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聖鄉

三聖鄉

三聖鄉位於成都市東南部,東與龍泉驛區接壤,南與雙流縣相接,西連柳江辦事處,北鄰成龍辦事處。全鄉幅員面積14.17平方公里,總人口1.55萬人,轄有10個行政村,73個合作社。據碑文載:三聖鄉因有三聖廟而得名三聖廟建於清代供奉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黃帝史官倉頡後又改奉劉備關羽張飛炎黃二帝系華夏始祖劉關張乃三國英豪古代聖賢使此地人氣聚集今逢盛世探明溯謹刻石為記。

基本信息

概述

三聖鄉位於成都市東南部,東與龍泉驛區接壤,南與雙流縣相接,西連柳江辦事處,北鄰成龍辦事處。全鄉幅員面積

(圖)三聖鄉三聖鄉

14.17平方公里,總人口1.55萬人,轄有10個行政村,73個合作社。據碑文載:三聖鄉因有三聖廟而得名三聖廟建於清代供奉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黃帝史官倉頡後又改奉劉備關羽張飛炎黃二帝系華夏始祖劉關張乃三國英豪古代聖賢使此地人氣聚集今逢盛世探明溯謹刻石為記。

三聖鄉是成都市城市東部副中心新區起步區,科研院所云集、文化氛圍濃郁。四川師範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李劫人故居、萬科城市花園、新加坡花園及新建的花園式工廠成都捲菸廠、美國維生公司成都分公司均在該片區,錦江區人民政府行政辦公區也即將東遷至此。

三聖鄉花卉種植歷史源遠流長,以花聞名,是成都市政府指定的鮮切花生產基地,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評為"中國花木之鄉"。2003年9月28日至10月5日,"四川省首屆花卉博覽會"在三聖鄉紅砂村"花鄉農居"成功舉辦,標誌著三聖鄉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又邁出了新步伐。紅砂村"花鄉農居"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家以川西民居風情與花卉文化為特色的國家從級景區、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花卉博覽會主展館一一高店子花卉批發市場同時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評為"全國重點花卉市場",是西南地區吞吐量最大的鮮花集散地。

建設情況

給排水情況:地塊緊臨三環路、成龍路,三環有由800mm供水管,兩側還有中300mm。供水輔管可供選擇,水量充足。排水系統有中1200mm污水管道和中800mm雨水管可供選擇;成龍路出城方向的右側有中300mm、左側有中600mm供水管道。排水系統:右側有中12300mm、左側有1500mm污水管道和中600mm中1500mm雨水管可供選擇以上給水排水系統在該地塊就近均有入口。供水直接連入城市管網,生活用水1.21元/立方米;機關、社會團體等事業單位用水1.35元/立方米;工業用1.30元/立方米;商業服務用水1.85元/立方米;特種用水2.00元/立方米。

天然氣供應:煤氣公司在三環路已埋有中529mm管道,成龍路已埋有中300mm管道可供選擇。以上接口,煤氣公司在該地塊處均有預留。天然氣資源豐富,供應充足,工業用氣1.38元/立方米;生活用氣1.21元/立方米起。

通信設施情況:錦江區已建成"三網合一"(數據、光纖、音話)的寬頻數據網路,目前該線已接三聖鄉政府,可為網際網路提供10兆、100兆、1000兆的接入口。為"萬科城市花園"提供的"長城"寬頻網接口距該地塊僅1公里;成都電信局東郊分局沙河模組局可提供足夠的電話裝機容量;中國移動通信在三聖鄉境內設有兩個基地台,本區域無移動通信死角,優良信號覆蓋面100%。

消防設施:沿三環路、成龍路均埋設有消防栓。成都消防指揮學校緊臨項目用地。市消防特勤大隊和特勤二中隊5分鐘內可到達本地區;市消防十一中隊10分鐘內也可到達。

交通

該區域已形成比較成熟的交通網路。縱向有成龍路、老成渝路、成渝高速公路;橫向有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機場路東延線、石勝路、東洪路、石洪路、外環路。距機場高速公路入口約6公里;距成渝高速路入口約4公里,距成都火車南站約12公里,距外東沙河堡火車站約4公里。

