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奪權

一月奪權

一月奪權也稱一月風暴,是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期間的重要事件,事件於1967年1月在上海開始,由於毛澤東的認可而進一步推動了全國的奪權運動。一月風暴這一稱呼出自《人民日報》社論,文革期間也有稱“一月革命”,是張春橋等意欲與蘇俄十月革命相應、比肩的對稱。

簡介

一月奪權也稱一月風暴,是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期間的重要事件,事件於1967年1月在上海開始,由於毛澤東的認可而進一步推動了全國的奪權運動。一月風暴這一稱呼出自《人民日報》社論,文革期間也有稱“一月革命”,是張春橋等意欲與蘇俄十月革命相應、比肩的對稱。1967年1月4日文匯報》的權被奪,並發表奪權宣言。5日,又奪了《解放日報》的權,聲明不再是中共上海市委的機關報。6日,張春橋、姚文元借工總司等全市各造反組織名義,召開“打倒市委大會”,批鬥了中共中央華東局、中共上海市委、市人委的主要負責人陳丕顯曹荻秋魏文伯等,並將全市幾百名局級以上幹部揪到會場陪斗。大會發出三項通令:宣布不再承認曹荻秋為上海市市長; 勒令上海市委書記陳丕顯交代所謂“反革命罪行”; 要求中共中央徹底改組上海市委。 會後,市委、市府所有機構被迫停止辦公,權力落到張、姚、王等人手裡。這次大會是上海“一月革命”的開端和標誌。1月8日,在張春橋、姚文元指揮下,成立“上海市抓革命促生產火線指揮部”成為全市生產的實際領導機構。張春橋稱之為“經濟蘇維埃”。隨後又成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保衛委員會”,取代公安司法機構。還企圖用上海市“造反組織聯絡站”,取代中共上海市委。同日,毛澤東對上海造反派的奪權活動表示支持,表示“這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這是一場大革命”,“兩個報紙奪權,這是全國性的問題。我們要支持他們造反”,“上海革命力量起來,全國就有希望。它不能不影響整個華東,影響全國各省市”。9日,《人民日報》發表上海造反組織《告上海全市人民書》,並加《編者按》傳達了毛澤東的意見。11日,中央文革小組為中共中央、國務院起草了致上海各“革命造反團體”的賀電,並號召全國學習上海“造反派”的經驗。22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認為“一月風暴”是“今年展開全國全面階級鬥爭的一個偉大開端”,號召“從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和堅持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頑固分子手裡,自下而上地奪權”。在這一時期上海市紅衛兵革命委員會(簡稱“紅革會”)等其他組織曾經先後發動過四次全市性奪權,都被張春橋等人分化、搞垮、鎮壓。2月5日,正式成立上海人民公社。後來由於毛澤東不贊成用公社之名,於24日改名為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張春橋為主任,姚文元、王洪文、徐景賢等為副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