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八初級中學

上海市八初級中學

上海市八初級中學最早創辦於1933年,前身為斯盛中學,由楊斯盛先生遺屬捐資建造,並由黃炎培先生親筆題寫楊公倡導的“勤樸”為校訓。1956年更名為上海市多稼中學,2003年,原井岡中學整建制併入多稼中學,2005年,多稼中學更名為上海市市八初級中學,與上海市第八中學結成“市八教育協作鏈”。2009年12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為學校題寫校名。現址上海市復興東路123號。

基本信息

所獲榮譽

學校以“勤耕朴為,自強不息!”為學校精神和辦學目標。自1980年始,學校堅持開展學雷鋒活動,以雷鋒精神推動學校發展。自1991年始,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上海市中國小心理輔導協會實驗校、上海市心理輔導示範校。學校是上海市“童心紅絲帶”同伴教育唯一一所試點中學。學校大力開展科技教育活動,被評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學校、黃浦區科技教育特色示範校、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科技教育特色校、上海市航天科技教育特色校。其中,頭腦奧林匹克、模型等項目在近四年中獲得國家級、市區級獎項近500項,並曾獲得三屆中國頭腦奧林匹克(OM)創新大賽第一名。學校是上海市中國小行為規範示範校。每年中考成績在區內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有很好的社會滿意度和信任度。

歷史沿革

學校起源

1905年年10月,祖籍上海川沙的愛國商人楊斯盛(1851~1908)捐款10萬兩白銀,請好友黃炎培等於浦東六里橋購地64畝,起建浦東中學校舍,另捐白銀6萬兩為學校基金。1907年1月,校舍落成開學,定名為私立浦東中學。以“勤樸”為校訓。

校名更改

1933年,楊斯盛後人在南市多稼路設私立浦東中學分校,定名為斯盛中學。同樣以“勤樸”為校訓。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南市淪陷,學校租借太倉路225號為臨時校舍,繼續辦學。

抗戰勝利後,經校董會、校友會和浦東同鄉會各方面籌款興修,於1946年遷回多稼路原址。

1956年7月,斯盛中學改為公立,更名為上海市多稼中學。

2003年9月,多稼中學與井岡中學“撤二建一”,保留上海市多稼中學校名。

2005年8月,與上海市第八中學結成“教育協作鏈”,更名為上海市市八初級中學。

2012年3月,配合市八中學“拯救男生”行動,在校內實驗創建男生俱樂部並開展一系列活動。

文化傳統

校訓: 勤樸

校風: 睿智 合作 精緻 卓越

教風: 德高 樂教 善誘 多能

學風 :善學 慎思 敦行 尚美

歷任領導

2003年6月,上海市井岡中學整建制併入上海市多稼中學【黃編辦(2003)8號】

一、校長

2003年9月 楊希周

二、黨支部書記

2003年9月 徐智敏(副,主持工作)

2004年1月 楊龍鑫

三、副校長

2003年9月 楊龍鑫

2004年6月 王 樺

2005年8月,多稼中學更名為上海市市八初級中學【黃編辦(2005)13號】,與上海市第八中學結成“教育協作鏈”

一、校長

2005年9月 楊希周

2009年6月 楊保華

2014年1月 錢紅

二、黨支部書記

2005年9月 楊龍鑫

2006年8月 楊 詠

2014年1月 楊保華

三、副校長

2005年9月 王 樺

2006年8月 王 樺,劉 敏

2007年7月 王 樺,劉 敏,朱 雯

2008年9月 劉 敏,朱 雯

教學成績

學校辦學理念鮮明,師資隊伍最佳化,中高級教師占教師比例86%。學校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進步。03年至今,學校中考成績一直位列區公辦學校前列。2006年中考市、區重點率31%,高中達線率48%,位列區公辦國中第三。2007年中考市、區重點率35%,高中達線率54%,位列區公辦國中第二。2008年以及2009年均位列區公辦國中第三。

以下是近幾年我校中考成績統計:

屆別 2006屆 2007屆 2008屆 2009屆
市、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錄取數/ 外區名校錄取數 87人/13人 36人/4人 63人/7人 36人/5人
普通高中錄取數 42人 21人 41人 41人
總平均分區內排名 第3名 第2名 第3名 第3名
合格率區內排名 第2名 第1名 第3名 第3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