詳情

電力供應:區域內有10千伏蓉高、蓉三、勝三、河聖、望沙、勝新等線路,110千伏勝利、洪河、望沙電站、220千伏

(圖)三聖鄉三聖鄉

蓉東電站和正在擬建的110千伏三聖電站可為企業提供專供迴路。電力供應能夠充分滿足需要,平水、豐水期波峰工業用電0.45元/kwh、生活用電0.47元/kwh。

給排水情況:地塊緊臨三環路、成龍路,三環有由800mm供水管,兩側還有中300mm。供水輔管可供選擇,水量充足。排水系統有中1200mm污水管道和中800mm雨水管可供選擇;成龍路出城方向的右側有中300mm、左側有中600mm供水管道。排水系統:右側有中12300mm、左側有1500mm污水管道和中600mm中1500mm雨水管可供選擇以上給水排水系統在該地塊就近均有入口。供水直接連入城市管網,生活用水1.21元/立方米;機關、社會團體等事業單位用水1.35元/立方米;工業用1.30元/立方米;商業服務用水1.85元/立方米;特種用水2.00元/立方米。

天然氣供應:煤氣公司在三環路已埋有中529mm管道,成龍路已埋有中300mm管道可供選擇。以上接口,煤氣公司在該地塊處均有預留。天然氣資源豐富,供應充足,工業用氣1.38元/立方米;生活用氣1.21元/立方米起。

通信設施情況:錦江區已建成"三網合一"(數據、光纖、音話)的寬頻數據網路,目前該線已接三聖鄉政府,可為網際網路提供10兆、100兆、1000兆的接入口。為"萬科城市花園"提供的"長城"寬頻網接口距該地塊僅1公里;成都電信局東郊分局沙河模組局可提供足夠的電話裝機容量;中國移動通信在三聖鄉境內設有兩個基地台,本區域無移動通信死角,優良信號覆蓋面100%。

消防設施:沿三環路、成龍路均埋設有消防栓。成都消防指揮學校緊臨項目用地。市消防特勤大隊和特勤二中隊5分鐘內可到達本地區;市消防十一中隊10分鐘內也可到達。

湖南石門縣三聖鄉

基本概況

三聖鄉位於石門縣西北部,距縣城50公里,轄18個行政村,1個園藝場, 42000人。全鄉總面積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萬畝。相傳古代三位神仙到處雲遊,大神二神隱居地方,其中的三神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便隱居於此,後來土家族的人們為朝拜立位而建廟侍奉,古稱“三神廟”,三聖鄉由此而得名。

全鄉境內縣道石新線和鄉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本鄉盛產柑橘、茶葉、菸葉、板栗、奈李、薄殼核桃,白靈菇,羊中王精製羊肉等農副土特產品,其中柑橘茶葉、菸葉、乾果(板栗、奈李)馬頭羊已基本形成了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養。烤菸生產發展迅猛,已成為全鄉農業結構調整的又一朝陽產業。赤鐵礦、硫鐵礦、方解石、重晶石、石灰石、煙煤、石煤等優質礦產儲量豐富,其中赤鐵礦儲量達6500萬噸,方解石儲量達1500萬噸。

行政區劃

三聖鄉下轄村:
彭家堰村 槐樹閣村 官莊峪村 槐灣溝村 三聖廟村 演武崗村 白洋溶村 紫荊崗村 百家峪村 周家嶺村 向家台村 天門埡村 陡坡灣村 魯家岩村 景家埡村 蘆茅沖村 象牙坪村 北流溪村鄧家峪村 白臨橋村 株木橋村 琢之坪村 地坪村 杜家崗村 劉家峪村 樂善橋村 覃亮峪村 山羊沖村 茶園坪村 朱家溶村 萬泉村 蘇家沖村 扯竹坡村 艮門關村 花園台村 城牆岩村 郭家坪村 枝子坡村 櫻桃崗村 雙台村 澧陽村 栗嶺村 北岔村 將軍台村 接龍橋村 庚走山村 黃茅崗村 泰清山村 南岔村 河口村 殷家崗園藝場 株木崗園藝場 泰清茶場

