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棋思想

盤棋是一個內部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棋子之間的關係相互制約,棋局的各個階段相互聯繫;正因為一盤棋是一個整體,並且下棋的目標是贏得整盤棋局,所以每走一步棋,都要考慮對於整個棋局的影響,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有時候寧可犧牲一些局部的棋子和暫時的棋局,以保證贏得整個棋局的最後勝利。所以,一盤棋思想就是在做事的時候,著重從對事件整體影響的角度選擇做事的方法,措施,行為的思想。說白了,就是整體觀。

盤棋是一個內部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棋子之間的關係相互制約,棋局的各個階段相互聯繫;正因為一盤棋是一個整體,並且下棋的目標是贏得整盤棋局,所以每走一步棋,都要考慮對於整個棋局的影響,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有時候寧可犧牲一些局部的棋子和暫時的棋局,以保證贏得整個棋局的最後勝利。所以,一盤棋思想就是在做事的時候,著重從對事件整體影響的角度選擇做事的方法,措施,行為的思想。說白了,就是整體觀。

基層組織樹立“一盤棋”思想

是指要樹立服從服務於大局的思想,始終與黨委、政府保持一致,與各部門加強聯繫,與各社會單位和團體組織加強協作,緊緊圍繞工作中心和大局,履行職責,確保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得到真正有效的貫徹落實。

目前,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路指導下,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工作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政府各部門都採取重心下沉、工作下移的方式,加強基層政權的管理和基層政權的建設。只有以基層組織為依託,不斷提高基層組織的執行力才能確保政府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落到實處。基層組織是否具有“一盤棋”思想,其執行力如何,直接關係到黨和政府在民眾中的形象,關係到黨的執政能力的提高和執政地位的鞏固,關係到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因此,提高基層組織執行力成為當前改革和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影響基層組織執行力因素分析
執行力主要是指貫徹落實上級的戰略決策、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就是執行命令、完成任務、達到目標的能力,也就是常說的“抓落實”。 目前影響基層組織執行力,致使上級制定的目標、任務無法落實或落實不到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執行主體影響執行力
1、基層組織人員數量不足,素質參差不齊,不適應小政府大服務的工作要求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一形象比喻,充分說明了目前基層政府承擔著紛繁複雜的社會事務,然而基層組織人員數量和素質遠不能達到履行職責的要求。人員配備不足,導致混崗混員、職責模糊,往往一個街道的幾個部門要應對幾十個區部委辦局,鎮的一個辦公室就要應對七、八個區部委辦局,一個20人左右編制的街道,除去六、七個領導職務,工作人員也就剩十幾個。人手不足,工作繁雜,只能疲於應付,執行力的提高也就成了一紙空談。
儘管近年來通過幹部交流、實行公招等方式使基層工作人員隊伍素質有所提高,但由於歷史沉積的原因,還有一部分人知識老化,素質不高,且存在吃老本、吃資歷,不思進取、消極懈怠的心理,工作熱情不高,工作能力不強,阻礙了基層組織整體執行力的提高。
2、部分基層組織領導幹部在執行過程中存在認識上的偏頗、執行上的偏差和措施上的缺乏
一些基層組織領導幹部缺乏執政意識、執行意識,不能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強基層組織執行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缺乏“一盤棋”思想,各自為政,自行其是,趨利避害,見責任就推,見困難就繞,使政策無法落實,一些社會問題久拖不決。
執行走樣,也是影響執行力的重要因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少數基層幹部打著為人民服務的旗號,撈著個人的好處。最集中的體現在“審批經濟”、“罰款經濟”、“收費經濟”等自我設權現象,不管上級下來什麼政策,其執行心態一律是“各取所需”——對己有利的條款,執行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對己不利的條款,或避而不提,或蓄意誤讀,使上級的政策、法規形成“腸梗阻”。
