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雙村

三雙村位於澧水河畔,東接畢家坪接壤,南緊依蓮坪村,西接美世坪村,北抵教場坪村。全村轄雙堰、花果園、雙井、絲毛嶺、金元、躍進、雙台、百兜樟、青元、雙洲、雙橋、雙灣、雙嶺、雙溪、團洲、雙洪16個村民小組。共345戶,1200餘人,全村總面積6500餘畝,耕地面積1100畝,主產作物有水稻、柑橘、棉花、油菜。

基本信息

簡介

三雙村,顧名思義,及“三個雙”,其一雙,指兩口相隔約50米的堰塘,一口堰塘叫團塘,象太陽,一個叫彎塘,彎似月亮,故此叫日月堰,雙稱雙堰。其二雙,即雙橋,是指遠近聞名的“三步兩拱橋”,就位於雙橋組內,只有三步之遙,就有兩座石拱橋。其三雙就是兩條溪流穿村而過,同時匯入婁水,一條是自李家峪至江埡、龍台進入三雙村的溪溝,一條是發源於熊家莊的清水溝,故此三雙村取名至盡。

三雙村位於澧水河畔,東接畢家坪接壤,南緊依蓮坪村,西接美世坪村,北抵教場坪村。全村轄雙堰、花果園、雙井、絲毛嶺、金元、躍進、雙台、百兜樟、青元、雙洲、雙橋、雙灣、雙嶺、雙溪、團洲、雙洪16個村民小組。共345戶,1200餘人,全村總面積6500餘畝,耕地面積1100畝,主產作物有水稻、柑橘、棉花、油菜。全村交通方便,基本上戶戶通路,通電,95%的農戶的生活用水都是地下水、自來水,廣播覆蓋率100%,有線電視覆蓋率達50%。程控電話上100餘部,有學校1所,教學樓約500平方米,5個教學班,食堂、商店、活動場所一應俱全。

在溪流的下游,溪流急轉而下,猶如蛟龍回首,在轉彎的突出夾上(形似龍頭),相傳在清朝某年修建了一寺廟,就是有名的回龍寺,建築面積約150平方米,常年善男信女用來燒香拜神,後來以習武、集會,民國年間,用於私塾學堂多年,解放後,用做臨時的國小教室,此寺廟在50年代後期撤毀

三雙村人多地少,人傑地靈,外出工作人員較多,現騰凡召教授,現任張家界政協主席,省政協委員。

標誌性建築和景點

三步兩拱橋:就位於位於三雙村境內的雙橋組,只有三步之遙,就有兩座石拱橋。

百兜樟:位於三雙村現在的村部,在離村部40-50米左右,有100餘兜樟樹而得名,現在僅存20-30兜樟樹,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其中兩兜各有3米粗。樟樹何人所栽,現已無法考證。過去人們集會、乘涼都在此地,特別是夏季夜晚乘涼,一無蚊蟲二無螞蟻,但可惜此樹大多毀於大躍進年代,現僅存20多兜。

絲毛嶺:位於三雙村境內,是一個山嶺, 位於三雙村與美世坪交界之處,據民間記載,實屬絲嘛嶺。因很久以前此地是一片絲茅草和麻栗樹而得名為絲麻嶺。後在洪武二年,現居王姓的祖先從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柳林灣遷入慈邑九溪衛唐家洲絲麻嶺,開荒斬草,整地造田,生活居住至盡。由於時間的推移便就變成了人們口中的“絲毛齡”。

鯉魚岩:位於三雙村境內,又名金鉤釣鯉魚,因在此地能垂釣鯉魚而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