旅遊線路

幸福梅林:幸福梅林天地五牛廣場—小木屋—濱湖東路右轉至大壩—一剪梅—梅花知識長廊入口處(幸福路)—參觀梅花知識長廊—梅花知識長廊出口—參觀精品梅樁—醉香路—賞梅路—梅花大觀廣場—探梅路—幸福路—石勝路
江家菜地:時蔬路—豐收路—駙江路—駙江路江家菜地主入口處—參觀瓜果長廊—川西草舍—參觀百花園鄉村酒店
東籬菊園:東籬菊園主入口—攬菊廣場—菊園路—賞菊路或東籬路
荷塘月色:簧柏路—萬福風光畫意村入口—畫意村出口—流水花香—環荷路—採蓮路—精品荷塘—鄉村天空—成萬路
紅砂村:紅砂村主入口—水景廣場—參觀維生公司—香楠路—杜英路—水杉路—紫薇路—紅砂村出口

遊客中心

遊客中心總建築面積約770㎡,各項功能非常齊全,擁有一個容納40人觀看風光片的影視廳;擁有容納100人品茶的露天品茗區,樓上是容納100人的咖啡屋;遊客中心不但能為廣大遊客提供多語種導遊講解服務、電話諮詢服務、郵政服務、信息查詢、投訴等服務,還能為廣大遊客免費提供輪椅、免費童車、雨傘、礦泉水等服務。遊客到我們遊客中心還能購買到一些心儀的旅遊紀念品,這些旅遊紀念品都是由我們三聖花鄉生態旅遊管理公司自己開發設計的。

五朵金花

“花鄉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荷塘月色”、“東籬菊園”。

梅花大觀

走進梅花大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石碑上所刻的“探梅尋春”四個字,“探梅”二字出自南宋詞人劉過《沁園春·寄稼軒承旨》中“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一句。由此可見,探視梅花、尋訪春天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在冬春相交之際的一項高雅的戶外活動。而今天的幸福梅林也成為了廣大遊客探梅尋春的又一勝地。

梅花高雅純潔堅忍不拔、剛正不阿的象徵,提起梅花,我們總會聯想到梅花淡雅的芳香和所隱喻的堅強品質,歷朝歷代愛梅、頌梅者極多,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不朽佳作。順著階梯漫步前行是梅花大觀廣場,廣場的中間設有一塊照壁。照壁的正反兩面分別鐫刻著毛澤東、陸游所作的兩首“卜運算元·詠梅”詞。在照壁的正前方鐫刻著毛澤東同志的詠梅詞。這首詞寫於1961年12月,其寫作背景是在中共中央擴大工作會議召開前夕,閒暇時,毛澤東同志閱讀了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後深有感觸,感慨萬千,便揮筆寫下了這首詠梅詞。詞中寫到:“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這首詞,通過對梅花在冰天雪地的環境裡開放和迎春而不爭春的描寫,將梅花幻化為共產主義戰士,表現了毛澤東同志無產階級革命家崇高的共產主義風格和堅強的戰鬥精神。在這塊照壁的背面,則是宋代愛國詞人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詞中寫到:“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把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都濃縮於這首詞的上闕里,他自喻為梅花,生長在驛外斷橋邊,已是黃昏晚景又遭受風雨催殘,寂寞而淒涼。下闕又借梅花的品格來詠懷言志,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哪怕被命運之手碾作了泥塵,清魂幽魄還是香如故,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以及不論怎樣遭受挫折也永遠保持高風勁節的情操。照壁上這兩首毛澤東和陸游情懷各異的“卜運算元詠梅”相映生輝,“毛體”蒼勁奔放的書法藝術魅力把詩意表達得淋漓盡致。照壁旁兩棵百年梅花樹散發出陣陣幽香,讓人不由停足品詩,回味無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