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山

三峰山位於禹州市區南,在歷史上特別是史前時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活動區域。因三座山峰連綿而得名。在南麓的山底吳出現了唐代畫聖吳道子。

貴溪市三峰山


城南距市區1公里,有三座山峰品峙而立,故稱三峰山。又因其巔方正,兩隅垂桃如冕,又稱天冠山。據《信郡志》載:山巔自為兩塢。塢中有泉穿穴,東曰:“飛雪”,西曰“噴珠”。春夏潺潺,水聲不絕;秋冬霽久,涓涓而微。兩崖下各有一小水沼,淳涵澄清。左右山環如拱。明宰相夏言曾在此建象山草堂。宋名士徐紹曾在此讀書。當王安石拜謁徐紹於此時,曾留住數日,臨行時題詩以贈。詩云:“茂竹修林翠紛紛,占斷山需與水噴。嘯嗷一生雖自樂,有司還欲選才聞”。
宋代趙孟頫曾在此立碑,並撰文書丹,遍寫貴溪風光。碑早失,而其為天冠山二十四景撰寫的詩文尚存,此即:
龍口岩:峭石立四壁,寒泉飛兩龍。人間苦炎熱,仙山已秋風。
仙足岩:窈窕石屋間,中有仙人躅。說與牧羊兒,慎莫傷吾足。
石人峰:巨靈長亘天,何時化為石。特立千萬年,終古無相識。
雷公岩:雷公起臥龍,為國作霖雨。飛電掣金蛇,其誰敢余侮。
釣 台:仙者非有求,坐石不垂釣。咄哉羊裘翁,同名不同調。
洗藥池:真人棲隱處,洗藥有清池。金丹在沐浴,玉水自生肥。
煉丹井:丹成神仙去,井冽寒泉食。甘美無比倫,華池咽玉液。
長廊岩:修岩如長廊,下有清泉注。山中古仙人,步月自來去。
月 岩:月岩如偃月,風泉灑晴雪。仙境在人間,真成兩奇絕。
馨香岩:山險通鳥道,水深有蛟龍。誰言仙樂鳴,高人方耳聾。
風 山:山雞愛毛羽,飲啄琪樹間。照影寒潭靜,翔集落花間。
道人岩:道士本避世,部之無姓字。如何千載後,石室有人至。
長生池:竹實風將至,水清魚自行。著我草亭里,危坐學長生。
鬼谷岩:鬼谷岩前石,唐文字字奇。何當佛蘚,細讀老君碑。
學堂岩:仙人非痴人,山中猶讀書。嘆我廢學久,聞此一長吁。
老人峰:有石象老人,宛然如繪素。稽首禮南極,蒼蒼在煙霧。
三石山:我有泉石癖,甚愛山中居。何當從群公,講學讀吾書。
一線天:醯雞舞饔中,井蛙居坎里。莫作一線看,開眼九萬里。
金沙嶺:攀蘿緣石磴,步上金沙嶺。露下色熒熒,月生光炯炯。
仙 台:仙台高几許,時時覆雲氣。一去三千年,令人每翹企。
靈 湫:靈湫不受污,深淺何足計。小憩松竹鳴,蕭蕭山雨至。
潭:神龍或深潛,石洞通水府。勿遣兒曹劇,飛空作雷雨。
風 洞:石壁奇崆峒,中有風冷然。安知列禦寇,不向此中仙。
逍遙岩:茲岩名逍遙,下可坐百人。豈徒木石居,真與猿鶴鄰。

邢台市三峰山
三峰山位於邢台市臨城縣西部,和內丘縣交界處,在臨城縣城關西偏南34公里,因上有東、中、西三峰而得名,又名三鳳山。
《畿輔通志》記載:“三峰山,亦名三鳳山,在縣西南五十里,有三峰;東峰、西峰、中峰。中峰之上為三峰山之絕頂。” 三峰山為太行山南段中山區的高峰之一,該山因有三峰起伏,迴環錯列得名。西北-東南走向,形似筆架,主峰海拔1458.6米。
三峰山屬於臨城縣蠍子溝國家森林公園六大景區之一,蠍子溝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趙莊鄉境內,總面積50平方公里,分為小天池、長溝、三峰山、寺台、金鑾殿垴和九樹垴六大景點,以其原始的自然風光、茂密的森林植被、千年古樹群、奇特的嶂石岩地貌、景色壯觀的雲海和流霧,贏得了客人的青睞,是科學考察、旅遊觀光、休閒避暑的理想勝地。該景區林地面積6.9萬畝,天然次生林4萬畝,是太行山中段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之一。區內花、木、喬、灌、草植被齊全,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00餘科604餘種,可供藥用的有150多種,可觀賞的植物比比皆是,被譽為“太行生物資源庫”,是難得的“天然氧吧”。夏季平均氣溫23℃左右。景區現有賓館酒店60餘家,是避暑、度假、休閒、娛樂、旅遊的首選之地。

