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岳古民居

上岳古民居

上岳古民居位於佛岡縣龍山鎮上岳村,始建於南宋,盛於明清,距今已超過720年的歷史。2006年被評為“廣東最美麗鄉村示範點”,2008年列入廣東首批古村落,現正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標準規劃整治。

基本信息

簡介

上岳古民居上岳古民居

上岳古民居位於上岳村委會橫圍片村,占地面積約45000平方米。該古民居建築風格屬於明清嶺南派,建築群布局清晰、嚴謹,錯落有致,氣勢恢宏,保存完好。

整個古民居建築由十八“里”組成,共有37幢108座古民居,每幢民居均雕樑畫棟,牆壁繪畫各具特色。

建築物均青磚到頂,山牆為耳形,叫鍋耳樓。屋檐耳邊刻有各種圖案。

村四面建有東樓、西樓、南樓、北樓。它擔負著監測和抵抗外來盜匪侵犯的任務。

歷史

上岳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根據《廣東通志》和《清遠縣誌》記載,帝祥興年間(1278年),朱文煥抗擊元兵於北江,孤軍固守於清遠、英德交界處的舊橫石,雖然身負重傷,仍然擊鼓指揮抗敵,鏖戰2天2夜,最後壯烈殉國。其後人避亂於廣州,經100多年後,朱文煥第六代孫子英公遷徙到上岳村繁衍生息。至今已經有32代6500多人。

民風民俗

搶花炮

古民居的鍋耳牆古民居的鍋耳牆

每逢正月十七,古民居各個“里”的村民門就要聚集在一起搶“花炮”。“花炮”編上編號,分為頭炮、二炮、24炮、尾炮,還有其他一些小炮。搶到頭炮後會帶來吉祥、興旺。

神工戲

每隔六年的秋收後,上岳村古民居的村民們要請戲班來唱戲,稱為“神工戲”。有慶祝豐收,感謝神靈,祈禱來年再獲豐收的寓意,同時村民們還實行齋戒,舉辦賑濟貧窮的活動。

祭井神

上岳村至今還保留著祭井文化,每逢節氣祭日時,上岳村的村民們都要到井邊拜祭井神。為了祭祀方便,村民還在井旁設立神龕。這種祭井文化在全國已經十分罕見。

上中下歸仁里

上岳村古民居主要有十八里(註: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其中相連在一起的上歸仁里、中歸仁里、下歸仁里是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一個里有一個門樓,門樓的門匾乍看沒什麼特別,細看就令人嘖嘖稱奇了,首個是“歸”,第二、第三個“歸”字分別少了一橫、一撇。聽村民的介紹,三個歸仁里約建於乾隆年間,由於建造時間不一,古人想出這個法子來區分。

百年不竭的古井

村裡的三口古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井水至今源源不竭,清爽甘甜。這完全取決於古井上窄下寬的特殊結構,形如現在的燈泡。在南方炙熱的氣候下,這樣的結構使井水不易迅速蒸發,又可保持井水的溫度。

旅遊提示

交通路線

佛岡縣城16公里,有省道經過,交通方便。駕車從廣州市沿京珠告訴往北行到佛岡縣湯塘出入口轉上106國道,然後往廣州方向行駛至龍山鎮,再轉入縣道376線,前行15分鐘即到達古民居。廣州市為出發點,全程時間約1小時。

食住指南

可食住宿縣城三星級,二星級酒店。(星光大酒店☆☆☆,洪發大酒店☆☆,愛德華大酒店☆☆,金濤酒店☆☆)

強風襲擊

2013年4月9日,據廣州日報報導,上岳古民居建築群在4月2日的風災中大傷元氣,不少古老而珍貴的鍋耳牆折斷,當地村民和相關部門正組織力量進行全面修葺。

清遠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