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研究

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研究

圖書《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研究》是第一本關於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的學術專著,從規劃層面對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進行初步研究和總結。三峽工程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心血,參與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的學者不計其數,碩果纍纍。三峽工程在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用是需要肯定的,它發揮了巨大的社會和生態效應,維護了中下游的社會經濟發展,改善了流域總體生態環境,使長江中下游廣大區域免遭水災威脅。一些局部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三峽水庫135m淹沒遙感監測影像三峽水庫135m淹沒遙感監測影像

《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研究》。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是針對三峽工程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而建立起來的跨地區、跨部門、多學科、綜合性和研究性的監測網路。該系統圍繞三峽工程建設和今後的運行,對三峽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全過程的跟蹤監測,及時預警預報,為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生態與環境管理以及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三峽工程建成後進行環境影響回顧性評價積累完整數據。

綜述

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好於預期”——訪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好於預期”——訪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研究一書是第一本關於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的學術專著,從規劃層面對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進行初步研究和總結。首先全面回顧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影響的環評成果,總結國內外大型水利工程環境保護和監測的經驗,構建了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的總體結構、各子系統和信息系統,討論了監測系統建設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難題,簡單介紹了監測系統已經取得的本底監測成果。最後,研究了蓄水後監測系統的調整方案,概述了三峽工程在生態與環境保護方面採取的措施及其進展。本書可供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從事環境保護和監測的科技人員,生態與環境監測單位(部門)的專業人員,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以及對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參考。

背景資料

生態與環境和社會經濟

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的綜合效益。但與此同時,工程建設中的庫區移民、施工區的影響以及工程建成後將部分改變長江水文情勢等導致生態環境改變的誘因又會對庫區、長江中下游及河口地區的生態、環境乃至社會經濟等方面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監測系統

根據三峽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要求,在國務院三峽辦的組織協調下,從1994年起,開始組建目前全國唯一的由跨地區、跨部門組成的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該系統工作的目的是圍繞三峽工程建設和今後的運行,建立一個完整有代表性的長江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網路。對三峽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全過程的跟蹤監測,及時預警預報。

運行正常

監測系統自1996年以來總體上運行正常,該系統在水文水質大氣、陸生動植物、水生生物、生態環境實驗站建設、農業生態環境、高效生態農業試驗、地質環境、地震、社會經濟、污染源、人群健康和施工區環境等各項監測或專題研究工作均獲得了大量生態與環境監測數據和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該書分析了國內外大型水利工程生態環境的監測經驗,系統闡述了三峽工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的緣由、系統的組成和總體結構、監測指標體系和蓄水前階段性成果、信息系統等,對蓄水後的監測工作進行了展望。

監測與評估

基於光學遙感、微波遙感與探地雷達等多元遙感協同反演複雜地表條件下生態參量,包括土地覆被、植被生理生化參量、土地質量(土壤侵蝕、土壤結構、土壤有機質量等),開發了三峽生態與環境監測信息系統。掌握三峽工程建設前後庫區生態環境變化規律,以及庫區生態環境空間差異規律,揭示三峽庫區生態環境變化驅動機制,甄別三峽工程在其中的作用力;結合環境變化條件下移民的回響與適應性,分析三峽百萬移民生存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甄別三峽工程在全球生態環境變化背景下對庫區人地關係的作用機制。另外,以遙感監測獲得的水庫水環境關鍵參量以及觀測獲得的水氣界面、沉積物等溫室氣體排放通量為基礎,研究水庫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估算方法,評價水庫的溫室氣體排放效應。

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好於預期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好於預期”——訪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汪嘯風。新華網北京2007年11月15日電(記者顧錢江婁琛)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汪嘯風15日強調,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是三峽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既要建設一流水電工程,也要創造一流生態環境。“可以負責任地說,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沒有超出當年可行性報告預測的範圍。”汪嘯風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他說,由於採取了有效治理措施,三峽庫區乃至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都取得了重要成效,有的現實情況甚至比預期還要好。

