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河

三山河,屬長江南汊,位於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

簡介

三山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原稱小江、夾江,屬長江南汊,蜿蜒於保定圩南部,亦為大龍窩西水道,自油坊嘴(古為營防嘴)至三叉河,長14公里,寬15至20米,深4至8米,水位升降原與長江一致,自設定上江壩、焦灣閘、螃蟹磯大閘後水位可控。其支流橫山河和谷河,曾為長江主航道,現為內河。

歷史

魏晉以前,三山一帶均在江中,約至晉末,浩浩江水流至油坊嘴以下,水勢趨緩,因下游隱有眾磯阻渫,至螃蟹磯段約25里,水波不興,清澈見底,文人稱此段江為“澄江”。
南朝宣城太守謝眺詩《晚登三山》有云:“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澄江始名,就是指的蕪湖的這段江面。而有關典籍錯注為“南京三山”,是一種誤解。
澄江水靈奇秀,自小謝始多有題詠。謝眺云:“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杜牧云:“龍在石潭聞夜雨,雁移沙渚見秋潮。”張喬云:“湖平幽經遠,船泊夜燈微。” 楊傑云:“昨夜暑雨暴,高低或成谷。”鄧一儒云:“孤岑突兀俯招提,極目澄江匹練低。”……無不是澄江之美景的寫照。
清代的繁昌人謝泳,更引家鄉的景物自豪,寫下了這樣的詩歌: “家在澄江接遠汀,好山不斷隔江青,藏雲小閣閒曾到,護寺疏籬汩屢經。絕壁依松聲謖謖,修廊蔭竹影亭亭。清游偕從來嘉客,未信開山石果靈”抒發了鄉紳逸韻,且以清游謝嘉賓的雅興。
還有朱滋年君的《用小謝登三山還京邑韻》如是寫道:“春雨如有情,留客住鄉縣。逶迤三日行,故山了不見。霧重縐吳榖,波翻碎越練。彌楫傍中洲,江花繡芳甸。良知敦古歡,密疑暢清宴。出門指危磯,懷古淚如霰。耿耿清南忠,日夜流不變。”瞧,如果天氣好,他還要在美好的春天裡,請朋友來三山游澄江、賞美景、憶忠賢,述古懷歡,把這作為盛宴款待他們。
這段江邊還曾有龍王磯,又名浮鳩磯、鵲尾磯(荻港板子磯稱鵲起磯,銅陵有鵲頭山),磯上為鵲江,磯下為鳩江,是為鳩頭鵲尾,立於古澄江中,老山脈盡於此,江月相映,水波不能混,最為奇觀。昔磯上有龍王廟,今磯廟均無存。明制兵備自銅陵界至魯港六所,龍王磯為其中一所。傳宋宰相陳堯佐曾泊舟磯下,有大風暴至,眾舟皆溺,堯佐獨免,始謂靈磯。明代,官府在湖畔設定郵亭鐸。郵亭夜柝,被譽為三山一景,詩人顧起元曾賦詩《聽郵亭鐸》:“瞑後三山生紫煙,寥寥古驛閉江天。鐸聲偏惱離人夢,夜半風吹到客船。”
諸磯兀立江中,南有磨山、三華山、竹山屏障,浩浩長江水流到此,因有山磯阻扼被迫洄鏇,形成數個磯渦口岸,如蔡家窪、軍田港,磯渦岩等成為天然良港。同時由於山磯阻渫,迫使長江主航道北移,磯北便興洲長,洲磯之間形成夾江、三山夾成。三山夾江水波不興,清澈見底,兩端通江,常年通航,千帆日行,夜泊渦灣,因有:“日見千人作揖,夜觀萬盞明燈”之奇觀。
長江古道來往商旅者,多在三山磯(新張磯山)泊舟小市。俟三山夾成,小江成為商旅舟楫之安全航道,白天千帆竟發,江渚磯岸縴夫奔命,似駝翁作揖。夜晚舟船泊灣,露宿蔡家窪港,又聽漁舟唱晚,見舟燈點點,何止萬盞千盞。所以成為“千揖萬燈”的景觀。可見當年小江往來舟船之繁眾,三山夾行旅商市之興盛,也乃古鎮三山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朱善芳有詩曰:“時人不識五磯頭,浪泊蔡窪舶舸流”。“晨曦背去千人揖,夜搒歸來萬燈浮。”可以為此佐證。
小江兩岸,自西向東曾設古渡五道,依次為官廳渡(上夾口、營防咀),教化渡(別名叫花渡)、焦灣渡、洋夾沙渡和三山渡,均為官渡。焦灣渡口是保定焦灣、三山孫灘、高安裕民三地河口,原是保定通往橫山的必經渡口,所以有“古渡口新橋橫”之說,早在明洪武三年前就設有焦家灣渡口了。教化渡是保定徐灣永寧圩)到高安的必經渡口,明洪武年間設教化渡汛,派官兵司之。
明清時期,朝廷還將官渡兼作軍渡、汛渡、布兵防,汛防,派兵專司。於武備之外,尚設烽燧及煙墩夫報水訊、兵警。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洲汊汛(上夾口官廳渡,即錦衛洲頭)設營房3間,巡兵2名;洋夾沙汛設營房3間,巡兵3名;教化渡汛設長房1座,守兵2名;三山汛司明設營房3間,巡兵4名,額設弓兵30名,清道光六年存留弓兵6名,煙墩夫6名:嘉慶十九年於營防立碼頭,添設窩蓬一座,冬令季節又添一座。
除官渡之外,還有私渡、義渡。如新街口渡、上渡、下渡、三岔渡、小圩拐渡、窯頭渡、孫灘渡、西站渡、南站渡等。

現狀

建國後多數渡口已為橋樑、路閘代替。如三山新街街口老渡和上渡已為保定大橋取代。1983年新建焦灣大閘,路通孫灘,焦灣渡口遂廢。隨上江壩閘通高安官廳渡始不用。洋夾沙渡將由華電大道路橋變通途。
美麗澄江,水闊波平,千帆竟發,百舸爭流。磯灣渚岸,天然良港,漁舟唱晚,舟艤泊岸,登龍王靈磯,探石岩仙洞,聞古寺鐘聲,聽郵亭夜柝 ,賞蘆盪清月,伴濤聲尋夢。黎明晨清,沐曙光玉露,望旭日東升,看山嵐水霧,睹汀洲窮蘆,堤岸煙柳,悅雙諸煙帆。蘆岸漁舟。及踏岸探幽,祭水神,拜城隍,參文昌,凌三華聖境,飲醴泉,悟憚丈,訴滄桑。樂哉,悠哉,意綿綿,顧環寰。
陶辛賞荷,桃花潭踏歌,涇川漂流,秦淮河聽曲,何似澄江——三山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