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樓·隱居

此曲抒發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情懷。以諸葛、陶令、張翰自況,用典自然貼切,末句尤含意深遠,於平淡中見工巧。

基本信息

原文

荊棘滿途,蓬萊閒住。
諸葛茅蘆,陶令松菊,張翰蓴鱸。
不順俗,不妄圖,清風高度。
任年年落花飛絮。

作者

任昱(生卒不詳),字則明,四明(今浙江鄞縣人)。約與張可久、曹明善同時,終生不仕。少時喜押游青樓妓院,晚年折節讀書,工七言詩和散曲。現存套數一套,小令59首。

注釋

荊棘滿途:喻艱難的處境和坎坷的道路。
蓬萊:閣名。故址在浙江紹興市龍山下。
諸葛茅蘆:諸葛亮曾隱居南陽茅舍。
陶令松菊: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張翰蓴鱸:張翰,吳郡人,曾入洛陽作官。翰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羔、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賀而歸。《晉書·張翰傳》
不順俗:不與世俗相隨順。
不妄圖:指無意求官。妄圖,妄想。
清風高度:清雅高潔的風度。

賞析

此曲抒發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情懷。以諸葛、陶令、張翰自況,用典自然貼切,末句尤含意深遠,於平淡中見工巧。
本篇起首二句,以“荊棘”與“蓬萊”兩個並列複合詞各作借代,頗為精警。“荊棘滿途”,從白居易《傷唐衢》“天高未及問,荊棘生滿地”及皮日休《暮懷》“兵戈連舊國,荊棘滿長途”句意化出,極言世路的艱難險惡,與“蓬萊閒住”既成對照,又為因果,使讀者一開始就對作者的“隱居”產生了理解與讚賞之情。“蓬萊”作為仙境專名及草萊本意兩種截然不同的含義,均能貼合“隱居”的題面,尤令人玩味無窮。以下三句鼎足對,用三組歷史典故,生髮“蓬萊閒住”的內涵。三則典故均與隱居密切關聯,而作者通過選取典型的表征之物,在並列中各有側重:“茅廬”映合隱居的住所,“松菊”映合隱居的環境,“蓴鱸”映合隱居的起居生活。而茅廬之於諸葛、松菊之於陶令、蓴鱸之於張翰,均為一種高風亮節的標誌,於是作者隨之表明了自己追儀古賢的生活態度:“不順俗,不妄圖”。這種曠放超脫、不忮不求的“清高風度”,顯示了隱居者澄靜寧和的內心世界,同“蓬萊閒住”的外部生活場景保持了高度的諧和,可謂相得益彰。末句語淡韻遠,以“落花飛絮”代表紛俗的世相,以“年年”表明自己的不改故常,領以“任”字,決然而又悠然,回應了“不順俗,不妄圖”的隱居原則,堪與宋人“青山不語人無事,門外風花任往還”(傅逸人《贈張忠定公》)的名句媲美。全曲僅以一首一尾涉點塵世,其餘均馳神走筆於隱居天地,暢達地表達了飄然出世、無意旁騖的高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