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佳集團

三佳集團

山西三佳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三佳集團)的前身為三佳煤化廠。由閻吉英同志於1983年藉資700元創建的介休市第一家焦化企業,1990年與德國英德國際貿易進出口公司合資,成為介休市第一家合資企業。經過十幾年時間的發展,企業不斷擴大。 集團公司擁有焦化,旅遊兩大產業,員工7000餘人,總資產60億多元人民幣,綿山風景名勝區遊覽面積74萬平方公里,年接待遊客的能力達到150萬人次。再建的山西三佳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將成為全國大型有機矽生產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集團公司現已形成煤、焦、熱、電、有機矽及有機矽深加工系列產品和製品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旅遊產業鏈則包括:旅遊觀光—休閒度假—旅遊紀念品及文化產品的生產加工—農副產品和中藥材產品—辦公用品-物流貿易等。

多年來, 在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被社會各界和上級政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先後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最佳經濟效益企業、優秀民營企業、調產先進企業等:被農業部、外經貿部評為高出口創匯企業,雙優企業;是山西省環境保護達標企業,全國環保先進企業。

相關資料

三佳集團 三佳集團

集團公司的主要產品“三佳威”牌一級冶金焦、特級鑄造焦全部出口四大洲、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近幾年來,各年的焦炭出口交貨量約占天津港的8%左右,自從1992年產品出口以來,累計出口交貨值近4億美元,連續8年平均年產值和銷售收入均在3.5億元以上 。2000年該公司又取得了更佳的業績,全年實現銷售收入近5億元,上繳稅金4916萬元,出口創匯5000萬元。2001年1—5月己實現銷售收入近3億元,上繳稅金2000多萬元,出口創匯3500餘萬元。 2004年,本公司年收入9.81億元,屬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納稅收1.08億元,成為介休市的納稅大戶,SJ-96型焦爐(清潔型冷裝冷出廢熱回收熱電聯產裝置)於2005年元月獲得國家專利權。

在穩定焦化產業的同時,從1995年開始,三佳集團公司為尋求企業新的經濟成長點,實現企業再次飛躍式發展,經我們多次考察,決定將旅遊產業的開發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把旅遊產業開發作為支柱產業來對待。旅遊產業的開發,選定了綿山風景名勝區。 綿山風景名勝區是山西省六大風景名勝區之一,她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山川秀美旅遊資源獨特 ,是一處燦爛的寶庫,她的開發建設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 從1995年投資開發以來,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修通拓寬了東夏線到龍頭寺12公里的旅遊專用線公路和龍頭寺至艾篙坡7.2公里的遊覽公路;恢復了一大批文物、廟宇等古建築景點;開發出水濤溝、棲賢谷、龍脊嶺自然風光旅遊區;新建了五座賓館,配套了相應的餐飲服務設施;有訓練有素的導遊隊伍,配備有大、中、小型旅遊專用車20餘部和大、中、小型會議室及購物超市、商務中心等一系列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接待、服務設施。已形成十大遊覽區、二百餘個景點、十五條遊覽線路,各種接待服務設施配套,具備了五日游的條件,已投入資金5億多元。該公司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堅持雙優並重,共同發展,解決了1000餘名農村剩餘勞動力、1000餘名下崗職工和150餘名大中專畢業生的勞動就業問題,帶動綿山所在地鄉村的經濟。發展,實現了脫貧目標。同時,由於綿山風景區的開發,拉動了附近縣市建材、運輸、商業、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介休市及周邊縣市經濟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受綿山旅遊業的拉動,介休市全市服務業稅收比上年增加76.8%,2001年l一5月份又比同年增長83.5%,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隨著國民經濟多樣化,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為保證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集團決定以科技面對挑戰,將發展方向轉向高科技領域,投資科技含量高,國家鼓勵發展的有機矽項目。為此特成立了山西三佳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有機矽做為一種性能優異且獨特的功能性化工新型材料,品種繁多,用途廣泛,套用遍及國防、國民經濟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又是技術密集、資本密集、高附加值的產業。有機矽產品問世以來,尤其是近20年來,全球有機矽產業始終保持高於GDP數倍的速度增長。公司的有機矽項目計畫分為三個階段建設:第一階段:2006~2008年,完成6萬噸/年有機矽單體及有機矽深加工產品項目,投資14.7億元,到2008年底上述項目完成後實現銷售收入49.72億元,實現利稅16.04億元。第二階段:到2010年完成20萬噸/年有機矽單體、13萬噸有機矽深加工產品的項目建設,完成投資32億元,項目投產後實現年銷售收入123.2億元,利稅39.15億元。第三階段:到2015年使有機矽單體項目的規模達到48萬噸/年,並配套相應的深加工產品。同時,公司於2009年開始3000噸多晶矽項目和2700噸多晶矽深加工產品的調研和科研報告等前期工作,2010年開始動工建設,力爭於2011年初投產。三階段項目全部建成後,山西三佳集團公司將成為國內一流的、科技創新型的循環經濟模式企業,為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