵緣》於1984年10月1日在大光明電影院公映,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故事片二等獎,還獲得首屆法國國際娛樂片電影節青少年觀眾獎。《郵緣》片的續集《女局長的男朋友》在1986年12月16日起在美琪大戲院公映。

1984年9月16~27日,在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簡稱全國集郵聯)的贊助下,市郵協舉辦《全國郵展獲獎郵集展覽》。

1985年9月13~26日,市郵協還根據全國集郵聯的委託,舉辦全國集郵幹部培訓班,有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集郵專職幹部47人參加培訓,上海市工會、青聯、學聯和縣、局級集郵組織的幹部18人參加旁聽。

1986年1月,市郵協在上海市“集郵活動日”期間,舉辦“集郵知識競賽一百題徵答”活動。經過評選,產生一等獎1人,二等獎7人,三等獎20人以及四等獎、紀念獎等。1985年9月13~26日,市郵協受全國集郵聯委託,為全國21省市集郵公司和集郵協會舉辦郵票和集郵知識乾訓班,參加者近60人。

1987年7月,市郵協舉辦“郵票上的科學文化知識競賽”。經過筆試、口試、複賽和半決賽,於9月24日假上海國際俱樂部進行決賽,遴選出3名選手代表上海隊參加全國決賽。市郵協在這次全國競賽中獲集體榮譽獎。

1988年5月28日,市郵協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正式成立《鍾笑爐集郵基金會》。同年10月20~26日,為慶祝第二屆上海電視節,市郵協會同郵票公司和上海電視台聯合舉辦國際性集郵展覽。日本大阪、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漢堡、蘇聯列寧格勒、美國舊金山,以及朝鮮、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荷蘭等國友好城市的集郵者提供了展品。在郵展期間,還召開國際學術交流會。

1989年5月23~29日,市郵協參照全國郵展和國際郵展規則,舉辦上海市第二屆集郵展覽,參觀者達1.8萬餘人次。同年9月28日,市郵協和郵票公司為配合郵電部《孔子誕辰2540周年》新郵發行,借新成中學舉行孔子郵票報告會。

1990年5月27日~8月10日,為紀念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郵票發行60周年,市郵協和上海市革命歷史博物館(籌)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會議會址紀念館聯合舉辦“解放區郵票展覽”,市錢幣學會配合這次郵展,提供了區票發行時期的解放區貨幣進行參展。其間,市郵協與全國集郵聯、郵票博物館等在6月4~6日,聯合舉行華東地區集郵學術交流會,研討區票發行的歷史。蘇、浙、皖、閩、贛、魯、滬六省一市的郵協和全國集郵聯、郵票博物館等55名代表參加交流會,有23篇集郵學術論文進行了交流。

大型郵展獲獎項目

市郵協成立之前,上海史濟宏的《中國商埠郵票及郵政史》郵集在1957年的莫斯科國際郵展上獲得過銀獎。市郵協成立之後,上海集郵界有更多的郵集參加了全國性郵展和世界、國際郵展並獲獎。

1983年11月28日~12月7日,全國集郵聯在北京舉辦第一屆“中華全國集郵展覽”,上海陳明昌的《山東解放區郵票》郵集、張包平之的《辛亥革命有關封戳》郵集和林鶚明的《歐洲音樂史》郵集均獲得銀獎,另有《新中國加字改值普通票》、《1897-1949中國明信片》、《人類航空史》等12部郵集獲得銅獎。

1984年4月27日,陳湘濤的《大龍票版式研究》郵集,在西班牙馬德里世界郵票展覽上獲大銀獎。同年9月21日,馬佐璋的《中國解放區紀念郵票》郵集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郵票展覽上獲大銀獎,陳明昌的《中華蘇維埃郵政史及山東戰郵郵票》郵集獲銀獎。此外,陳明昌的《華北解放區郵票》郵集在全國解放區郵票展覽中獲得金獎,另有5部郵集分別獲得鍍銀獎和銅獎。

1987年10月,劉廣實《中國民信局》郵集在丹麥哥本哈根世界郵展上獲得鍍金獎。該郵集還先後在1988年8月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世界郵票展覽上獲得鍍金獎,在1990年5月英國倫敦世界郵展上獲得大鍍金獎。在1987年的中華全國青少年專題集郵展覽上,王曉舟的《橋》郵集獲得了金獎,李晴等的《中國少先隊隊歌》、《從小愛科學》、《中國簡明史》、《郵政的發展》4部郵集獲銀獎,王偉《飛機史話》郵集獲銅獎。

1988年8月,林鶚明的《歐洲音樂史》郵集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世界郵展上獲得銀獎。

在1989年10月第二屆《中華全國集郵展覽》上,高承棟的《華北解放區郵票》、林鶚明的《現代奧運會》、徐錫良的《鐵道機車》3部郵集和馬任全的《中國郵票圖鑑》書籍獲得金獎,傅德霖的《中信版孫中山像郵票》、周光復的《航空發展史》等4部郵集獲得鍍金獎,胡辛人的《華東解放區郵票》、傅湘洲的《開國紀念郵票版式研究》、黃宏根的《新中國國內郵資變遷(1949-1989)》和《集郵辭典》獲大銀獎。另有7部郵集(包括書刊)分別獲得鍍銀獎和銅獎。

1990年5月,高承棟的《華北解放區郵票》郵集,在英國倫敦世界郵票展覽上獲得大銀獎。同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國際郵展上,林鶚明的《現代奧運會》郵集和王心惠的《新中國郵戳上——中華體育之窗》郵集,都獲得鍍金獎,史榮錠的《腳踏車運動》郵集獲得銀獎。

在80年代的世界郵展和國際郵展上,上海送展的郵集獲得7個鍍銀獎和11個銅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