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齶的發生與口腔、鼻腔的分隔

齶起源於正中齶突與外側齶突兩部分,從第5周開始發生,至第12周完成(圖21-4)。
1.正中齶突左右內側鼻隆起癒合後,向原始口腔內長出一個短小的突起,即為正中齶突(median Palatine process)。它演化為齶前部的一小部分。
2.外側齶突上頜隆起向原始口腔內長出的左右一對扁平突起,即為外側齶突(lateral palatine process)。外側齶突起初是在舌的兩側斜向下方,以後隨著口腔的擴大及舌變扁和位置下降,左右外側齶突逐漸在舌的上方呈水平方向生長,並在中線癒合,形成齶的大部。其前緣與正中齶突會攏癒合,兩者正中交會處殘留一小孔即切齒孔。以後,齶前部間充質骨化為硬齶,後部則為軟齶。軟齶後緣正中部組織增生並向後方突出,即為懸雍垂。
齶的形成將原始口腔與原始鼻腔再次分隔,成為永久的口腔與鼻腔、鼻腔在齶的後緣與咽相通,該部位即為後鼻孔。伴隨齶的形成,額鼻隆起的下部在形成鼻樑與鼻尖的同時,還向原始鼻腔內長出板狀的鼻中隔,它向下垂直生長,最終與齶在中線癒合,鼻腔即被一分為二。鼻腔外側壁還發生三個嵴狀皺襞,分別形成上、中、下三個鼻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