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裝起義

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裝起義,是指於1926年10月23日上海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配合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舉行了武裝起義。

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裝起義

1926年10月23日,上海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配合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舉行了武裝起義。
上海工人階級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五四運動到五卅運動,充分顯示其強大威力。1926年7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推動以及全國人民一致要求與聲援下,在蘇聯的支持與幫助下,廣東國民政府以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為目的,以直系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和奉系軍閥張作霖為打擊對象的北伐戰爭開始後,上海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即行動起來,舉行聲勢浩大的集會、遊行和罷工,聲援北伐。9月,當北伐軍向江西推進時,中共上海區委就開始準備組織上海工人武裝起義。派區委委員兼組織部長趙世炎負責工人武裝的組織工作和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區委書記羅亦農、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也經常深入到工人中去做發動工作,並秘密舉辦武裝訓練班和組織起義的工人糾察隊。
在北伐軍沉重打擊下,10月16日,浙江省省長夏超宣布浙江自治,脫離軍閥孫傳芳的統治,歸附廣東國民政府,並與國民黨上海政治分會主席鈕永鍵取得聯繫,準備攻取上海。當時孫傳芳的主力部隊已西調江西,駐守上海的只有步兵1000餘人、警察2000餘人、內河小軍艦兩艘,其中一艘還站在革命一邊。中國共產黨認為這正是發動起義的良機,儘管時間倉促,準備不夠充分,掌握的武裝力量不大(200多人的工人武裝和2000多人沒有武裝的戰鬥隊伍),只要夏超向上海進攻,國共兩黨共同配合,起義勝利是有把握的。為此,中共上海區委決定以羅亦農、趙世炎為起義總指揮,並與鈕永鍵合作發動武裝起義,以配合北伐軍進軍。起義時間定在10月23日午夜至24日。具體行動計畫是:先攻占南市和閘北。南市以攻取高昌廟製造局為目標,以鈕永鍵部為主力,由工人糾察隊配合;閘北以攻占北火車站為目標,由工人糾察隊負責;其它各區由工人糾察隊分途進攻警察署、所。不料,23日孫傳芳部進攻杭州,夏超兵敗喪生,起義的組織者對此一無所知,仍按原計畫部署待命,直到天亮,只有閘北的幾支工人糾察隊與警察發生戰鬥,大部地區均未按時發動。孫傳芳聞訊立即調兵開進上海進行鎮壓。中共上海區委於24日晨被迫下令停止行動。工人領袖陶靜軒奚佐堯等10餘人陣亡,100餘人被捕、500餘人失業。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裝起義遭致失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