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鍋鄉

三鍋鄉

三鍋鄉位於青川縣西部,地處摩天嶺南麓,川、甘兩省交接地帶,距青川縣城33公里,青平(青川—平武)公路由東至西橫穿全境。境內有石鍋遺蹟,歷史上鄧艾取川在此用三塊巨石支鍋安營紮寨而得此名。改革開放,歷屆黨委、政府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真抓實幹,三鍋鄉經濟社會得到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使三鍋鄉成為青川西部經濟、文化科技中心,陰平古道一顆璀璨明珠。

基本信息

地理優勢

三鍋鄉三鍋鄉
三鍋鄉幅員面積180.9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736米,最低海拔817米,政府所在地海拔872米。年均氣溫13.7℃,降水量958.8毫米,無霜期233天,日照時間為200天左右/年,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三鍋鄉轄6個行政村,52個村民小組,2109戶,總人口8200人,其中農業人口7759人;三鍋鄉有耕地10240畝,人均1.4畝,其中水田2254畝,人均0.3畝。糧食作物主產小麥、玉米水稻。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林副產品有木耳、茶葉、核桃。森林覆蓋率達32%,鄉鎮企業有建築、建材廠等,境內有縣屬科研單位多家:青川國有良種場、魚種站、苗圃、飲料廠、西陽溝林場。有裝機容量為125KW的水力發電站一座,縣屬35千伏安變電站一座。2001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4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35元。

農業發展

三鍋鄉食用菌
三鍋鄉農業較為發達,1990年,三鍋鄉被列為青川西部農業綜合開發重點鄉之一。西部大開發給該鄉帶來巨大發展機遇,鄉黨委、政府一班人確立了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三個代表”思想總體要求,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科教興鄉戰略,努力實現三鍋鄉經濟恢復性增長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確立了“一桑二豬三茶葉”,鞏固發展林業和食用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路子。已建成由東至西十里蠶桑帶,年產繭3萬公斤;以民利生豬“三元雜交”為龍頭的種豬基地已初具規模,年出欄生豬5000餘頭;建成東陽、民興茶葉扦插點播示範基地和黃水食用菌專業村;在三鍋鄉範圍內已實施退耕還林3262.5畝,累計造林2萬畝,促進了生態環境建設。平壩稻穀飄香,豬牛肥壯,蠶繭豐收,山中木耳香菇如山,乾果豐產,展現出一派地肥水美、生機盎然的景象。

基礎設施

三鍋鄉三鍋鄉學校
三鍋鄉基礎設施完善。村社“三通”率達90%以上,交通、通訊十分方便,數字程控電話已發展到400餘部;移動公司和聯通公司在境內建立機站,開通了移動通訊服務;有線電視覆蓋4村,加上小型地面衛星接收器,全鄉電視覆蓋面達95%以上。場鎮人口達1000餘人,總建築街面3000平方米,有移民新街一條,街道寬闊整潔,商貿流通,市場交易活躍,欣欣向榮。

文化事業三鍋鄉科技文化事業發達。有縣屬高完中1所,在校學生數1500人,中心國小1所,村小5所。農民科技意識較強。

旅遊資源

三鍋鄉五峰山
三鍋鄉境內自然風景秀麗,小地名分別為東陽壩和西陽壩的兩地,是山地中的微型盆地,四面環山,中間良田上千畝,農家小院分布其間,東陽河、西陽河橫穿兩壩,呈現一派充滿生機的田園風光,沿河向上,分別進入東陽溝、西陽溝,溝內山巒疊嶂,懸崖峭壁,奇峰怪石聳立,深澗幽谷縱橫,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名勝古蹟較多,除“三鍋石”外,有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的五台山五峰廟,是青川縣境內極具觀賞價值的歷史景點。

陰平古道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北部,川、甘、陝三省結合處,距成都市300公里,廣元200公里,九寨溝200公里。貫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唐家河,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

三鍋鄉三鍋鄉

陰平古道是中國古時一條重要驛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據諸多史書記載和有關專家實地考查:陰平古道遺址自今甘肅省文縣鴣衣壩至江油關(今四川平武南壩鄉)。途經陰平橋,翻越摩天嶺,經唐家河、落衣溝、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清道口,按古時三步二米的習俗推算,遙遙700餘里。正如《三國志》779頁所述:“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油,蜀宇將馬邈降。”蜀國鎮守江油關的將領馬邈開關投降,馬邈夫人李氏為國盡忠,有史書佐碑為證。青溪至摩天嶺段,山高林密,雲遮霧罩,地勢險峻。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陰平峻岭與天齊、立鶴徘徊尚怯飛,鄧艾裹氈從此下,誰知諸葛有先機”描述的就是這裡。三國炎興一年(263),魏將鄧艾伐蜀,軍至摩天嶺。糧運斷絕,鄧艾束馬懸車,以氈裹身,推轉而下,將士攀木緣岩,魚貫而進,經江油關而滅蜀。

陰平古道山水相間,三國文化歷史遺蹟較多,沿途有青塘關、控夷關、寫字崖、落衣溝、磨刀石、水中井、虎盤石、千年銀杏、印盒石、打箭坪、南天門、點將台、鞋土山、先機亭、鄧艾廟、石牛寺、華嚴庵等景點。

業績成就

1、2005年至2006年12月完成該鄉東陽村新村建設任務。新建房屋48戶,6700平方米,改廁350戶、改圈350戶、改廚340戶、平整院壩6500平方米。

2、2006年完成全鄉沼氣池184口。

3、2003年至2006年完成高山移民20戶,異地安置移民18戶。
4、全鄉至2005年來共完成退耕還林6324.9畝,培育新老茶園5000餘畝,核桃園2063畝。
5、2005年鄉人民政府被縣政府表彰為“創衛先進”鄉鎮。

災後重建

“5.12”大地震,位於青川北部的三鍋鄉在地震中人員傷亡少,全鄉抗震救災工作在恢復通訊供水供電後,將重心轉移到恢復生產上。時下正是搶收搶種的季節,為減輕地震災害帶來的損失,鄉上的所有幹部與濟南軍區猛虎師官兵全力幫助村民們搶種搶收。

搶種靈芝100畝

三鍋鄉靈芝
香菇木耳外,靈芝是三鍋鄉老百姓的又一經濟支柱,全鄉今年規劃種植靈芝280畝,其中主要分布在民利、東陽兩個村。靈芝是三鍋鄉從韓國引進的新型產業,一畝需投入3萬多元,技術含量高,需要的勞動力也多。災害發生,為了讓農戶少受損失,鄉黨委除廣泛發動民眾外,求助部隊官兵。連續奮戰種靈芝10畝。

搶通堰渠9000米

“5.12”大地震後,為保證三鍋鄉灌溉和畜禽飲水的民興村,大堰和東風堰不同程度的受損,其中東風堰田垮塌嚴重,短時間內都無法復原。全鄉五個村的灌溉僅靠民興村的大堰、中堰。為早日重建家園,生產自救。鄉黨委、政府積極發動民眾投入到恢復生產中。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