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一聖人

一山一水一聖人

一山一水一聖人指的是山東的旅遊口號,山是指泰山,聖人指孔夫子,水指黃河。劉公瓘對到:“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有這樣一個故事:乾隆年間江南科考,因應試的舉子都是當地名士,一連換了幾個主考官,都被舉子一個個頂了回來。乾隆又命王爾烈到江南主考。舉子聽說主考官是個北方人,想奚落他,居然在王爾烈的館驛門上貼出一個上聯:“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爾烈提筆續寫下聯:“塞北一天一地一聖人。

簡介

“一山一水一聖人”這句話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出自東平籍進士劉公瓘之口,劉公瓘從小家裡很窮,他發奮苦讀後來成了大學問家,他年輕時曾經在東平湖畔率眾講學,後來劉公瓘到南方做官,他的不少名聯佳做在那裡有不小的轟動,據說他剛到南方的時候,當地的許多學者都想考一考難為難為他,給他出對聯對對聯,當地有些才子和他對對聯,其中有個才子說道:“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劉公瓘對到:“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乾隆年間江南科考,因應試的舉子都是當地名士,一連換了幾個主考官,都被舉子一個個頂了回來。乾隆又命王爾烈到江南主考。舉子聽說主考官是個北方人,想奚落他,居然在王爾烈的館驛門上貼出一個上聯:“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爾烈提筆續寫下聯:“塞北一天一地一聖人。”

這下把眾才子們驚呆了:多少才子也頂不上一個聖人哪!

這聖人,就是山東的另一個旅遊招牌:孔夫子。

景點介紹

概述

旅遊風光紀念禮品旅遊風光紀念禮品

山東自然風光秀麗,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既有風光優美的山川海洋,又有聞名中外的古老文化,還有獨具特色的民俗民情。“五嶽獨尊”的泰山既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又是一座蘊藏

豐富的歷史博物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有蜚聲中外的“三孔”——孔廟、孔府、孔林。省會濟南北部黃河自西向東在東營流入渤海,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這一山、一水、一聖人,吸引著眾多旅遊者踏上這片美麗、富饒而神奇的土地。

泰山

一山之泰山一山之泰山

山東省泰安市境內的泰山,又稱東嶽,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

米,氣勢磅礴,拔地通天,素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譽。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歷代帝王封禪和民眾朝拜,給泰山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人文景觀,使泰山成為華夏文化的縮影。

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泰山山體高大,形象雄偉。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峻,主峰突兀,山巒疊起,氣勢非凡,蘊藏著奇、險、秀、幽、奧、曠等自然景觀特點。人文景觀,其布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由此步步登高,漸入佳境,而由“人間”進入“天庭仙界”。泰山風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樹名木萬餘株,寺廟58座,古遺址128處,碑碣1239塊,摩崖石刻1277處。主要分布在岱陽、岱頂、岱陰及靈岩。

一山一水一聖人一山一水一聖人

作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泰山,無論從科研保護還是從審美價值看,都具有突出的特點,因而它不但受到眾多科學家的高度重視,也獲得了無數遊覽者的喜愛。泰山景觀雄偉壯麗,主峰傲然拔起,環繞主峰的知名山峰有112座,崖嶺98座,溪谷102條,構成了群峰拱岱,氣勢磅礴的泰山山系。俯瞰泰山,山南麓自東向西有東溪、中溪、西溪三條大谷,北麓自東而西有天津河、天燭峰、桃花峪三條大谷,六條

大谷溪分別向六個方向輻射,將泰山山系自然地劃分成六個不規則區域,六個區域景觀各異,形成了泰山著名的幽曠奧秀妙麗的六大旅遊區。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多從中路緣石級而上,因此中路被稱作“登天景區”,又由於此路深幽,故亦稱“幽區”。泰山岱頂海拔1500餘米,有日觀峰、月觀峰、丈人峰、象鼻峰簇擁著,亦有碧霞祠、玉皇廟、瞻魯台、仙人橋襯托著,站在此處放眼遠望,群山、河流、原野、城市盡收眼底,且時常可見“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和“雲海玉盤”四大奇觀,是為泰山“妙區”,而泰山之陽的山麓部分,由於古人活動甚多,人文景觀極為豐富,亦是遊覽的好去處,人稱“麗區”。“幽曠奧秀妙麗”便是泰山神秀精髓,它既是天成,又有數千年無數勞動者的構築。泰山首先以其雄偉恢宏、端莊肅穆、渾厚質樸、清秀娟麗的自然形體,成為人們審美實踐中的一個重要源泉。同時人們又將自身的審美理想賦予了泰山,將自己的審美意識物化於泰山的各個自然與人文景觀之中,使之成了中華民族審美創造的結晶。

黃河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曲是黃河的正源,源頭於巴顏喀拉山脈的雅拉達澤峰,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在山東省東營市注入渤海。

曲阜

曲阜,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距省會濟南市約120公里,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曲阜在距今二三千年前即是周代(前11世紀—前221年)魯國國都,又是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的故鄉。這裡文物薈萃,尤以孔廟、孔府、孔林聞名全國,並稱“曲阜三孔”,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山東泰安岱廟,被譽為“中國四大古建築群。”

孔廟

孔廟孔廟

孔廟是祭祀春秋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廟宇,位於山東

曲阜市舊城中心,原為歷代祭孔之地,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子歿後一年,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其故宅3間隔改建為廟,內陳設孔子的衣冠禮器,“歲時奉祀”。西漢以後,歷代帝王進行了數十次重修、擴建,成為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

現今孔廟是明、清兩代完成的,其建築仿皇宮之制,前後九進院落,貫空於南北中軸線上,南北長1公里多,面積9.6公頃。有門坊54座,房屋466間,其中有五殿、兩廡、一閣、一壇、三祠、兩堂、兩齋、十七亭等。周匝垣牆,配以角樓,院內蒼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小橋流水,飛禽低鏇,別有意境。各類碑刻2000餘塊,為我國罕見的大型碑林之一。這樣一組氣魄宏大的古建築群,時間之久遠,保存之完好,其盛名享譽海內外,遊人競相來此尋蹤憑弔。

孔府

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西與孔廟毗鄰,為歷代孔子嫡裔衍聖公的官署和私邸。自漢代開始起,歷代朝廷尊崇孔子時,對其嫡裔也眷顧備至,優渥有加。孔子嫡裔原住闕里故宅,承襲封宅。宋代時另建新第,加封后稱衍聖公府。明代洪武年間,敕令在故宅以東重建府第,後屢經擴建,今孔府占地240廟,建有各種廳堂、樓房463間,院落9府,分成東、西、中三路,呈一派宮府衙門氣派,堪稱“中華第一衙門”。

孔林

孔林孔林

孔林也稱至聖林,位於曲阜城北1.5公里處,系孔子後裔的家族墓地。經考證,

孔林延續2400多年,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最初孔子歿後葬此,墓地約一公頃,後歷代帝王不斷賜田,至清代已達30公頃,林垣牆長7公里余,林內有樹木10萬餘株,喬枝巨本,古木參天。其中古樹2萬,四時不凋,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林內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儀成群,有萬古長春坊、至聖林坊、駐蹕亭等建築。孔子墓在東周區西北部,墓前有明代所立“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碑”。東為其子孔鯉墓,南為其孫孔伋墓,這一格局古稱“攜子抱孫”。附近有子貢廬墓處、楷亭等建築。

“三孔”格局規模如皇宮、帝陵,大成殿之雕柱即使皇宮亦未曾見。

1994年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