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余趙廣東實之夜餞於風亭

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 景定三年(1262)授權工部尚書,升兼侍讀。 第二年去世,諡文定。

作品原文

余趙廣東,實之夜餞於風亭束縕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牆,推倒胡床。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作品鑑賞

這首小令抒寫詞人與友人相別時的心境與情懷,其特色是突破了一般此類詩詞悲切感傷的情調,而充滿放達豪爽的樂觀情緒。劉克莊為人豪爽,在詞的創作上採取以詩作詞的精神,他的態度是解放自由的,他最讚賞辛棄疾的詞,其作品的精神亦與辛相近,惟氣勢稍弱,骨力略遜,故張炎評他的詞說:“乃效稼軒而不及者。”

本詞上闋寫他臨行前的心緒。“束縕宵行十里強”,開首一句便點明此行的特定情境:他背著行裝夜間出發,在黎明之前要趕出十里多的路程。“束縕”本為用亂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鄰家討火點燃之意,後引申為求援於人,這便點明詞人豪爽的心性:他雖然為生計不得不去求助於人,但仍保持著詞人的個性,他寧可將衣囊拋棄卻不丟棄詩囊,他要象李賀一樣沿路作詩,輒有所得即將詩句塗寫於紙上,放入詩囊之中……“天寒路滑馬蹄僵”與首句相照應,又一次突出旅途的苦況,如果說首句側重於從時間(“宵行”)的角度來寫旅人的辛勞,那么此句就是側重從空間(“路滑”)的角度來寫旅人的艱苦。“元是王郎,來送劉郎”此二句用典甚巧,王、劉既是友人與詞人實際的姓氏,又暗喻友人乃王謝之家的貴胄,而自己乃飄泊的逐臣。唐人劉禹錫一生坎坷,屢次貶官在外,其詩有“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之句,“劉郎”已成為貶黜流徙之人的代表和象徵。

如果說小令上闋還略有憂鬱的成分,那么下闋則一掃離別感傷而充分表現了詞人的豪爽之情。在這餞別的宴席上,他不但沒有對前途的感嘆,對未來的憂慮,反而在酒酣耳熱之時,豪情滿腔地談文論詩。“驚倒鄰牆,推倒胡床”,不免有浪漫主義的誇張,但非常酣暢地表達了詞人和友人之間那種睥睨世俗、狂放不羈的豪興。而“旁觀拍手笑疏狂”則以客觀外界的反映進一步突出詞人這種超脫世俗的傲岸個性,而“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則以十足的自信肯定了詞人不以世俗偏見為介意的自由解放的心境。

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1269),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莆田(今屬福建)人。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初名灼,師事真德秀。寧宗嘉定二年(1209)補將仕郎,調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為沿江制司準遣,隨即知建陽縣。因詠《落梅》詩得罪朝廷,閒廢十年。後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樞密院編修官,兼權侍郎官,被免。後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學尤精”,賜同進士出身,秘書少監,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官。景定三年(1262)授權工部尚書,升兼侍讀。五年(1264)因眼疾離職。度宗鹹淳四年(1268)特授龍圖閣學士。第二年去世,諡文定。他晚年趨奉賈似道。諛詞諂語連章累牘,為人所譏。但他也曾仗義執言,抨擊時弊,彈劾權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