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星鎮

七個星鎮

七個星鎮位於焉耆縣城西北部,總面積755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5000人,其中農業人口12000人。人口出生率11.9‰,自然增長率9.7‰。有耕地面積5.9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3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37萬畝。氣候屬溫帶乾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熱量適中。主要經濟作物有色素辣椒、小茴香、工業番茄、棉花、色素菊花、地黃等。

基本信息

簡介

七個星鎮位於焉耆縣城西北部,總面積755平方公里,2006年轄1個社區、9個村委會:幸福路社區、七個星村、桑巴巴格次村、夏熱菜開村、老城村、哈爾莫墩村、呼爾墩村、乃明莫墩村、呼拉山村、芒熱格拉爾村,27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委員會。年末總人口15000人,其中農業人口12000人。人口出生率11.9‰,自然增長率9.7‰。有耕地面積5.9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3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37萬畝。氣候屬溫帶乾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熱量適中。主要經濟作物有色素辣椒、小茴香、工業番茄、棉花、色素菊花、地黃等。

七個星鎮七個星鎮

地理

七個星鎮現有耕地5.1萬畝,全鎮9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52個村民小組,聚居著漢、回、維、蒙等八個民族,現有人口15000人。1997年12月被自治區科委命名為“依靠科技奔小康示範鎮”。七個星鎮城鎮區面積約1平方公里,城鎮區是全鎮及周邊鄉(場)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活服務中心。七個星鎮交通便利,地處南疆鐵路、314國道和218國道三者交匯處且國道218線貫穿全鎮,鎮域內現有鄉村道路49條,總長115.5公里。

七個星鎮七個星鎮

教育

七個星鎮中心學校成立於2004年3月,是焉耆縣第一所九年一貫制民漢合校,共有教職工151名,其中高職稱2人、中教一級24人、二級30人、三級7人;小教高級40人、一級48人、教學班43個、在校生1490名。學校占地面積83017平方米。綠地面積6587.2平方米。學校設施齊全,配有微機室兩個、多媒體教室一個。電子備課室一個。先進設備的引進和使用從根本上帶動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為模式的更新和完善。 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73人,其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94人;全鎮共有中國小5所,其中九年一貫制中心學校1所,在校生747名;村級國小4所,另設國小教學點1個,在校生1161名;共有專任教師219人,其中:中學專任教師66人;國小專任教師153人;鎮中心衛生院一所,鄉村醫療點8個,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9個,病床30張。

經濟建設

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3.21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其中第一產業11386.2萬元,第二產業18229.63萬元,第三產業1345.12萬元。主要作物產量:糧食10329噸,油料53噸,甜菜2367噸,小茴香426噸,色素辣椒1333噸,棉花3319噸,工業番茄11349噸。植樹造林11817畝。農牧業機械總動力11789千瓦/時,年末牲畜存欄7.35萬頭(只)。年末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000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641元。
2006年,根據《自治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意見》的要求,對全鎮新農村建設進行了總體規劃,並結合實際,提出新農村建設“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變樣、十年出成果”的總體思路。編制完成鎮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呼爾墩村建設規劃,確定呼爾墩村、夏爾其克村、老城村為中心村,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了全鎮及各村《精神文明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村莊整治規劃》等。籌措300餘萬元啟動了小城鎮綜合示範開展項目。新建防滲渠14.5公里,橋、涵、閘75座;挖填清淤土石方28萬立方米、平整土地500畝、清淤泄洪道3公里、清淤土方2.1萬立方米、挖填土方27萬立方米;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完成了9.53公里自來水管道開挖工程,新安裝自來水農戶1020戶,改造修建140戶,為霍拉山村61戶及270人村民解決用水問題;爭取“戶戶通電”工程資金150餘萬元,為霍拉山村、七個星村六組、鎮直新居民點、乃木墩村三組解決居民用電問題;組織全鎮各村組幹部、農牧民民眾開展了6次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修建抗震房208戶,加固81戶;輸出富餘勞動力1781人,實現勞務收入達1145.89萬元,人均收入達到676.37元;通過爭取國家預算內資金46萬元,對鎮文化站進行了新建;順利完成政府辦公大樓抗震加固工程;為全鎮六個村新建了村級衛生室;爭取上級資金,為桑巴巴克次村、呼爾墩村村部建成了籃球場。在自治縣新農辦的大力支持下,出資1.6萬元為呼爾墩村製作不鏽鋼宣傳牌匾8個,使該村新農村建設氛圍更加濃厚。
2006年啟動以鄉都酒業工業園區二期7000畝酒堡擴建項目;完成色素辣椒種植基地(2006年種植5125.1畝,2007年種植10706畝);完成紅柱石礦與外資企業(法國)合營。2006年工業收入達5171萬元,較2005年增長4888萬元。
2006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3.21億元,比上年增長7895.2萬元,增長32.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1386.2萬元,同比增長11.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8229.63 萬元,同比增長56.6%,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345.12萬元,同比增長10%,富餘勞動力外出勞務創收1145.89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641元,較2005年增加412元,增長7.3%。財政收入620萬元,支出620萬元;年末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000萬元;鄉鎮企業22個,其中:工業區14個;2006年糧食產量10328.7噸,油料53.23噸,甜菜2367噸,小茴香426.1噸,色素辣椒1332.5,棉花3319.2噸,工業番茄11348.5噸;完成造林面積11817.4畝。其中:防護林1760.9畝(更新261.8畝,新植1499.1畝),農牧業機械總動力11789千瓦,牲畜年末存欄數達到7.35萬頭只。

