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齒萼野豌豆

三齒萼野豌豆

二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莖細弱,4棱,多分枝,無毛或疏被柔毛。葉具短葉柄,葉軸有棱,頂端小葉退化為分枝卷鬚。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三齒萼野豌豆 三齒萼野豌豆

托葉半邊箭形,長2-3毫米,具銳齒;小葉6-10,長圓形或狹倒卵狀長圓形,長10-24毫米,寬3-8毫米,先端截形或微凹,有小突尖,基部鈍圓或寬楔形,下面疏被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較葉長,具2-4花;總花梗疏被柔毛;花生於一側,長20-23(27)毫米;花梗被疏毛,長2-3毫米,萼斜鐘形,長7-8毫米,外面疏被柔毛,萼齒卵狀披針形,最下面的齒較長,約為萼筒的二分之一;花冠藍紫色;旗瓣披針形,長達23毫米,先端凹;翼瓣長約18毫米,有爪及耳;龍骨瓣長約15毫米,有爪;子房具柄,背腹縫線上具金黃色毛,花柱上部被長柔毛。莢果稍扁平,長圓形,長25-35毫米,寬6-8毫米,含3-8種子。種子球形,直徑約3毫米。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三齒萼野豌豆在溫帶地區,一般呈一年生性狀;而在北亞熱帶以南地區,除春季出的苗當年完成生育期呈一年生性狀外;秋季出的苗,一般能以綠色株叢越冬,翌年完成其生育期,則呈現越年生的性狀。據在安徽省合肥地區1987–1990年觀察;8月底9月初出的苗入冬前能開花,越冬較困難;9月底以後出的苗,可以安全越冬,來年2月中旬返青,5月下旬莢果成熟,生育期長達230–240天;而8月上旬以後出的苗,一般乾6月上旬果熟,莢果成熟後,植株很快乾枯,生育期約90天左右,比越年生的物候期推遲7–10天。溫帶地區提前15一25天。三齒萼野豌豆,當日均氣溫達5℃以上時即可萌發返青,但種子在日均溫達10℃以上時才能萌芽出苗。最適宜的發芽溫度為15一20℃。三齒萼野豌豆依靠種子進行繁殖。一棵生長發育良好的植株可產種子數百粒.完全成熟的莢果能自行開裂,將種子撒播地面,種子發芽率達85%左右,適宜發芽的覆土深度為2–3cm。埋於深上層尚未發芽的種子,發芽力可保持2年左右。三齒萼野豌豆的再生力不強,在生長期內一般放牧或刈割2–3次,不宜過度利用。

三齒萼野豌豆適應的生態幅比較寬。它適應的年均溫範圍為–1℃一17℃;年降水範圍為400–1500mm,適應的海拔高度為2000–3450n。在暗栗鈣土、黑鈣土、山地里土、黃壤、紅壤、黃棕壤等土壤類型上均能生長。它在疏鬆、濕潤而肥沃的沙壤土上生長最好。適應的土壤PH值為5.5–8.5。三齒萼野豌豆是一種中生性牧草,喜水、嗜肥,不耐旱、不耐水漬、不耐土壤貧瘠。當土壤水分下降到8.9%以下時即導致整株枯死。三齒管野豌豆喜光照,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林叢大,分枝多,莖變粗壯,而在蔭蔽條件下,雖然也能生長,但莖蔓細弱,莖節變長。牧區喜生於草甸草原、草甸群落中;在農、林區則喜生於濕潤草坡、林緣、疏林下、路旁、田埂、溝坡及荒地上。一般多散生,也常常形成小片的單優群叢。是溫帶和北亞熱帶地區草場常見的豆科牧草。

分布範圍

地秦嶺南北坡均產;生於海拔400-1400(2900)米間的山谷或平原路旁、荒地、農地、濕地或沼澤地等。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

主要價值

三齒萼野豌豆莖蔓細弱,莖葉柔軟,無怪味,但有疏長毛,在青海省東部牧區,牛、羊僅來食其幼嫩莖葉,被視作低等牧草;在亞熱帶地區,其幼嫩莖葉,馬、牛、羊均樂食;開花後馬、牛亦樂食,綿羊採食;曬製成育於草,馬、牛、羊均採食,但產草量不高,應是一種中等豆科牧草。

三齒萼野豌豆的總能、消化能和可消化粗蛋白質的含量均相當高,與紫花,苜蓿相比亦不遜色。三齒萼野豌豆適於放牧利用;在開花期以前,以放牧牛、羊為好,也可曬制於草飼餵馬、牛、羊;幼嫩時,刈割後切碎餵豬、禽均可。除飼用外,它富含氮、磷、鉀等肥分元素,可作綠肥利用,全草可入藥,花可治中風后口眼歪斜、吐血、咯血、肺熱咳嗽等症;種仁治水腫,果莢治膿瘡、水火燙傷;葉入藥能治無名腫毒和蛇咬傷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