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層連閣彩繪陶倉樓

七層連閣彩繪陶倉樓

七層連閣式陶倉樓,為東漢時的建築明器。1993年出土於河南省焦作市白莊,現收藏於河南省鄭州市河南博物院。整個建築由院落、樓閣、走廊和復道四部分組成。主樓高192厘米,七層。附屬建築為倉樓,高四層。是目前(2013年)發現的層數最多、最高大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漢代建築明器

概述

倉樓,在漢代是財富的象徵,更是漢代富庶和國泰民安的縮影。陶倉樓,作為漢代陪葬明器,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南省焦作市已出土保存基本完好的陶倉樓100餘座,從而成為全國出土陶倉樓體量最大,類型最全、數量最多的地區,其中七層連閣彩繪陶倉樓,整體高1.99米,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的“摩天大廈”,被譽為“華夏第一陶倉樓”。

起源

從考古的大量資料說明,早在商周時期中國已出現高台建築,就是在下面堆砌很高的台子上面建造祭壇宮殿等。據古文獻記載,商紂王曾建“摘星樓”尋歡作樂;到秦漢時期,多層樓閣興盛,大量用於皇帝的宮殿和地主階級的莊園中。在封建統治階級墓葬里也出土了大量的隨葬建築模型,少則二三層,多則七層。後來佛教傳入後,古代工匠把印度的佛塔與漢代的多層樓閣結合起來,形成了中國式的佛塔建築,有的高達幾十層,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摩天大樓”了。

模型形制

七層連閣式陶倉樓七層連閣式陶倉樓

七層連閣式陶倉樓,高1.99米、長1.66米,寬0.86米,由院落、主樓、附樓、閣道等四部分組成,樓頂有一隻朱雀 。門樓五脊四坡廡殿頂,門樓前有一,兩、一人。整座建築模型各部分可分拆組裝,構件多達31件。

主樓

主樓高近兩米,為七層四重檐亭閣式建築,各層彩繪有幾何圖案。第一二層為一整體,一層無門,較為嚴實。一二層間設有平座,一層外置斜坡式樓梯可通向二層平座。順樓梯而上,穿過二層的迴廊可進入三層,三層有兩個大門相通,四層無門,全是直欞窗,強調了防禦功能。五層樓體置於平座上。五層與六層之間亦無腰檐和平座。七層為近似正方體,底部似馬鞍形狀,橫向開襠,跨於六層屋頂正脊上。正面中部開一正方形窗戶。前後牆體鏤刻有各種對稱幾何紋。

院落

院落位於主樓之前,平面呈長方形,三面圍牆,院牆上有平板式圍牆帽。前牆正中開一長方形大,置雙扇門扉,可以開啟閉合,周圍刻出凸起的門框及裝飾圖案。

附樓

附樓通高128厘米,為單檐四層建築,樓體坐落於高台上,高台正面有坡道,坡道兩側設有護欄。附樓一層前壁正中開有一長方形門,二層至四層前壁均開有一方形窗戶。窗戶四周鏤刻、彩繪有對項的三角紋、網狀菱形紋、直樓紋等幾保紋飾。

閣道

閣道橫架於主樓和附樓三層之間,將兩座樓閣建築連為一體,閣道為橫長方體,前壁正中開有窗戶,上覆兩面坡頂。閣道周身飾有紅、白、黃等色彩繪。

焦作將復原古代摩天大廈

陶倉樓博物館效果圖陶倉樓博物館效果圖

河南省焦作市將投資2億元,以漢代七層連閣彩繪陶倉樓為藍本,按1∶1比例放大20倍,在南水北調渠畔建一座氣勢恢宏的陶倉樓博物館,把焦作最閃亮的文化符號陶倉樓作為文化地標工程加以建設,提高水系的文化內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