特產

紅提葡萄又名紅地球晚紅,原產於美國加州。我國1987年引入該品種以來,北方地區除黑龍江、吉林兩省外,其餘各省都進行了引種及栽培,尤其是在東北地區的南部,華北及西北大部分地區栽培表現極好,果實品質優,晚熟,耐貯運,豐產,是當前發展葡萄的首選優質高效品種。我縣1999年開始引種,主要栽培在鄉都酒業葡萄基地、建盛葡萄基地和五星園藝場,現有面積800餘畝。 紅提葡萄果穗大,長圓錐形,平均穗重650克,最大穗重可達2500克。果粒圓形或卵圓形,平均粒重11-14克,最大可達23克,果粒著生鬆緊適度,整齊均勻;果皮中厚,果實呈深紅色;果肉硬脆,能削成薄片,味甜可口,風味純正,可溶性固形物>16.5%,刀切無汁,品質極上。果柄長,與果實結合緊密,不易裂口;果刷粗大,著生極牢固,耐拉力極強,不脫粒;果實可遠途運輸和長期貯藏,可貯藏到翌年3月份。 苗木定植後第2年可結果,第3年株產可達5-10公斤,4年生樹畝產1000-1500公斤,5年生樹穩定在2000公斤左右。紅提葡萄適宜栽培的環境條件:生育期140天以上,有效積溫3700℃以上(半乾旱或乾旱地區為3000-3500℃以上,無霜期180天,最低不少於160天);年降雨量600毫米以下,日照時數2500小時以上;園土以沙壤土、壤土為宜;園內應建有良好的排灌系統,以保證葡萄的正常生長及結果。
夢幻無核”葡萄是自治區農科院從美國引進的一種實驗品種,實驗成功後,落戶於焉耆縣五號渠鄉四號渠村,“夢幻無核”在落戶前本無品名,在葡萄種植戶艾買爾.主麻克大面種栽培後,才起名為“夢幻無核”,“夢幻無核”是超級無核的優質葡萄,葡萄平均粒重7.5克,穗重750-1000克、3年掛果、4一5年進入盛果期,畝產品最高可達4噸,該品種品質好,皮薄,果肉厚而甜,是一種極其優良的葡萄品種。“夢幻無核”由於其優良的品質,是自治區農科院大力推廣的品種。
鄉都酒業葡萄酒結合新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法國先進的工藝技術及科學的釀造理念。公司現有鄉都乾紅、鄉都解白納、鄉都安東尼、鄉都乾白一期工程年加工能力為3000噸的酒堡已於2004年建成並投入生產。二期7000噸擴建工程正在建設中。全縣現已種植葡萄3.2萬畝。 鄉都酒業葡萄基地位於典型的中溫帶荒漠氣候地區,降水稀少,日照時間長,熱量豐富。得天獨厚的生態氣候條件,葡萄在生長過程中無病蟲害,項目區無工業污染,大氣純淨,天山雪水融入地下,150米深層的純淨水保證了葡萄原料綠色無污染的天然品質。 鄉都酒業自成立以來,先後被評為自治區人民政府30家重點扶持民營企業、新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葡萄酒現已取得 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HACCP(國際食品安全質量體系)認證證書,並率先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及綠色食品AA級認證,是中國葡萄酒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