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後治史叢稿

七十後治史叢稿

《七十後治史叢稿》是2010年0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沖及。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七十後治史叢稿
作 者:金沖及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3月
ISBN: 9787010087597
開本: 16開
定價: 42.00 元

內容簡介

《七十後治史叢稿》選人的文章,大體可分為四組:第一組是中國歷史通論性的,如《中華民族是怎樣形成的》、《傳統文化三論》、《中國近代歷史中的幾個根本問題》;第二組是專論性的,內容都屬於中國近現代史的範圍內,長短不一,長的有三萬多字,短的只是“千字文”;第三組是關於治史方法的,大多是在一些會議上對青年史學工作者的講話,或接受採訪時的談話記錄;第四組是懷念和回憶,懷念是講一些尊敬的師友,回憶是講自己。

作者簡介

金沖及,教授,1930年12月生於上海,195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中國近代史學者,半個多世紀以來在該領域內取得眾多開拓性成就。
先後當選為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會長,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4年起擔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直到2004年退休。2008年6月,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是中國歷史學界繼郭沫若、劉大年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三人。
改革開放以來,多次參與黨的重要文獻的起草工作。主編《毛澤東傳>、《周恩來傳》、《劉少奇傳》、《朱德傳》等,其中《周恩來傳》和《毛澤東傳》分別獲得第一屆和第三屆國家圖書獎。
其他重要著作主要有:《辛亥革命史稿》、《孫中山和辛亥革命》、《轉折年代――中國的1947年》、《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等等。

目錄

中華民族是怎樣形成的
中國傳統文化三題
中國近代歷史的幾個根本問題
作為世紀偉人的孫中山
五四運動:偉大的歷史轉折點
瞿秋白對中國革命的貢獻
從迅猛興起到跌入低谷――大革命時期湖南農民運動的前前後後
抗戰前夜中共中央戰略決策的形成
西安事變與20世紀中國歷史變遷
抗日戰爭和中華民族的覺醒
歷史告訴我們的真理沒有過時――《甲申三百年祭》筆談
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
較量:東北解放戰爭的最初階段
蔣介石是怎樣應對三大戰略決戰的?
新中國誕生的劃時代意義
新中國的第一年
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談談新中國的“前三十年”
新中國初期的毛澤東和周恩來
周恩來晚年的兩難處境――《周恩來的晚年歲月》序
如何推進朱德思想生平研究
鄧小平和20世紀的中國
20世紀中國曆程的啟示――寫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治學漫談
人物傳記中的幾個關係
人物年譜的編寫――《張學良年譜》(修訂版)序
學風問題至關重要
談談寫文章
五十年前的回憶
楊西光在復旦大學的日子
我所知道的冶秋同志
中國史學工作的重要領導人
後學眼中的蔡尚思
陳錫祺《孫中山與辛亥革命論集》(增訂本)序
人生要有追求”――悼念龔育之同志
暗號是送你.一本書
鄒兆辰教授談治學經歷
難忘的十年
答《中國歷史評論》問
後記

後記

過去我曾出過幾本論文集:《孫中山和辛亥革命》(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理論學習文庫《金沖及自選集》(學習出版社2003年版),《五十年變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都是從幾十年來陸續發表的文章中選編而成,每本有個主題。這以後,雖然自己早已年逾七旬,還陸續寫過一些文章。此外,還有很少幾篇是以前寫的,但因編選體例而沒有收入前面那幾本文集中。這次,承人民出版社的好意,把它們選編成這本書。
本書選人的文章,大體可分為四組:第一組是中國歷史通論性的,如《中華民族是怎樣形成的》、《傳統文化三論》、《中國近代歷史中的幾個根本問題》;第二組是專論性的,內容都屬於中國近現代史的範圍內,長短不一,長的有三萬多字,短的只是“千字文”;第三組是關於治史方法的,大多是在一些會議上對青年史學工作者的講話,或接受採訪時的談話記錄;第四組是懷念和回憶,懷念是講一些尊敬的師友,回憶是講自己。
編成後,書名卻使我犯愁。這本文集不像前幾本書那樣,全書並不是有計畫地寫,缺少一個集中的主題。如果用一個“某某集”之類的書名,讀者仍弄不清楚它講的究竟是什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