執行力高低取決於具體的措施是否可行,然而有些基層幹部把簡單重複上級檔案和講話精神看作是貫徹執行,習慣於用開會、發文的辦法抓工作,甚至自覺不自覺地把開會、發文當成推動工作的“萬能鑰匙”,執行措施缺乏創新。
(二)制度、體制影響執行力
科學、完善的制度,具體、清晰、明確的責任,是提高執行力的兩個必要條件。然而,目前一些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已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執行力的提高。
1、目前的財政管理體制不利於基層組織工作的開展
基層組織在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社會服務、安全穩定等相關工作時,面寬量大,而自身財力又十分有限,尤其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街鎮,其財力僅夠維持工作人員的工資和基本福利,很難保障與所承擔的各項工作相匹配的工作經費,在公共開支上時有捉襟見肘或拆東牆補西牆的情況,對於民眾合理而正當的訴求也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基層工作人員待遇不高,也削弱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甚至難以留人收心。
2、現行的部分內部管理運行機制阻礙執行力的提高
科學高效的執行力來源於規範的管理制度和責、權、利有機結合的運行機制。而目前責、權、利分離的運行機制往往導致了管理滯後,矛盾沉積,執行不暢。不少部門將權力上收,使之條塊分離,不能有機統一。同時又將責任逐級下放,最終責任都集中到了基層,結果基層組織是“權利有限,責任無限”,出現“有責無權,有職無錢”和“想管管不了,想管管不好”的現象。比較突出的表現在行政執法權上,基層組織由於沒有執法權,只能看到問題,而不能及時解決問題,最終會導致小問題逐漸積成大問題,形成極大的隱患,甚至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3、執行保障機制的缺失影響執行力
目前,在執行過程中,缺乏一套具體可行、嚴謹科學的執行機制。政策執行的標準、規範和制度,諸如科學的政策執行程式、執行監督體系、績效考評體系和責任追究制度等等,都需要作出明確的界定和確立,否則勢必會導致政策的執行主觀隨意,暗箱操作,政策執行喪失公平性,政策執行中權力腐敗滋長等嚴重後果。
(三)執行渠道和方式影響執行力
執行渠道是否暢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執行力水平。順暢的執行渠道,可以產生最小程度的執行磨擦和最大限度的綜合執行力;而渠道不暢,會削弱組織執行力。當前基層組織執行渠道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執行中的溝通不足:一是與上級部門的溝通不足;一是與民眾的溝通不暢,導致民眾對基層工作不信任、不支持,只有在上級要求與民眾意願之間尋找到最佳結合點,才能既保持政令暢通,又得到民眾支持。
執行方式的優劣也直接決定了執行是否會失范,是否會出現偏差,是否會更加高效快捷,而基層組織恰恰缺乏對執行方式的改進和創新,還多多少少存在方式簡單、粗放,因循守舊等問題。
另外,上級的某些政策不切合實際,理論上可行,在實踐中無法執行,是影響基層組織執行力的客觀因素。
二、基層組織提高執行力的思路及措施
今年3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為重慶科學地“導航定向”,確定了“314”的戰略部署。而這一系列理念、戰略和目標的順利實現,都直接取決於政府執行力的強弱,更是對基層組織的執行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針對影響基層組織執行力的因素,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努力提高基層組織執行力:
(一)切實樹立“一盤棋”思想,強化執行理念
1、樹立服從、服務於大局的意識,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的關係,把握好“局部利益任何時候都不能置於整體利益之上”的原則。基層組織領導幹部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增強法制觀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上級政策,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更不能將地方利益、部門利益甚至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和全局利益之上,必須確保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