好於預期

三峽生態環境影響“好於預期”。歷經13年建設,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三峽工程其主體工程已到建設後期階段。隨著這座巨型水庫的投入使用,海外出現了“三峽工程可能引發生態災難”的論調。汪嘯風指出,三峽地區在建壩蓄水以前就一直是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多發區。這在三峽工程建設初步設計時就已考慮到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工程建設中,中國政府投入了大量防治專項資金對庫區地質災害進行了有效治理。目前治理項目進展順利,地質災害發生頻率得到有效控制。“156米水位蓄水以來,三峽庫區沒有發生重大地質災害和因災造成的重大人員傷亡事件。”汪嘯風說。據介紹,研究表明,特大容量水庫可能誘發地震,但對三峽工程建設以來的監測表明,目前尚未發現明顯的誘發現象。在庫區監測到的地震發生頻率和強度,與建壩之前比無明顯異常,沒有影響到大壩的安全性。“但為確保工程建設萬無一失,對子孫後代負責,我們要防患於未然,積極採取防範措施。”汪嘯風說。三峽工程蓄水後,庫區水流速度減緩,上下層水體交換減弱,這引發了人們對庫區水質變化的擔心。汪嘯風說,目前只在一些支流發現了短時“水華”現象,庫區長江幹流水質總體是穩定的,仍以優於三類水質為主。他指出,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大大好於開工前。三峽庫區的各縣區共興建了47個大小污水處理廠,中央撥出專項資金保證其正常運轉。同時,三峽庫區內還實施了垃圾處理、植樹造林、專業打撈漂浮物等其他生態環境治理措施。特別是,庫區1500多家工礦企業被搬遷,19萬多農村移民外遷安置到沿江沿海經濟發達省市,有效地減輕了庫區的環境壓力。“從對污染治理角度看,三峽水庫成庫後水質不會有大的變化。”汪嘯風說。為解決泥沙問題,中國耗巨資做科學研究和模型試驗,並在三峽施工中增加很多措施,現在的觀測表明,入庫泥沙明顯減少,水庫排沙比(排沙量與來沙量百分比)優於原設計值。汪嘯風說,這意味著100年之後,三峽水庫仍可保持80%以上的庫容。他說,三峽工程在洪水期有不可替代的防洪作用,在枯水期有重要補水功能,今年已首次發揮了攔洪調峰及補水作用,這都是生態效益。若長江中游地區沒有兩百多億立方米調洪能力的水庫,洪水問題是無法解決的。1935年以來的長江洪災,奪去幾十萬人的生命。汪嘯風說,三峽工程本身就是一個生態工程,是中國回響《京都議定書》的重大工程措施。如與同等裝機容量火電機組相比,三峽電站每年發出的電能,相當於少消耗5000萬噸燃煤,減排1億噸二氧化碳。

仍然是科學可靠的

汪嘯風提出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安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如蓄水後要防止水污染事件和塌岸、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發生;嚴密觀測建壩後長江泥沙運動規律發生的變化,像泥沙的淤積,壩下的清水沖刷,河口的水文、生物環境改變,支流富營養化的問題等。但他表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在1991年作出的結論——“總的來說,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利大於弊”,仍然是科學可靠的。至2007年9月底,三峽累計搬遷安置移民122萬人。汪嘯風說,搬遷後的移民生產、生活水平較搬遷前有明顯提高,國家採取了經濟上的扶持、扶助政策,確保移民安居樂業。庫區基礎設施的改善、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對口支援工作的深化,令庫區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到今年9月,全國支援三峽庫區資金逾341億元,庫區區(縣)經濟持續增長。今年庫區農村移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同比增長20%;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3%。汪嘯風說,中國總共將斥資480億元(靜態)來解決移民問題。到2008年汛前,三峽工程建設將基本完成所剩移民的搬遷任務。“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增強,三峽移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汪嘯風說。

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工作仍然需要繼續推進

從1954年開始論證,至1992年批准興建,中國對三峽工程的決策過程長達38年之久。汪嘯風說,黨中央、國務院對三峽工程建設歷來高度重視,多次強調要抓好生態環境建設、移民工作和地質災害治理這三件大事。他說,三峽工程關係沿長江各省市現代化建設全局,其綜合效益惠及全國人民。去年三峽總公司的總利潤達85億元,今年的經濟效益還會更好一些。2004年以後,三峽建設期間的資金問題已不需新增負債,靠企業收益可投入掃尾,且大大緩解了華東、廣東和華中地區的電力緊張局面。到2007年9月,三峽工程累計完成靜態投資1153.47億元,約占國家批准的概算的92%。汪嘯風說,三峽工程靜態投資可控制在國家批准概算之內,動態投資也可控制在預測的範圍之中。三峽工程將於2009年竣工,但汪嘯風強調,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工作仍然需要繼續推進。據介紹,國務院三峽辦正在著力推進“7+1”專項計畫,研究實施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治理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建設模式,主要包括消落區治理、支流水環境綜合治理、支流飲用水源安全保障、庫岸帶生態屏障建設、農村截污、城鎮截污、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以及對三峽工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進行效能評估。“我們要慎終如始、收尾有序,為全面實施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探索出新途徑。”汪嘯風說。他表示相信,實踐將會證明,三峽工程是一個科學民主決策、生態效益良好和為民造福的好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