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街村

上小街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六合鄉,位於利津縣與河口區交界,辛河路以西1公里處,為六合鄉最南的村莊,南距羅鎮1.5公里,西與胡家村相連,北距荊家1公里,屬河口區南大門。村莊區域面積,東西長321米,南北寬308米,17餘畝地。東西十戶,南北十戶,每4戶有南北街。南北3路,東西6路,村莊屬棋盤街。

基本信息

村名由來

公元1880年(清光緒六年)利津城武舉人周鴻三之父周玉珍,在此得官府封地,並建有房子,在此居住墾耕,得名“周家屋子”。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利津城關小街遭受黃河水災,蓋德榮等二十四戶遷到周家屋子兩側立村,村名沿用“小街”。1944年解放後,兩村只一道之隔,兩村合併建政,曾用名“周家屋子小街”,因村東北還有一個小街(下小街)村改名“上小街”,1964年後因下小街遷到六合村,本村改為“小街”,1980年地名普查時,因村名與利津虎灘鄉有重名村,1981年6月恢復為“上小街”。

人口耕地

資料顯示,該村有108戶,393人,男200人,女193人,均屬漢族。土地面積近2000畝,實種面積600畝。
東窪地:1000畝。
北窪地:388畝,區開發區徵收。
西窪地:176畝。
家地:466畝;村四周以現種植實地120 畝。

村莊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的富裕提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截至2007年,該村為滿足村民對物質文化生活和村民的身心健康,由國家協助在外工作人員扶持村投資31.3萬元,建起了文化大院,院內設有黨員活動室,青年文明之家,圖書室、人口學校、籃球場、健身器材,基本上能滿足村學習文化知識、娛樂健身的需求。投資86萬元全村近3公里的路全部油漆,並通向大棚,安裝路燈並建有下水道,徹底解決了雨後難出入的泥濘老路。在原村供自來水的基礎上,又安裝全區統一衛生自來水,達一了洗刷畜用村水,飲水清潔衛生。在村北環鄉路邊建起了學生候車廳,解決了雨天、冷熱避風的場所。

土地改造

西窪土地為改良鹽鹼,截至2007年,該村投資30萬元全部搞為台田,改良了土壤,擴大了耕種面積,方便耕種,旱澇保收,提高了產量。並清理陳欠內外債務82萬元。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及村黨支部、村委會帶領下,村民積極努力,全村走上了致富路,為民辦了實事辦了真事,加之全村村民的配合,積極投身以勞動致富之路,上小街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安居樂業,基本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文化教育

上小街自古以農為主,文化基礎較差,對文化知識的追求較淡薄,原兩名中專周維清、劉偉榮一直到1985年開始,周義村、裴學政、裴學君、周學青等考入中專, 1998年周義峰考入山工大(專科),村開始有了大學生,後又有周強考入大學本科,截至2007年,劉東生在濟南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在學校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成為學校系支部書記,上小街的文化也相對提高。許多中專、大專他們都已自學成為本科。

獲得榮譽

2003—2005年市小康文明村;
2004年被市區評為綜合治理先進村;
2007年被鄉評為先進黨支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