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缽羅佉多

三缽羅佉多

三缽羅佉多(梵sam!pra^gata),維那於僧眾食前唱說之語。又作三缽囉佉哆,或僧跋;意譯作善至、正至、時至。乃施主對眾僧表白平等施意之語,或指眾僧所食悉皆平等之意。

《梵摩難國王經》謂(大正14·794b)︰‘夫欲施者,皆當平心不問大小,佛於是令阿難臨飯說僧跋。僧跋者,眾僧飯皆悉平等。’又,《有部目得迦》卷八謂(大正24·445b)︰‘凡於眾首為上座者,所有供食置在眾前,先令一人執持飲食,或先行鹽,在上座前曲身恭敬,唱三缽囉佉哆,未唱已來不得受食。當知此言有大威力,輒違受食得惡作罪。’

另外,義淨新律以此為消解有毒食物之密語。《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受齋軌則〉雲(大正54·209c)︰‘佛與大眾受他毒食,佛教令唱三缽囉佉多,然後方食,所有毒藥皆變成美味,以此言之,乃是秘密言詞。’

◎附︰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八章(摘錄)

三缽囉佉多,古譯作僧跋。唱三缽囉佉多,而飲食中的毒性都消除了,這是傳說尸利仇多(S/ri^gupta)的故事。尸利仇多(或譯申日、德護)在飲食中放了毒藥,然後請佛與僧眾去應供。《目得迦》以為唱了‘三缽囉佉多’,毒就沒有了,所以義淨注為︰‘或是密語神咒,能解毒故。’然同屬說一切有部(Sarva-stivada^h!)的《十誦律》卷六十一,卻這樣說(大正23·464c)︰‘佛如是咒願︰淫慾、嗔恚、愚痴,是世界中毒。佛有實法,除一切毒︰解除舍已,一切諸佛無毒。以是實語故,毒皆得除。(中略)未唱等供,不得食。’

依《十誦律》,消除飯食中毒質,是由於實語,與唱三缽囉佉多無關。《十誦律》的意見,與《增壹阿含經》、《月光童子經》、《申日兒本經》、《德護長者經》所說相合。《十誦律》所說的‘等供’,是三缽囉佉多的義譯。《梵摩難國王經》說(大正14·794b)《梵摩難國王經》︰‘夫欲施者,皆當平心,不問大小。佛於是令阿難,臨飯說僧跋。僧跋者,眾僧飯皆悉平等。’

‘僧跋’是眾僧飯皆悉平等,正與‘等供’的意義相合。佛教的制度,多數比丘在一處受供,是不問年老年少,有沒有學德,相識或不相識,應該平等心布施供養,比丘們也應該平等心受供養。所以在開始飯食時,唱‘三缽囉佉多’,喚起大家的平等用心。這句話,同時也就成了一種號令。多數比丘在一處受供,坐定了以後,缽中放好了飯食。為了保持秩序,不致參差雜亂,所以要有一指令,才一致的開始取食。於是‘三缽囉佉多’,在喚起供養者與受供者的等心而外,又附有開始取食的意義。一聽到唱‘三缽囉佉多’,就開始取食;時間流傳得久了,似乎這就是開始取食的指令。於是乎或解說為‘時至’、‘正至’、‘善至’。為什麼要唱‘三缽囉佉多’的原意,一般是模糊了,而只是習慣了的流傳下來。有的與消毒的故事相結合,而解說為‘由是力故,諸毒皆除’,‘三缽囉佉多’也就被誤解為秘密神咒了。咒願,說達,唱僧跋,主要為受供前後的頌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