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俊

丁明俊

丁明俊,教授(二級)、編審,碩士研究生導師,2015年6月取得寧夏大學民族社會學博士學位。現任北方民族大學回族學研究院院長,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回族學研究中心”負責人,西安交通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自主設定二級學科“回族學”碩士點負責人, 2016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前往伊朗、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越南、馬來西亞、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及我國台灣、香港等地進行學術訪問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丁明俊教授長期潛心學術研究,特別在回族伊斯蘭文化研究領域成果突出,已成為國內這一學術領域的中堅力量,曾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有40餘篇發表在CSSCI期刊或北京大學圖書館核心期刊, 7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在全區第五至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中,論文《元安西王阿難答皈依伊斯蘭教及其影響》(《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1期)、《馬福祥民族思想探析》(《回族研究》1996年3期)獲優秀論文二等獎,《中國邊緣穆斯林族群的人類學考察》獲優秀著作二等獎、中國首屆回族學會優秀成果二等獎。《對當代侮教案的幾點思考》(《回族研究》1994年3期)、《元回回人與中西文化交流》(《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4期)獲優秀論文三等獎,專著《馬福祥傳》獲三等獎。參與編著《中國回族之最》(副主編)、《近現代回族愛國鬥爭史話》(副主編)《寧夏回族》、《中華民族凝聚力歷史探索》。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1.9——1985.7就讀於西北民族大學歷史學專業;

1985.7——1990.9寧夏社會科學院民族宗教研究所工作;

1990.9——1997.7寧夏社會科學院《回族研究》編輯部工作,曾任編輯部

副主任。

1997.9——2001.4寧夏社會科學院《回族研究》編輯部主任,副主編,兼

回族伊斯蘭教研究所副所長。

2001.4——2006.7《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主編,編輯部主任;

2006.8——2011.9北方民族大學科研處處長。

2011.9——2014.11,北方民族大學回族與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

2004年被聘為北方民族大學少數民族史碩士點導師。

2014.11——北方民族大學回族學研究院院長。

2012.9——2015.6,在寧夏大學讀民族社會學博士學位。

2016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社會職務

全國第九屆青聯委員。

中國回族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

中國民族理論研究會理事。

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

寧夏回族研究會副會長。

寧夏歷史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研究員。

寧夏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學科評審專家。

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

內蒙古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主講課程

為碩士研究生開設“中國回族史”、“中國伊斯蘭教史”等課程,為本科生開設“編輯出版學”“期刊編輯”等必修及選修課。

主要貢獻

著作類:

1.《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歷史探索》(參編,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國回族之最》(副主編,寧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

3.《寧夏回族》(參編,寧夏人民出版社,1996)。

4.《近現代回族愛國鬥爭史話》(副主編,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

5.《馬福祥傳》(獨著,寧夏社會科學資助項目,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

6.《回族學研究文集》(獨著,民族出版社,2003年)。

7.《中國邊緣穆斯林族群的人類學考察》(2003年社科基金最終成果,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

8.《回族文獻叢刊》(副主編,1—8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9.《中華回族愛國英才》(參編,寧夏人民出版社,2011)。

10.《西北伊斯蘭教社會組織形態研究》,(2007年國家社科基金最終成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7月)。

11.《寧夏紅寺堡生態移民區社會管理創新研究》(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論文類:

《元安西王阿難答皈依伊斯蘭教及其影響》,《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1期。

2.《14世紀西部蒙古汗國伊斯蘭化的幾個問題》,《寧夏社會科學》1992年4期。

3.《略論伊斯蘭教對回族藝術的影響》,《回族研究》1992年2期。

4.《明前期伊斯蘭教政策簡論》,《寧夏社會科學》,1993年4期。

5.《民國時期伊斯蘭教侮教案及其教訓》,《寧夏學刊》,1994年4期。

6.《回族遷居涇源120周年紀》,《寧夏社會科學》1994年4期。

7.《對當代侮教案的幾點思考》,《回族研究》1994年3期。

8.《陳林與清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固原人物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94。

9.《日本在西北建立“回回國”陰謀的失敗——兼論寧馬綏西抗戰》,《回族研究》1995.3期。

10.《馬福祥民族思想探析》,《寧夏社會科學》1996年3期。

11.《堅韌的跋涉者——訪著名回族史專家楊懷中研究員》,《寧夏日報》1995年11月24日。

12.《辛勤耕耘,碩果盈枝——記伊斯蘭教專家余振貴研究員》,《寧夏日報》1996.4.5。

13.《元代回族史研究的開拓者楊志玖教授》,《回族研究》1997年1期。

14.《論馬福祥在近代回族文化教育史上的貢獻》,《回族研究》1998年4期。

15.《首屆回族歷史與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回族研究》1999年1期。

16.《伊朗伊斯蘭哲學思想對我國穆斯林的影響》,《回族研究》1999年4期。

(此文為1999年5月22—27日赴伊朗德黑蘭參加“穆勒·薩德拉伊斯

蘭哲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17.《民國初期西北回漢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回族研究》2000年2期。

18.《中亞東乾族考察紀行》,《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4期。

19.《論馬仲英事變對西北民族關係的影響》,《回族學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2003年。

