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十日題慈恩寺

《三月三十日題慈恩寺》是一首傷春詩,傷春的題材是詩中常見的內容,而此詩盡寫詩人對春的留戀

基本信息

題目:三月三十日題慈恩寺
作者:【唐】白居易
創作年代:公元八世紀(中唐)
體裁:七言絕句

詩作原文

慈恩春色今朝盡,盡日徘徊倚寺門。
惆悵春歸留不得,紫藤花下漸黃昏。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詩,傷春的題材是詩中常見的內容,而此詩盡寫詩人對春的留戀:這尋春色,犲作者來到慈恩寺,但此時春已至盡,自己只有徘徊寺門,滿心悵然之情,而這種留春之意,使作者很是不滿足,在紫藤花下留連了一天,天色接近黃昏仍不願回去,這種情感的深刻與強烈可見一斑,而慈恩寺是唐高宗作太子時為他母親而建,故稱“慈恩”作者在此處所思的春,很明顯有自己的特定含義,那就是作者對母親的思念,這種思念很巧妙地放在對春的思念中,那溫暖的春意與母親的愛在此處統一一體,詩的妙處即在此。

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唐代著名詩人,與李白、杜甫並稱“李杜白”。貞元十五年(公元798年)進士,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後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死時年七十五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