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夜冤靈

七夜冤靈

MacDon Ben Main

基本信息

英文片名 The Ring
中文譯名 七夜冤靈
對白 英語
地區 美國
類型 恐怖 驚悚
顏色 彩色/黑白
聲音 Dolby Digital EX DTS-ES SDDS
時長 115min
IMDB評分 7.2/10
七夜冤靈七夜冤靈

有這樣一個傳言:看過一盒神秘錄影帶後,你會收到一個電話,預言你將於七天后死亡。女記者雷切爾不相信這樣荒謬的傳言,直到四名青少年離奇死亡,巧合的是他們在死前七天都看過一盒錄影帶,她決定去探查究竟。經過追查,她發現這不單是個傳言,而是一個詛咒,但她始料不及的是這詛咒傳到她兒子及前夫身上。七日期限,詛咒能否破解?錄影帶背後是否暗藏契機?性命可否確保?

演職員表

導演
戈爾·維賓斯基(Gore Verbinski)
編劇
鈴木光司(Kôji Suzuki)
高橋洋(Hiroshi Takahashi)
演員
娜奧米·沃茨(Naomi Watts)
馬丁·亨德森(Martin Henderson)
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
大衛·多夫曼(David Dorfman)
簡·亞歷山大(Jane Alexander)
愛波·塔布琳(Amber Tamblyn)
黛維·切斯(Daveigh Chase)
理察·萊恩巴克(Richard Lineback)
亞當·布羅迪(Adam Brody)
寶蕾·佩雷特(Pauley Perrette)
薩莎·巴瑞斯(Sasha Barrese)
薩拉·茹(Sara Rue)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夢工廠(美國)
MacDonald/Parkes Productions(美國)
BenderSpink(美國)
發行公司
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美國)
美國廣播公司(美國)
Mainostelevisio(芬蘭)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芬蘭)
Universal Pictures Finland Oy(芬蘭)
Universal Pictures Video(荷蘭)

上映日期

加拿大
2002年10月18日
美國
2002年10月18日
日本
2002年10月28日
荷蘭
2003年2月20日
芬蘭
2003年3月7日

劇情簡介

瑞秋是西雅圖報的一名記者。她的侄女凱蒂在一晚突然離奇死亡。在參加侄女的葬禮時,凱勒的媽媽覺得女兒死得蹊蹺,請求瑞秋利用記者的關係和手段去查清凱蒂的真正死因。葬禮過後,瑞秋從凱蒂的朋友那裡聽說了一盤神秘錄像帶的事。據說所有看過這盤錄像帶的人在7天后都會死去。凱蒂和她的三個好友就在看完錄像帶的7天后的同一時間死去。
瑞秋於是就開始了調查,她去了凱蒂他們住過的庇護山旅館。瑞秋在那裡發現了凱蒂他們曾經看過的那盤錄像帶。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瑞秋也看了那盤錄像帶,結果剛一看完,就響起了電話的鈴聲。電話那頭只傳來模糊而陰森的兩個字:“七天……”

七夜冤靈七夜冤靈

瑞秋在給自己拍照後發現,照片中自己的影像竟然是模糊的,她立刻就感到事情果然像人們說的那樣。之後,瑞秋找來了自己的前任男友諾亞,因為諾亞是一個攝影及錄像技術方面的專家。在反覆研究了幾遍那盤錄像帶後,兩人發現了一個小小的線索,這個線索把他們領向了摩絲古島。同時,他們也查出了出現在錄像帶中那個女人的身份。那個女人叫安娜·摩根,是個馬匹飼養員,後來因為精神失常而住進了約拉縣精神病院。瑞秋一個人上了小島,而諾亞則負責尋找關於安娜·摩根的資料。瑞秋很快就找到了摩根的住處,而她也漸漸地發現了整個事情的真相。一晚,她偷偷地溜進了摩根先生的家中,發現了一盤摩根夫婦收養的女人瑟姆拉的影像資料。不過,瑞秋很快就被摩根先生髮現了,摩根先生也在當晚自殺了。瑞秋和諾亞趕回了庇護山旅館,在得到的線索中發現旅館的地板下面有一口井,而瑟姆拉就死在了這口井裡面。瑞秋意外地掉進了這口井中,卻獲得了許多關於瑟姆拉的信息。她知道了瑟姆拉是被自己的母親推下井等信息。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從瑞秋看過錄像帶到掉到井中已過去7天了,瑞秋成功地解除了詛咒。
可是,諾亞卻在第二天被瑟姆拉嚇死了。原來,瑞秋給諾亞看的是翻錄過的錄像帶。而真正解除詛咒的辦法就是在看過錄像帶的7天內翻錄錄像帶給別人看。

