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蘋果[志願軍英雄故事]

一個蘋果[志願軍英雄故事]

一個蘋果是一篇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上甘嶺戰役中發生的感人故事。在上甘嶺的艱苦戰役中,戰士們頂著飢餓和口渴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頑強鬥爭。就在這時,運輸員給135團7連長送來了一個蘋果,連長想起了大家的辛苦,給了別人。可是其他戰士們雖然在不同的崗位戰鬥,卻在同樣的捨己為人中讓了蘋果,蘋果被推來推去。最後在蘋果沒人吃的情況下,連長以身作則先咬了一口動員大家,然後大家為了讓別的戰友能吃多一點,都小口的吃。結果蘋果繞了防空洞的八個人一圈,依然還有大半個沒吃完。在連長的又一次催促中大家都激動地留下了幸福的淚水。在後來15軍政治部保衛科偵察隊長寧煥星,陪同作家到坑道里採訪張計法被聆聽了他的口述後,卻被這“一個蘋果”所深深打動,隨後寫下一篇報告。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故事背景

一個蘋果一個蘋果
1952年冬,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金城以北的上甘嶺陣地上,粉碎了美軍對這個陣地的大規模進攻,取得了殲滅兩萬五千人的勝利。
在這次戰役中,美軍為了攻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前沿兩個扼守的陣地,在43天的戰鬥中,出動了大批兵力,向這個總面積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頭上,傾瀉了290萬發炮彈和5000多枚炸彈。山頭被削低了兩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美軍最後還是失敗了。在這次戰鬥中,中國志願軍指戰員在給予美軍嚴重殺傷之後,轉入坑道作戰,在非常艱苦的情況下,不僅守住了坑道陣地,並且經常向美軍發起反擊,大量地殺傷美軍。戰鬥中湧現出許多的英雄事跡。《一個蘋果》寫的就是這次戰鬥中的一個動人的故事。

寫作背景

上甘嶺戰役時,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中國人民志願軍45師)的宣傳科副科長,被派到前方指揮所,負責戰場的宣傳鼓動工作。他們每天都要編快報、出捷報,宣揚英雄、鼓舞士氣。在宣揚的英雄事跡中,除了黃繼光、邱少雲、孫占元、易才學、陳治國、龍世昌等等英雄壯舉外,還包括這個“看似尋常最奇崛”的“一個蘋果”。135團7連長張計法接到運輸員帶來的一個蘋果的時候他們八個人傳來傳去誰都捨不得吃一口。15軍政治部保衛科偵察隊長寧煥星,到坑道里採訪張計法後,被這“一個蘋果”的故事所深深打動,隨後寫下一篇報告。隨後這篇報告在抗美援朝其間有廣泛的閱讀,並且由語文課本編輯委員會多次收錄於北師版、人教版等多版語文教材中。

原文

黃昏時候,五連派來的一個火線運輸員閃進了我們的防炮洞。他頂多不過二十歲,長得矮矮的,瘦瘦的。卸完了身上背著的彈藥,他隨手遞給我一個蘋果:“連長,給您!”防炮洞只有三米長,兩米寬。借著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滿身塵土,褲子撕了好幾道口子,腳脖子上還劃破了好幾處,血跡斑斑。顯然,一路上他是爬過來的,通過敵人的炮火封鎖可不是輕易的事。我看著他那流著汗水的臉,驚訝地問:“哪兒來的蘋果呀?”
“半路上撿到的。連長,你嗓子啞了,吃了潤潤喉嚨吧!”
說實在的,自從24日我連出擊開始,只有前天晚上營長給了我一塊兩寸長的蘿蔔,我已經幾天沒喝過一口水,喉嚨早就幹得煙燻火燎似的。不用說,戰士們一定也渴得受不住了。但是我想,運輸員這些天在火線上跑來跑去,比我們更艱苦,就對他說:“你太辛苦了,還是你吃了吧。”
“不,我在路上可以喝涼水。”他非常固執,說什麼也不肯吃。其實誰都知道,通往後方的三里路之內,是一滴水也找不著的。
我望著這個擦得很乾淨的蘋果,它青里透紅,散發出誘人的香味。這會兒,不用說一個,就是十個二十個,我也能一口氣吃完。
“給誰吃呢?”我拿著蘋果翻來覆去地想。這時候,我身旁的步話機員小李正用沙啞的聲音向上級報告戰鬥情況。這個愛說愛唱的小伙子白天黑夜都守在步話機旁,這些天一直沒有休息。他的嘴唇幹得裂了好幾道口子,臉上掛滿灰塵,深陷在黑色眼眶裡的兩隻眼睛布滿了血絲。
“小李,這個蘋果你吃了吧,好潤潤喉嚨。”我把蘋果給了他。
小李出神地看著我,回頭看了看另外幾個人,又看了看躺著的傷員小藍。他接過蘋果,轉手給了小藍。
小藍是通訊員,在一次執行任務時被炮彈打斷了右腿。他安靜地躺著,很少聽到他呻吟。他的臉黑黃黑黃的,嘴唇乾得發紫。小藍拿起蘋果,張開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圍望了望,立刻把嘴閉住了。他發現,原來只有一個蘋果。
“連長,您幾天沒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揮我們打仗。”小藍把蘋果遞給了我。
等到發起衝鋒的時候,沒有號聲可不成呀!我把蘋果遞給了司號員。司號員說什麼也不肯吃,轉手遞給了身旁的衛生員,衛生員又把它遞給了自己日夜照顧的傷員小藍。蘋果轉了個圈兒,最後又回到我手裡。
再這樣傳下去是沒有用的。我知道:在這樣艱苦的時候,我不吃,他們是決不肯吃的。於是我決定,防炮洞的八個人一起來分吃這個蘋果。
吃蘋果也要作一番動員。我說:“同志們,我們能夠趕走敵人,奪回陣地,難道我們就不能吃掉這個蘋果嗎?來,一人吃一口!”說完,我先咬了一口,把蘋果傳給步話機員小李。小李放到嘴邊,咬了一小口,交給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口,傳給了小張。這樣一個挨一個地傳下去,轉了一圈,蘋果還剩下大半個。
“誰沒有吃?”我問。可是誰也不回答。
我剛想命令大家認真地把蘋果吃了,忽然覺得防炮洞裡格外沉靜。我看見步話機員小李的面頰上閃動著晶瑩的淚珠,再看看周圍,別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一瞬間,我的喉嚨被心中激起的強烈感情堵住了。在這戰火紛飛的夜晚,我被這種戰友間的關懷激動著,迸出了幸福的驕傲的淚花。