禹州市三峰山

三峰山位於禹州市區南,在歷史上特別是史前時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活動區域。因三座山峰連綿而得名。在南麓的山底,有唐代畫聖吳道子墓。
上山,經過近千級台階,就到達吳道子墓。據說吳道子跟隨唐玄宗避安史之亂,死於四川,當時草葬於四川。後來故鄉人通過招魂,遷葬,把吳道子墓建在家鄉——鴻暢鎮吳家村後的小山上。山道兩旁種植了上萬株月季。
登上小山頂,放眼四望,周圍的風光盡收眼底。平原上遠處冒出幾座小山,山上沒有大樹,山下一片碧綠,稀稀落落的村舍。雖無險峻壯觀的景象,也感到遠離鬧市的清淨宜人。山下還有吳道子紀念館。規模不大,也是古式飛檐建築。大門兩側是碑刻,當然是時代愈早的愈有價值。大多都是捐資者的功德碑。正殿正中是吳道子的塑像,兩邊牆壁是模畫他的《送子天王圖》和幾幅佛教壁畫。兩邊的廂房,是現代研究者的作品和收集的文物。來這裡的參觀者大多是文化人,也有附庸風雅的政界人士。
鈞台也叫夏台,原在禹州城南,距城十里。《水經注》載,在三峰山東南 ,大陵之西,陵上有“啟筮亭,啟享神於大陵之上,即鈞台也”。有隅水東南 流,經陵下,積為坡,坡方十里,稱鈞台坡。一說,鈞台在“潁川城郭之陰”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舉行“開國大典”和“國宴”的地方,也是夏桀囚禁商 湯的地方。
元宋大軍在三峰山發生了著名的鈞州大戰。

平昌縣三峰山

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三峰村中部,有三個山包拔地而起,山下居住三戶人家,前幾代以農業為主生活,後至1980年灣中青少年在家刻苦學習,老一輩以農業收入為主支持家中兒女上大學為國家輸送有志青年,現三戶人家通過自身努力勤奮已搬遷至大都市,其中有機械安裝工程師數名,某企業行銷老總三名!是我們這代學習榜樣。著名的三峰山下走出去的新一代青年為國家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過上小康生活。三峰山遠看如破土春筍,非常秀美。清末修一座廟子於三峰上,名“三峰廟”,廟內塑有三座佛象,每年春秋兩季,鄉人要到這裡來做“祈”“謝”會,香火興旺,異常熱鬧。1958年大躍進時期將此廟拆毀。
現在仍青松翠柏掩映三佛,秀麗可觀氣候宜人,這裡土地資源豐富,光熱充足,生態優美,物產豐富,人文團結,早在改革後在以當地村主任洪主任帶領下發展綠色經濟。擴建水利!境內主產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紅薯、馬鈴薯。盛產蠶繭、花生、水果、大豆等。養殖業有豬、牛、羊、兔、雞、鴨、蜂、魚等。境內水力資源蘊藏豐富,森林覆蓋率達45%,風景優美,特別是境內兩岸森林茂密,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東坡區三峰山

地理概況

東坡區山峰山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三蘇鄉。出三蘇鄉三蘇場向東南三蘇村行約4公里,可見一座山勢連綿的三峰山。三峰兀然崛起,山勢俊秀,中峰更是挺然屹立。據民國十二年《眉山縣誌》記:“三峰山,山勢崛起,中峰高插雲表,挺然矗立,望之讓人生敬。旁兩峰溫潤可親。登峰西望,左右連山環護如城。轉東,地勢開朗,有俯視一切包羅萬有之慨。山右有洞,洞壁多孔,天將雨時,煙雲四吐,俗名‘巴蛇洞’。”據說,當時蘇家的“自留地”就在這三峰山下,正是這塊風水寶地,孕育了三蘇,因此,這三峰代表著三蘇父子,中間最高峰就是成就最大的蘇軾。

民間傳說

關於三峰山,當地還有另外一個傳說。據說,三峰山上有一個洞,洞中有一條修行的白蛇,這條巨蛇就是劉邦起義時所斬的白蛇。當時白蛇被劉邦斬殺後,魂魄不散,潛至三峰山煉道修行,苦練千年,始成人形,被當地人稱作巴蛇。明朝末年,張三豐來到三峰山上的三峰寺傳道,一年中秋之夜,張三豐醉酒而歌,驚動巴蛇,巴蛇對他一見傾心。自此,巴蛇經常變化成少婦來寺上香,找機會與張三豐套“近乎”。天長日久,兩人之間就有了那么點意思。不料,張三豐突患絕症,身陷愛河的巴蛇不忍看見心上人飽受病痛折磨,於是獻上口中明珠每日精心為他療傷。眼看病情漸有起色,哪知張三豐聽信土地老頭讒言,認為人蛇不能為婚,吞下明珠即可得道成仙。張三豐剛吞下明珠,就聽見山下傳來一聲慘叫。第二天,張三豐下山,看見一條巨蛇死於洞中,他自覺忘恩負義,有愧於巴蛇,立即撮土三箕,在頭、腰、尾三個部位各掩一箕,而這三撮土立刻化成三峰。因而此山得名三峰山。

文化遺蹟

山峰山下,有座巴蛇山莊,巴蛇山莊背後,石壁上有“三豐與巴蛇”石刻。巴蛇山莊右邊,有一龕石刻佛像,據說始鑿於唐。據了解,三峰寺摩崖造像原來共有8龕,576尊,分布在長7米、寬4米和長10米、寬3米的兩塊半圓石頭上,可惜現已無一完好。
三峰山上,有座三峰寺,是始建於唐的千年古剎,而且,這裡就是蘇東坡兄弟啟蒙讀書的地方。蘇東坡8歲啟蒙讀書,他在《眾妙堂記》中說:“眉山道士張易簡教國小,常百人,予幼時亦與焉。居天慶觀北極院,予蓋從之三年。”蘇轍也說他幼時“從子瞻讀書天慶觀”。蘇軾兄弟所說的天慶觀,就是三峰寺。丹稜人彭遵泗所著《蜀故》也曾記:“三峰山有東坡讀書處。” 從蘇軾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當年的三峰寺,規模一定很大,因為光是用以學生上課的地方,就能容納“百人”。然而,現在的三峰寺只是獨居山頂無人看守的荒涼小寺,也許,只有這些石獅,還記得蘇軾蘇轍稚嫩的朗朗書聲。
三峰山頂,據說原來有一亭,晴朗之時登臨可望眉州城。現在,小亭早已不見,只見萬棵青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