幕後製作

美國版《午夜凶鈴/七夜冤靈》的導演戈爾·維賓斯基之前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一部驚悚恐怖片《鬼屋驚魂》,他在片中運用大量特技效果營造出陰森恐怖的氣氛,讓人印象十分深刻。日本版的《午夜凶鈴》,堪稱是東方文化下恐怖片的經典之一,上映後在全亞洲地區掀起了一場“恐怖”熱潮,而聞風而動的好萊塢製片人亦對這個題材非常欣賞,並找來全新班底翻拍,製作費更高達6千萬美元,比日版高出很多,再加上一個善於運用特效的導演,相信視覺效果方面不會讓觀眾失望。
大多數影迷對美國版與日本版的區別最感興趣,其實在劇情方面,兩版幾乎沒有任何差別,都是講述一個女記者看到了一盤神秘的錄像帶,之前看過的人都會在7天之內離奇死去,最終,記者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破解了秘密。但是也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所在,在西方的恐怖片中,刺激往往來自於觀眾眼睛所見到的,而在東方的恐怖片中,刺激則往往來自於觀眾腦海中的想像,這種刺激,甚至在離開電影院很久之後,還揮散不去,這也是日本《午夜凶鈴》成功的最大奧秘,那就是營造一種來源於視覺但是又超乎視覺、根植於每個人意識里的恐怖。在影片首映後,有影評人批評該片恐怖氣氛不夠,對於一個西方導演來說,能否把握住原片的精髓所在,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是實力不夠,實在是因為兩種文化的差異導致。
出演美國版《午夜凶鈴/七夜冤靈》片的女主角娜奧米·沃茨是新竄起的澳洲女星,此前她曾在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中一人分飾兩角,雖然那部片子沒有讓她一夜竄紅,但是隨著《穆赫蘭道》在奧斯卡獎上走熱,她也由一個汲汲無名的小演員向演技派新星進發。此次沃茨主演《午夜凶鈴》,情況與松島菜菜子出演原版《午夜凶鈴》頗有類似之處,都是處於一種半紅不紫的尷尬狀態,她能否像菜菜子一樣幸運,借著影片大賣一腳跨進一線明星行列,還要看觀眾們買不買該部翻拍片的帳了。

精彩評論

在好萊塢,對一部片子的評價往往十分兩極話,叫好的捧上天,叫罵的就踩下地,著名的《好萊塢報導》專欄形容該部《午夜凶鈴/七夜冤靈》是“一次毋庸置疑、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歷,影片把很多司空見慣的日常事物,比如冰櫃門、電話、電視等等,都變得讓人感覺恐怖莫測。”也有人把它和經典恐怖片《神秘第六感》和《小島驚魂》相提並論。
而貶的一方也不在少數,普遍的觀點是影片缺乏新意,一味追求特技上的效果,堆砌情節,在劇情上和恐怖氣氛的製造上沒有突破,細節上也缺乏說服力(這可能也是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距造成),而其中最“狠”的一個評價來自於一本叫《MONTREALFILM JOURNAL》的專業電影雜誌:“片中的演員看上去就死氣沉沉,弄得我們都不想去關心他們最後是否會因為看了那錄像帶而死去,他們根本看上去本來就像一群死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