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坪遺址

三坪遺址

三坪遺址,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文物主要分布在頭坪的舊庄窠大鍋,尕魯坪的上莊、尕塬,二坪的麻黃咀、高崖咀、坨子嶺,三坪的圓地咀、犁地咀、城牆地。有馬家窯文化的馬家窯、馬廠及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四種文化類型的文化層。

基本信息

概況

三坪遺址以馬家窯類型為典型,出土文物主要有瓮、罐、瓶、盆、缽等,還包括大量的石器、骨器等,揚名海內外的"彩陶王"就出土在這裡,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另外還出土有馬廠文化的雙耳彩陶罐、齊家文化的雙耳罐等。

1976年被批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4月10日,郵電部還將“彩陶王”圖案印製成面額為30分的紀念郵票一枚,發行國內外,使這一瑰寶大放光彩。

文物

三坪遺址三坪遺址的彩陶
1954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內展出了一件馬家窯類型彩陶瓮,這件文物一經亮相,以其古樸典雅、雄渾優美的造型,富麗流暢而具飛動氣勢的圖案,精美的製作,絢麗奪目的色彩,深深感動了專家,被郭沫若命名為“彩陶王”。這件彩陶瓮出土於積石山縣安集鄉三坪村三坪遺址,自然,積石山縣成了“彩陶王”的故鄉。

這件彩陶是1949年8月,由安集鄉三坪村村民戚永仁(後曾任三坪村黨支部書記)和其兄戚永年在雨水沖刷的坑窪里發現並挖掘保存,1954年無償捐贈國家的。

這件彩陶瓮,高49.3厘米,泥質紅陶,黑彩,平口,短頸,闊肩,腹部逐漸下收,平底。瓮口處有對稱的四隻小突鋬,腰部有雙耳。體型碩大,器外壁用黑彩繪出上中下三層紋飾。上層為花卉紋,中層為漩渦紋,下層為水波紋。上層的花卉紋和下層的水波紋,紋帶均窄。中層的漩渦紋紋帶最寬,為主體花紋。

這件瓮的一周共有4個大漩渦紋,每個大漩渦紋都圍繞其中的一個點旋轉。4個大漩渦紋首尾相連,成為有機的連續體。每兩個大漩渦紋之間還飾有小漩渦紋。

鑑賞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葉茂林先生在他的專著《陶器鑑賞》一書中這樣描述這件彩陶翁:“製作十分精緻,圖案異常精美,線條勻實,紋理繁複,構圖精細,部局規整。紋樣波浪起伏,渦旋流動,表達了極其波瀾壯闊的美觀效果,十足的精彩。造型也很有特色,口沿外四鉤形鈕,腹部雙耳,表面打磨光滑。馬家窯類型。這件可以稱作中國彩陶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充分顯示了馬家窯彩陶的藝術造詣”。彩陶瓮是國家一級文物,彩陶中的極品,曾多次出國展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