2、不斷強化執行新理念。一是確立執行力就是生產力的觀念。好的政策、決策、制度,只有得到落實和執行,才可能產生效益。二是堅持以人為本,依法執行的觀念。以人為本,就是時刻做到以尊重人為出發點,全面了解人、關心人、提高人、規範人、激勵人和依靠人,從而達到凝聚人;依法執行,就是增強法制觀念,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三是樹立“執行是一種壓力,一種紀律,一種激勵,一種作風,一種合力”的執行意識。牢固樹立危機化的執行理念,強化憂患意識,感到本領恐慌,不斷加強學習和鍛鍊,增強自己的執行能力;牢固樹立剛性化的執行理念,任勞任怨,完成任務追求圓滿;牢固樹立效能化的執行理念,形成力爭上遊謀發展的良好局面;牢固樹立精細化的執行理念,培育求真務實、一絲不苟、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風;牢固樹立人本化的執行理念,用嚴格的制度、團隊的精神,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形成抓執行的強大合力。
3、切實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強化對基層幹部的教育培訓,促進幹部隊伍提高學習知識的能力,不斷積累更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的需要,從而改進執行方式,提高執行能力;正確引導,不斷提高基層幹部應對複雜局面,突發事件和處理難點、熱點問題的執行能力和工作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基層幹部的事業心,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執行力。
(二)建立、完善執行機制,提高執行效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尤其是基層組織的執行力,必須儘快建立和完善政府職能的執行機制,形成規範的、有章可循的“以制度管事而非人管事”的執行制度。只有責任明確、執行有序,才能執行有力。
1、最佳化現行的人事制度及幹部考核任用機制
近年來,隨著選派區級機關德才兼備的幹部充實基層隊伍工作的開展,街道、鎮與區級部門間的幹部交流實現了突破,取得了很好的實效,這是促進基層組織執行力提高的一個有效途徑。進一步強化提拔、任用和激勵,鍛鍊基層幹部的用人機制,尤其要加強對街、鎮二級部門工作業績突出的工作人員的培養、鍛鍊,嘗試選派優秀基層幹部到區級部門及發達地區掛職鍛鍊,加強縱向和橫向的交流與學習。要以實績為基礎,以民眾信任為準繩,以科學考評為目標,讓基層工作人員有想頭、有幹頭、有靠頭、有奔頭,從而激發他們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2、制定主體明確、層級清晰、具體量化的崗位責任制
(1)重視“責權利”一體化的基層責任政府的建設。責權不清,人人有權,人人都沒有最終決定權,人人有責,人人都不負最後責任,這種政策執行體制嚴重影響了政策執行的力度。因此,應該重視基層責任政府的建設,責權利一體化,給予基層組織一定範圍自主的人權、財權、物權、事權,同時根據目標、任務、標準制定測評指標體系,定期對基層組織幹部的工作進行評估和評價。處理好區級財政與街鎮利益分配關係,建立健全事權匹配,權責清晰,獎懲分明的分配製度。在財政分配比例上適當向經濟困難的街鎮傾斜,逐年增加對基層組織的財政投入。探索行政執法權適當下放,決策權與執行權以及審批權和處罰權分離,實行人隨事走,費隨事轉,建立以上級職能部門業務指導為主,基層政府具體實施,上下聯動的執法機制,改變基層政府執法力度不夠,執法主、客體管理脫節的問題。
(2)建立明確的“任務到人,責任到崗到人”的崗位責任制。具體要達到“五化”的要求:責任主體明確化、部門責任法定化、崗位責任具體化、責任層級清晰化、責任連結無縫化。責任主體明確化指明確責任單位、責任部門和責任人;部門責任法定化指科學界定部門職責,以權責相稱為原則,解決好職能交叉重疊、責任不清、事權分離、多頭管理、交叉管理和管理真空的問題;崗位責任具體化指制定科學、具體、精細的職位說明書,將每個崗位的責任細化、儘可能量化,明確如何履職盡責,以及失職失責的責任代價;責任層級更加清晰化。明確區分決策部門、執行部門、監督部門的領導責任,明確區分部門領導和轄區領導責任,明確區分“一把手”和班子成員的責任,明確區分政府監管責任和社會行為主體責任;責任連結無縫化指建立崗位之間、部門之間的無縫責任鏈條,明確工作流程、工作程式和責任處罰,確保環環相扣,互不交叉重疊,有責必有罰,形成責任閉合環路,使每項工作職責、每個工作環節的責任落實到人。
3、完善行政執行考評和監督機制