20.《對我國穆斯林民族文化特徵的幾點認識》,《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4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02年1期全文轉載)

21.《20年來回族學熱點問題研究述評》《回族研究》2001年4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02年2期全文轉載)。

22.《元代回回人與中西文化交流》《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4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03年2期、《宋遼金元史》2003年1期同時全文轉載)。

23.《伊斯蘭教東漸之路》,《中國宗教》2002年2期。

24.《深切懷念楊志玖教授》,《回族研究》2002年3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02年11期全文轉載)。

25.《馬福祥與現代回儒對話》,《回族研究》2002年4期。

26.《明朝與中亞穆斯林貢貿關係探析》,《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2期。

27.《楊志玖教授史學思想析論》,《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4期。

28.《邊緣化的中國穆斯林族群研究》,《回族研究》2004年4期。

29.《青海托茂人族群與族源關係探析》,《寧夏社會科學》2005年6期。

30.《阿拉善草原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穆斯林》,《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4期。

31.《雲南迪慶藏化回族調查報告》,《回族研究》2006年2期。

32.《阿拉善左旗的蒙古族穆斯林》,《中國穆斯林》2006年3期。

33.《國內伊斯蘭教網站的發展及存在問題初探》,《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5期。

34.《伊斯蘭教對民族教育的影響》,《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5期。

35.《西北蘇非主義門宦形成及組織形態研究》,《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5期。

36.《從文化認同到國家認同——論中國傳統文化在回族發展與形成中的主要作用》,《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2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10年7期全文轉載)。

37.《民國時期回族社團組織及功能研究》,《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3期

38.《東乾人文化變遷與民族認同》,《回族研究》2011年3期。

39.ThepropagationofIran’sIslamicphilosophicalThoughttotheEastanditsInfluenceuponChineseMuslimsinthe17thcentury.MullasadraandtranscendentPhilosophy,Volume2.2001(Autumn).

40.AResearchonMosqueEducationofthehuiEthnicGroupinChina.IndigenousEducation:Asia/Pacific2008.

41.《論我國清真寺管理模式的歷史變遷》,《回族研究》2012年2期。

42《西北伊斯蘭教派門宦組織形態研究》,《寧夏社會科學》2012年4期。

43.《移民安置與回族“教坊”的重構——以寧夏紅寺堡移民開發區為例》,《回族研究》2013年1期.

44.《民國回族人物研究的一部力作——評王正儒博士<馬福祥>》《回族研究》2013年3期。

45.《多元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回族認同——以泉州陳埭、白崎回族為例》,《寧夏社會科學》2013年6期。

46.《民國時期“回族”“回教”之爭與回族群體的自我認知》《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4年5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宗教》2014年6期全文轉載)。

47.《抗戰前後日本的“回教工作”與社團組織》,《回族研究》2014年4期。

48.《對完善西北伊斯蘭教社會組織管理的幾點建議》,《自治區社科成果要報》(寧夏),2014年第1期。

49.《民國時期回族社團與共和政體構建》,《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年3期。

50.《楊懷中先生對回族學學科建設的重要貢獻》,《回族研究》2015年1期。

51.《老舍與回族抗戰題材話劇<國家至上>》,《中國穆斯林》2015年3期。

52.《白崇禧與中國回教救國協會》,《回族研究》2015年3期。

53. 《回族研究與回族學學科建設》,《北方名族大學學報》2016年1期。

54. 《社會轉型視域下的近代回族教育傳承與革新》,《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1期。

科研項目

1.主持完成1998年寧夏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馬福祥研究》。

2.主持完成200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蒙藏等民族地區的伊斯蘭教研究》(03BZJ009)(2006年以“良好”等級結項)。

3.主持完成200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中國伊斯蘭教的社會構成及組織形態研究》(07XZJ004)(2012年以“良好”等級結項)。

4.現主持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近代回族新文化運動研究》(13BMZ017)。

5.主持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伊斯蘭教思想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15ZDE124)子項目《伊斯蘭教思想中國化當代發展態勢研究》。已培養碩士研究生20餘名。

國際學術交流情況

2007年6月參加加拿大溫哥華舉行“亞洲——太平洋地區原住民教育國際學術會議”。提交論文“AresearchonMosqueEducationoftheHuiEthnicGroupinchina”。

2011年6月21日至23日參加世界華人研究學會和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的“海外華人:文化、宗教與世界觀”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中亞東乾人文化變遷與民族認同”。

2015年8月10-14日參加由鄭和研究基金會等國際組織聯合在馬來亞大學舉行的“重連中國與穆斯林世界”為主題的國際會議,提交ChineseHuiMuslimsTranslationMovementandSino-ArabiaCulturalCommunicationandInteractionduringtheRepublicofChina。

獲獎記錄

1.論文《元安西王阿難答皈依伊斯蘭教及其影響》,寧夏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論文《對當代侮教案的思考》,寧夏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論文《馬福祥民族思想探析》,寧夏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4.著作《馬福祥傳》,寧夏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5.論文《元代回回人與中西文化交流》,寧夏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著作《中國邊緣穆斯林族群的人類學考察》,寧夏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首屆回族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7.調研報告《臨夏市伊斯蘭教與民族教育關係調研報告》,國家民委調研報告三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