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侯姓

根據史志記載,侯細,原籍河東,宋樞密副使,彈劾了秦檜被罷官。 侯端,是位抗倭名將,勇武過人,曾力殺猛虎。 明末抗清,侯姓家族表現十分壯烈。

上海侯姓有三支

一是宋紹興間入居真如鎮東的侯細家族
侯——侯細手植桂樹,能開五色花。
根據史志記載,侯細,原籍河東,宋樞密副使,彈劾了秦檜被罷官。相傳秦檜倒台後,他的家族復返政壇,侯叔橋封掌堂萬戶侯,侯叔楨官膘騎將軍,侯仲達位定遠侯,侯仲遷居定海侯,兩代四官,三侯一將軍;元代,侯彥輝封海潛萬戶侯,侯彥明任溫州知府,侯彥通居京兆尹,三兄弟也顯赫於朝。從官位、封爵上看,侯家似與武功、漕運很有關係。這一支明初式微,後代分布在今上海普陀、閘北、嘉定、寶山結合部。民國時期,侯家老祠祭祖,數十里方園,人流絡繹,蔚成壯觀。
二是明永樂四年(1406)入住的侯端家族
侯端就任金山衛指揮同知,所轄千餘盯眙籍於弟兵,分戍金山、青村、松江、南匯、川沙等衛所堡,分布甚廣。侯端,是位抗倭名將,勇武過人,曾力殺猛虎。永樂十三年,倭寇犯境,侯端出東門迎戰,不料南門失守,衛城陷落。他匹馬雙劍,躍越城壕,人城探視;鏇當機立斷,東奔敵人登入處,火焚敵船,斷其歸路,終於全殲了敵人。從此,倭寇聞名喪膽,上海地區得到了一百多年的太平。
三是明代中葉崛起的閔行紫侯氏家族
這支侯姓至遲於明初遷人,他們原籍上谷。侯堯封和他的孫子侯震、曾孫侯峒曾四代三進士,以文採風流名聞天下,而侯炯曾、侯岐曾、侯岷曾有“江南三鳳”之稱,三兄弟有六個兒子,被譽為“侯氏六俊”。紫侯氏,門風剛正不阿。侯震曾上疏天啟帝勿寵任乳媼客氏,彈劾太監魏忠賢操縱朝政,揭開了明末東林黨與宦官鬥爭的序幕。侯峒曾任江西學政時,對兩名違章的宗親考生予以除名,益王當面對他施壓,他嚴正表示“守法無二”。拂衣而去,朝野稱讚他是“真丈夫”。
明末抗清,侯姓家族表現十分壯烈。侯峒曾與黃淳耀共守嘉定,他親率侯演、侯潔兩子,日夜巡城,數敗清軍。城破時,拒絕逃走,投葉池殉國。侯演、侯潔投池未死,被清軍俘虜,慘遭殺害。侯端六世孫侯承祖,變賣全部家產充作軍晌,於城頭高懸“死戰”大旗,率藤牌兵與數倍清軍惡戰三晝夜,殺敵400餘人,因馬蹶被俘就義。長子侯世祿守城初就寫詩明志:“身沾雨露心難死,肉委泥沙骨亦香”,身中40餘箭後被俘殺害。
侯岐曾和承祖次子世蔭,後也因參加陳子龍反清活動,被捕殺害。
清軍在嘉定三屠後,侯姓家族多改姓楊或徐,以避劫難,他們相約不應舉人仕,以一生布衣,或務農力耕,或設教賣畫,或治撰史志,僅《海上墨林》所記侯姓就出了6個畫家,如侯敞,著有《資畫錄》,《勝跡聯珠》,《名詩粹編集》;侯姓所撰鄉鎮志,有《大場志》、《彭浦里志》等7種。
近人有20年代共產黨人、國民黨江蘇省委負責人侯紹裘,有上海第一張農民報《晴報》主編侯選青,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土壤學家侯光炯。
與侯姓有關的地名,南市有侯家浜,嘉定、寶山邊境有侯江橋、侯家角;侯細隱居地木樨侯家宅,原有他手植桂樹一株,傳說能開深紅、淡紅、粉白、金黃、淡黃五色花,清初學者歸莊,“扁舟百里,特訪之”,對這“一株特立,大數圍,乾如石”的古桂,寫了《看桂花記》。清乾隆年問,寶山知縣怕喜遊歷的皇上駕幸,地方將不勝重負,派人偷偷鋸掉古桂。不久,殘乾又茁長成樹,不過只開紅、白、黃三色花了,“八·一三”時毀於日軍炮火。浦東六團灣鎮村還有侯端殺虎墩。嘉定城廂有侯峒曾自沉處葉池。葉池,民國時建有牌坊,坊柱上有聯“齎恨在清池,碧血寒漪溶一片;捐生完大節,忠臣孝子各千秋”,1961年,嘉定縣人民委員會於此立碑紀念。現今舟山市普陀山的“海天佛國”、“盤陀石”、“白華山”以及嵊泗枸杞島“山海奇觀”等崖刻,都是侯繼高所書。侯繼高,侯端四世孫,承祖祖父,明萬曆年間任浙江總兵,是位御倭將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