(1)建立健全績效評估制度。在明確規定每個基層幹部和工作人員在執行中的責任之後,應對“做與不做”、“做得怎樣”有明確的衡量標準,堅持以責任和效果論功過。通過考核,全面評價基層幹部的各項工作的執行情況,為其薪酬、培訓、獎懲和晉升等提供統一的依據,保證幹部管理的效率與公平。
(2)加強執行監督。建立健全民主評議制度。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邀請公眾參加評議基層組織各部門、人員工作績效,如工作作風、服務態度、辦事效率、承諾兌現、秉公執紀執法和勤政廉潔等。對評議反映好、服務高質高效的單位和個人,應大力宣傳表彰;對評議反映差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通報批評,並視情況採取相應的組織措施。
(3)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建立行政首長問責制度,完善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在政務公開、行政監督檢查、行政處罰、行政賠償和內部管理等方面的行政過錯行為,均屬查處追究範圍。對於不履行法定職責、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的,要嚴肅追究當事人和主管領導的相應責任。明確行政過錯追究的責任層次,確保責任落實到每一層次、每一職級、每一崗位。
(三)完善決策程式,創新執行方式,提高基層工作透明度
提高執行力首先要提高決策能力。正確決策是正確執行的基礎,是各項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
(1)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式。具體是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所有重大決策,都要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由集體討論決定,做到情況不明不決策、未經專家論證不決策、沒進行民主討論不決策、不符合法定程式不決策。建立和完善社情民意反饋制度、重大事項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將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與效率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決策既符合上級精神,又切合本地實際,具有操作性,避免朝令夕改,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2)增強基層組織行政行為透明度。基層政府提供服務的方式、內容和效果,直接取決於民眾的要求。公開相關政策、制度,在執行過程中,讓民眾參與其中進行討論、表達意願,進行一定程度的民意表決,廣泛吸納民眾意見,把執行建立在民意的基礎之上,使民眾相信執政行為所依據的事實基礎是真實的,從而消除疑慮與牴觸情緒,減少執行的失誤,降低執行過程的難度。同時透明公開,有助於了解基層幹部及工作人員的言行,從而展開監督,有助於杜絕各種幕後交易及不正之風。
(3)改進並創新執行方式,最佳化執行效能。改進並創新執行方式是提高執行力的有效途徑。要完善執行組織體系,科學配置執行權力,最佳化和規範職能部門的設定;要構建有效的執行流程,規範行政程式,形成有序合理的執行步驟,避免執行失范和執行偏差;要確保執行的硬體條件與相關資源,上級部門要在統籌兼顧的基礎上保證執行的重點部門、重點任務及關鍵環節的資源獲取優先權;要採用先進的執行技術、手段和方式,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和信息公開,細化政務公開、居務公開、村務公開的項目和內容,積極運用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契約和行政獎勵等軟權力行政方式,逐步實現從管理型政府、機構向服務型政府、機構的轉型。
三、結語
思想越統一,行動越自覺。在當前推進事關重慶發展全局的“一圈兩翼”戰略中,需要各區域正確處理好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係,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基層組織尤其不能只關心自己區域內的那“一畝三分地”,希望自己種的“莊稼”能夠多被“陽光”所照耀,期盼“莊稼高產”——實現區域利益最大化。要認識到我們無論身處何種方位,“一圈”或“兩翼”,都只是這個棋局中的一個棋子,為了走“活”全市一盤棋,就要找準定位所在,找準優勢所在,找準作為所在,忠實地履行各自的職責。唯有如此,重慶才能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一圈兩翼”戰略才能順利推進,“314”的發展目標才會早日實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