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葡萄

這首詩揭示了死亡與新生即墜落和升華這兩種生命情調的共存。詩人通過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客觀的又主觀的流動視角,講述了一個美妙的“故事”。一顆墜落的葡萄和“一架綠色的軟梯”之間有著精神上的呼應,葡萄是實在的,“綠色的軟梯”則是無形的,純粹精神性的。“這顆葡萄像一架綠色的軟梯一直拖到了大地上”,綠色的軟梯用來形容葡萄墜落和重新生長的過程,實在是太微妙了。

基本信息

【名稱】一顆葡萄 
【年代】近現代 
【作者】車前子 
【體裁】新詩
【選自】《紙梯》
出版】一九八九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品原文

一顆葡萄被結實的水
脹得沉甸甸沉甸甸後,墜落了。
墜落就是展開的過程。
這顆葡萄像一架綠色的軟梯一直
拖到大地上。
結實的水被泥土吮乾。
那些核就從一扇門裡出來
又開始爬向梯頂。
葡萄更多更多了亂鬨鬨地說
跳呵跳呵一起往下跳。
從很遙遠的地方
跳下。 跳下
我們。 我們
一直跳到大地上
梯子從自己的影子中探長雙手叉開兩腿。
梯子把黑暗的影子從身上脫下。
從很遙遠的地方
我們跳下後又爬上梯頂超越牆頭眺望天外。
接近天堂的是梯子穿過地獄的是門。
星球轉動我們生生死死。
但有一顆葡萄不會消失。
這顆葡萄像一架綠色的軟梯從高處展開
一直拖到了大地上。
註:《一顆葡萄》選自《詩刊》1986年第11期。

作品鑑賞

這首詩揭示了死亡與新生即墜落和升華這兩種生命情調的共存。詩人通過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客觀的又主觀的流動視角,講述了一個美妙的“故事”。一顆墜落的葡萄和“一架綠色的軟梯”之間有著精神上的呼應,葡萄是實在的,“綠色的軟梯”則是無形的,純粹精神性的。“這顆葡萄像一架綠色的軟梯一直拖到了大地上”,綠色的軟梯用來形容葡萄墜落和重新生長的過程,實在是太微妙了。粗心的讀者如果沒有感到這裡詩行配置的奇兀,那是因為,他輕易地錯過了由“像”而點出的極為關鍵的關係,而自然聯想到了綠色的葡萄藤、如果這樣,這首詩就整個被敗壞了。此詩的兩個復現像一顆葡萄和一架綠色軟梯,造成的是虛實相應、平行推進的結構,前者是“事態”的具象發展,而後者則是“事態”的抽象過程。前者用諸多短句進行簡潔的“交代”,後者著意採用綿長的句型完成無限彌散的“具象的抽象”。詩歌結構的複雜、深入和孤立,於此可見一斑,這裡如果再進一步借用立體派的審美眼光來看此詩的結構,讀者就會發現此詩的外形是格外考究的。這裡有端凝的詩行像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有綿長絮叨的詩行像一架綠色的軟梯,而第五節的排列形式則像一蓬葡萄架。這些視覺形式在這裡是為了追求閱讀快感,也是為了一下子就以“整體”的結構撲入讀者的眼帘。
從語言上看,這首詩在文本接受方面幾乎一無障礙。這裡的語言態度不是一般的“體驗”式的,而是一種冷客觀的“講說”。詩人沒有“進入”葡萄,也無意於“移情”,說來說去他只是做一個“窺探者”,說來說去那只是一顆葡萄。在詩人看來,葡萄不一定非得和人的意志有關才顯得重要,葡萄本身的生命力就足夠他讚美了。這本身就是一種“精神”,詩人不是“發現”,而只是“呈現”罷了。這種不動聲色的客觀化處理,使詩的語言成為不可窮盡的東西,因為它沒有表現更多,反而有著更多的東西被讀者表現出來。

作者簡介

車前子,原名顧盼。江蘇蘇州人。1976年國中畢業後做過園藝、民辦學校教師、編輯、廣告創意、少兒書畫教練等多種職業。中國殘疾人作家聯誼會副會長,江蘇省作協理事。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出版詩集《紙梯》、《懷抱公雞的素食者》(英文版),散文隨筆集《明月前身》、《手藝的黃昏》、《偏看見》、《缺一角的拼貼畫》、《江南話本》、《雲頭花朵》等15種,另有話劇劇本《南方》、《雞狗》、《一邊的走馬燈》等若干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