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來一補

三來一補

“三來一補”的“三來”是指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而“一補”是指補償貿易,是中國大陸(特別是廣東省)在改革開放初期嘗試性地創立的一種企業合作貿易形式,始於1978年,一說最早出現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太平手袋廠,另一說最早出現於廣東省順德市容奇鎮(現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的大進制衣廠。“三來一補”的出現主要跟改革開放初期地方缺乏資金、技術和技術人員有關,但到了後期“三來一補”企業比例不斷下降,並逐漸被“三資”取代。

基本信息

英文解釋

[英文] The "Three-plus-one" trading-mix (custom manufacturing with materials, designs or samples supplied and compensation trade)

定義

三來一補指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是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初期嘗試性地創立的一種企業貿易形式,它最早出現於1979年,由張細創立了全國第一家農村“三來一補”企業——龍眼張氏發具廠。“三來一補”企業主要的結構是:由外商提供設備(包括由外商投資建廠房)、原材料、來樣,並負責全部產品的外銷,由中國企業提供土地、廠房、勞力。中外雙方對各自不作價以提供條件組成一個新的“三來一補”企業;中外雙方不以“三來一補”企業名義核算,各自記賬,以工繳費結算,對“三來一補”企業各負連帶責任的。

隨著中國製造業的逐漸發展,2000年後,由於中國政府對“三來一補”企業的政策始終沒有發生變化,沒能引導企業的利益結構發生變化,因此“三來一補”的企業結構顯

三來一補三來一補

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逐漸不適應中國加入WTO後的發展。例如:1)較多“三來一補”企業對中國政府“出口退稅補貼”依賴較大而不注重外銷利潤的獲取,如耐克鞋、愛迪達鞋的出口價格只有40~50美元,而外商賣到國外市場後銷售價達到90~120美元,巨額利潤悉數由外商獲得;2)不少“三來一補”企業中的中方股東逐步將經營管理權放手交到外方股東手中,缺乏創建自主品牌和“本地化”“國產化”的動力;3)企業在雇用員工方面違背中國勞動政策低價雇用員工,較多企業甚至不能提供基本的勞動保護,使得大量內陸到珠江三角洲打工的年輕人身體得上“職業病”甚至遭受終身的損傷;4)對環境的破壞嚴重;5)“三來一補”企業將產品超低價銷售給外商引發外國政府徵收巨額懲罰性關稅。

補償貿易是指國外廠商提供或利用國外進出口信貸進口生產技術和設備,由我方企業進行生產,以返銷其產品的方式分期償還對方技術、設備價款或信貸本息的貿易方式。

“三來一補”企業,是指進行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之企業。“三來一補”企業是由中國的企業法人與外商簽署合作契約,並由中方的名義設立的工廠營業登記,該工廠並非企業法人,也非有限責任公司。

辦理方法

三來一補設立條件

1、不要求註冊資本

2、合作雙方必須是企業法人機構

3、外方未曾有牴觸中國法例的不良記錄

4、有固定、獨立的註冊地址或經營場所

5、有明確的經營範圍

三來一補的登記程式

1、政府審批

2、註冊地址消防合格許可審批

3、環保審批

4、工商登記

5、組織代碼登記

6、稅務登記

7、外匯登記

8、海關登記

三來一補的檔案資料

1、股東之商業註冊登記檔案

2、銀行資信證明

3、登記場地之合法使用證明,包括房地產證或租賃物業之租約

4、負責人或經理之履歷與身份證明檔案

5、來料加工合作契約/協定

6、其他相關的註冊登記要求檔案、資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