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三秦]

三秦[三秦]
三秦[三秦]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關中一帶在春秋戰國時為秦國發源地。秦朝滅亡後,項羽將陝西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分別封給原秦朝的三位降將: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這就是“三秦”的由來。劉邦統一中國建立漢朝後,關中被分為三個郡:京兆、左馮(ping)翊、右扶風。現將中國陝西的陝南,陝北,關中並稱“三秦”。

基本信息

簡介

春秋戰國時因陝西是秦國治地,故後 人將陝西簡稱“ 秦”;將橫貫陝西中部的主要山脈稱“ 秦嶺”;將 渭河平原稱“ 秦川”。陝西還稱“ 三秦”,原來,經過春秋時期一系列戰爭,許多國家消亡。到戰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只剩下 齊、 楚、 燕、 韓、趙、魏、秦七個國家。秦王政在位時,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後滅掉了其他 六國,在中國首次建立了空前統一專制主義 中央集權制的秦王朝。但由於 秦朝 賦稅、兵役、徭役等特別繁重, 法律嚴酷,使得 民不聊生,到公元前206年 劉邦率軍隊攻占鹹陽,秦帝國只存在了15年。

來歷

三秦指 潼關以西的秦朝故地 關中地區。 項羽滅 秦後曾將此地封給 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 史記·項羽本紀》中有“是時,還定三秦”。至於陝西為什麼又稱“三秦”?這要從 項羽說起:公元前206年項羽領導的軍隊在 劉邦之後也來到鹹陽。項羽出身於 楚國舊貴族家庭。在秦末 農民起義時為恢復楚國,公元前207年在 巨鹿之戰中項羽消滅了 秦軍主力, 章邯投降。公元前206年項羽引兵入鹹陽,殺了已歸降的 秦王子嬰,並火燒 鹹陽城,焚毀 阿房宮,自立為西楚霸王。項羽後引兵東問,都彭城(今 徐州),以中國最高統治者自居,大封諸侯。其中將劉邦封 漢王,都 南鄭,轄 陝南及巴、蜀之地。 為防劉邦勢力擴張,牽制劉邦,他又將陝西的 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都 廢丘(今 興平東南),轄鹹陽以西及 甘肅 東部地區;封 司馬欣為 塞王,都 櫟陽(今西安 閻良附近),轄鹹陽以東;封 董翳為 翟王,都 高奴(城址史有三說: 富縣、安塞、 延安)轄陝北。 將關中之地分封給秦朝三個降將,故後世泛稱陝西為“三秦”,鹹陽成了三秦的分界點。其實當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陝南,只是後來人們理解的“三秦”觀念變化,即將陝北、關中、陝南合稱“三秦”。

政權名稱

“三秦”的稱謂產生後,歷史上也有人將它作為政權名稱。例如五胡十六國時期,公元350年居住在甘肅秦安縣東南的氏族首領苻洪起兵,自稱“三秦王”,建立政權。352年,其子苻堅稱帝,都長安,國號“秦”,史稱“前秦”;385年羌族首領姚萇擒殺前秦皇帝苻堅。386年姚萇稱帝,都長安,國號“秦”,史稱“後秦”“三秦”,項羽滅秦後,三分其地為雍、塞、翟三國,總稱三秦,地在長安附近關中一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