點評鑑賞

作品鑑賞

一個蘋果一個蘋果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教師用書:這篇課文以精簡、平實生動的語言吸引讀者的閱讀,在人物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描述上也非常傳神生動,尤其是最後一幕“蘋果轉了一大圈,還剩下大半個”的情節描述深刻感人。戰士們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寧願自己乾渴,也一定要把蘋果讓給別人吃。因此,他們傳遞的不僅是一個蘋果,更是一種情誼,一種關心別人勝於自己的精神。在戰火紛飛,饑渴交迫的夜晚,戰士們讓出了解渴的蘋果,讓出了意味著生命的蘋果,在坑道內的戰友們都感動了,為有這樣的關懷與友愛的戰友而感到幸福與驕傲。此時看似平靜卻非常不平靜,每個人都流著淚,說不出話來。連長也激動得流淚了。此處無聲勝有聲,是因為生活在戰友的崇高友愛中而感到幸福;這也是驕傲的淚,是因為有這樣一些在困難的時候一心為別人著想的品質高尚的戰友而感到驕傲。
本篇課文在體材上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小小的一個蘋果折射出志願軍戰士團結友愛的精神,反映出人民軍隊勝利的根本原因。在對課文的細節進行仔細品讀之後,他們內心的情感將會從理解發展到敬佩,再由敬佩升華為感動,他們會不知不覺地變成防炮洞裡的一名戰士,這種角色轉化將把他們的內心感情推向高潮,從而使情感目標的落實達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一個蘋果的轉移為“明線”,以戰友間的情感加深為暗線,緊緊抓住文中的細節部分進行品讀,著力引導學生走進志願軍戰士的內心世界。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將會時時感受團結友愛的巨大力量,進而使情感價值目標的落實同語言文字的學習達到高度和諧,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名家點評

嘉峪關市迎賓路國小張惠蘭:文章記敘了在抗美援朝時期,八位志願軍戰士在防炮洞裡,儘管乾渴得很厲害,卻捨不得吃完一個蘋果的故事。文章內容淺顯,感情真摯。
謝志良:課文以蘋果為線索,通過“送”、“傳(讓)”、“吃”三個主要情節的描述,表現了革命戰士之間真誠的階級友情。
江西省婺源縣國小教師汪麗華:《一個蘋果》記敘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戰鬥中,八名志願軍戰士在防炮洞裡,整整七天沒有喝到一口水卻互相推讓一個蘋果的故事。歌頌了戰友間的階級友情。

作品評價

人教版五年制第7冊課文插圖人教版五年制第7冊課文插圖
這篇課文以精簡、平實生動的語言吸引讀者的閱讀,在人物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描述上也非常傳神生動,尤其是最後一幕“蘋果轉了一大圈,還剩下大半個”的情節描述無疑是本文最深刻最感人的一幕。可能沒人記得這是一個抗美援朝的故事,也可能沒人知道哪個連長是誰,但是肯定會依稀記得分吃蘋果那一個幕感人的畫面。這篇文章同時也被選入人教版語文課本第七冊。

文章來由

這篇文章的口述者確實是張計法,然後這篇文章不是他寫的。所以這篇課文在作者名稱上寫“佚名”是正確的。
平時吃個蘋果是很平常的了,而在戰爭的特定條件下,則是異常的不易。看過電影《上甘嶺》或讀過張計法連長親自撰寫並被編入國小語文課本中的《一個蘋果》的人,會記得發生在聞名世界的上甘嶺戰役中的感人故事——正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蘋果,成為上甘嶺的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打上甘嶺的時候,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中國人民志願軍45師)的宣傳科副科長,被派到前方指揮所,負責戰場的宣傳鼓動工作。那時,他們每天都要編快報、出捷報,宣揚英雄、鼓舞士氣。記得,在宣揚的英雄事跡中,最震撼人心,催人淚下的,除了黃繼光、邱少雲、孫占元、易才學、陳治國、龍世昌等等英雄壯舉外,就是這個“看似尋常最奇崛”的“一個蘋果”。
沒水,是上甘嶺戰役中,特別是在堅持坑道戰爭中碰到的一個大難題。沒有經過那場戰爭的人,很難想像乾渴會使人達到多么難忍的程度。有多少戰友為了把蘋果送進坑道而付出了血的代價?又有多少戰友為了下山搶水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所以,135團7連長張計法接到運輸員帶來的一個蘋果的時候,是那樣的激動;當他們8個人傳來傳去誰都捨不得吃一口的時候,是那樣震撼人心;當事後張計法像我們講述這個蘋果的時候,是那樣的催人淚下,他千言萬語凝成一句話:“我們的戰士太可愛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