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樣菜

七樣菜

在潮汕平原,正月初七吃七樣菜的習俗由來已久:每逢這天,人們將七種蔬菜放在一起烹調,取個好意頭,謂之能明目,並且財運亨通。這種風俗習慣最早可上溯到晉朝,晉議郎董勛《答問禮俗》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人日也稱“人勝節”。

簡介

潮汕平原,正月初七吃七樣菜的習俗由來已久:每逢這天,人們將七種蔬菜放在一起烹調,取個好意頭,謂之能明目,並且財運亨通。這種風俗習慣最早可上溯到晉朝,晉議郎董勛《答問禮俗》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人日也稱“人勝節”。

備註

七樣菜對哪七樣沒有具體規定,大多以潮汕所產的大菜、春菜、芥藍、厚荷等為主,數量的多少也無限制,可隨意。其實,人日吃七樣菜,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的,此時,春氣生,天寒漸暖,菜蔬逐漸多起來。食混合菜,能使腸胃適應季節轉變。
正月初七吃“七樣菜”,這一古老的中原習俗能在潮汕大地保留下來、歷久彌新,正在於它的好意頭。它使人們吃出了好心情,同時又寄託了人們期盼財運興旺、順風順水、吉祥如意的心愿。

客家習俗

七樣菜 七樣菜

客家人每年正月初七素有吃“七樣菜”的習慣。這個風俗由來已久。年初七也叫“人日”,這種叫法是漢朝末年開始的,“人日”這天要吃七樣菜,雖然不同的地區七樣菜不大相同,但意思都是用它們的諧音來圖吉利、平安。
梅州客家地區的“七樣菜”主要是芹菜、蒜、蔥、韭菜、芫荽,這五種菜一定要有,另外就是魚、豬肉(或其“丸子”、“芥菜”等其它菜)。七樣菜要同時煮熟,全家分食。
這七樣菜根據他們的諧音,都有象徵意義。

芹菜”的“芹”字與“勤勞”的“勤”字諧音,喻指“勤勞、勤快”;

”字與“算計”、“划算”的“算”字同音,喻指“精打細算、會划算”;

”字與“聰明”的“聰”字同音,喻指“聰明、能幹”;

韭菜”的“韭”字與“長久”的“久”字同音,喻指長長久久;

丸子”的“丸”字與“團圓”的“圓”字字音接近,喻指“團團圓圓”;

”與“剩餘”的“余”字,喻指年年有餘;

豆腐”的“腐”字與“富裕”的“富” 字諧音,喻指生活富裕。

就是吃了這七樣菜,祈望人能勤快、會划算、聰明、有緣、長久、有餘、富足。說到底,這是一道吉祥菜,除了可以在節日圖個吉利,初七吃“七樣菜”還能起到調理腸胃作用。
另外,在客家地區還有個俗諺說:“吃了七樣菜,各人做零星”,意味著吃了七種菜,就要開始幹活了。所以年初七吃“七樣菜”,實際也是年後的一種開工儀式。
每逢到了年初七的時候,這七樣菜特別好賣。在各大農貿市場和超市,一早便將芹菜、蔥、蒜、芥菜、春菜、韭菜等七種菜搭配好了一起賣,或分放在各個菜簍子裡,讓市民享受“自助”選擇“七樣菜”的樂趣。一些酒店和飯店還特意推出這道“吉祥菜”,備受食客青睞。
在年初七這一天,你可以留意到,不少菜販們為了推銷自己的“七樣菜”,他們會不時地叫賣:“吃了七樣菜,撿金又撿銀!”引得前來買菜的民眾會心一笑,菜攤周圍喜氣洋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