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鎮橋山遺址

三才鎮橋山遺址

三才鎮橋山遺址,位於海南陵水縣,屬於沙丘遺址,是一個保存得相當完好的史前人類活動遺址,而且文物數量十分豐富,被考古專家稱為“海南省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史前遺址。

簡介

遺址挖掘現場遺址挖掘現場

2012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調查隊,對海南省古代遺址展開調查工作。其中,陵水縣三才鎮橋山遺址為海南省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史前遺址,其面積之大、堆積之豐厚、遺物之豐富、保存之完好在整個華南地區都極為罕見。

橋山遺址文化層平均厚度約3至4米,遺址中心地帶文化遺物分布極為密集,主要為大量敞口或者盤口的夾砂紅褐陶片、數件磨製石斧、磨製石環等遺物,以及疑似墓葬遺蹟。初步觀察,遺址頂面覆蓋0.4至0.5米的細砂,絕大部分區域保存完好,個別地點和台地斷崖處能夠見到暴露的文化堆積。2013年,考古隊正式開始對橋山遺址的全面挖掘工作,遺址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中心地帶面積約2萬平方米。

發掘進展

工作人員正在清理遺址工作人員正在清理遺址

2013年3月,遺址目前正在發掘的面積為500平方米。橋山遺址位於一個種滿芒果樹的小山坡上,發掘工作目前正在山頂上進行。考古隊的工作人員已經用細線將發掘區域劃分為20塊,多名考古隊員正在對其中五六塊區域進行初步的發掘。由於發掘工作剛剛起步,而且缺乏必要的發掘工具,整個發掘工作相對比較慢。
在一個發掘點,雖然才發掘了數十厘米深,已經有很多陶片露出地表。判斷這可能是一個墓葬,這些陶片都是墓中的陪葬品。這些陶片大概在距今3000至4000年前,而且其燒制工藝與海南其他地方出土的陶器碎片有所不同,這對於研究海南史前文化譜系具有重要作用。
橋山遺址屬於沙丘遺址,這與大陸的洞穴遺址、貝丘遺址的考古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在洞穴、貝丘遺址考古中常用的工具在沙丘遺址上都用不上,一些專業的工具甚至國內不能生產,需要去國外購買。而且,國內對沙丘遺址的發掘較少,缺少必要的經驗和資料,需要考古隊員自己在發掘中不斷總結和實踐,這給橋山遺址的發掘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發掘意義

橋山遺址的考古發掘,對海南史前文化序列、“南島語族”研究等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將有助於提升海南國際旅遊島先行試驗區的文化內涵,更好提升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文化競爭力。
對橋山遺址進行系統發掘和研究,可以此命名海南地區第一個史前考古文化,進而有可能解決海南地區史前文化譜系的構建問題。對橋山遺址開展包括地貌、古環境、古動物、古植物以及體質人類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則可以在海南史前人類行為模式、生計模式、海岸線變遷、“南島語族”等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未來構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傅憲國說,橋山遺址的發掘工作剛剛開始,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發掘研究。他作為一個考古工作者,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埋藏在地下的歷史能夠被世人知道,能在遺址原址上建立一個遺址公園,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海南的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