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聚

七聚,屬於佛教常見辭彙,比丘尼戒,總為七聚,分別是退沒、不共住、墮落、僧殘、偷蘭遮、波逸提、提舍尼、突吉羅、惡說。

七聚

【七聚】 【出翻譯名義】 聚即類聚。謂聚眾律以成其類。隨犯而制之。故名七聚也。一波羅夷梵語波羅夷。華言極惡。

有三義

一者退沒。由犯此。道果無分。沒溺惡道。二者不共住。謂非但失道而已。不得於說戒羯磨僧中共住。三者墮落。舍此身已。墮在阿鼻地獄也。(梵語羯磨。華言作法。梵語阿鼻。華言無間。)二僧殘殘者。如人被斫。命雖未盡。而身已傷殘也。謂若犯此罪。僧為作法。懺除其過。故名僧殘。三偷蘭遮梵語偷蘭。華言大。遮即遮障善道。華梵兼稱。故云偷蘭遮。謂大障一切善根也。四波逸提梵語波逸提。華言墮。謂犯此罪。死墮地獄也。五提舍尼梵語提舍尼。華言向彼悔。僧祇律雲。此罪應對眾發露懺悔。是也。六突吉羅梵語突吉羅。華言惡作惡說。謂身惡作。口惡說也。四分律本又名式叉迦羅尼。華言應當學。謂此罪微細難持。令其隨學隨守。是名應當學也。七惡說惡說者。謂口好惡說。多諸論議也。即突吉羅中。開出惡說以成此七聚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