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紀事:討山記

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紀事:討山記

《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紀事:討山記》,作者是阿寶 ,由 湖南文藝 出版社於2005 年出版。描述的是本書講述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故事。

基本信息

特色及評論

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紀事:討山記

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紀事

討山記》獲獎紀錄:

中國台灣地區“心理健康類首獎”;

“中國時報”開卷版2004年美好生活推薦書;

部落格來網路書店年度10本必讀好書。

從明天起,關心精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山上的山花開呀我才到山上來,

原來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開。

——台灣歌曲《踏浪》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陶淵明《歸園田居》

我到樹林裡居住是因為我想有意識地去生活,只面對生活中最基本而必需的內容,看自己是否可從中學到真道,免得面臨死亡時才發現自己原來根本沒有生活過。

——梭羅《瓦爾登湖》

事實發生在海同峽對岸的群山之中,在一片累積著霧珠、雲影、鳥音、落葉以及靜靜月光的山坡谷地。一位現代知識女性尋求環保農業的可能,歷時數載,獨身躬耕,披荊斬棘,摩頂放踵,只為了用一顆心靈來親證真理,使文明的價值變得可以觸摸和抓握,不再是高談闊論者的眩目符號。

——韓少功

我理解的禪,是以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領悟生命的真諦。阿寶以一個女子的血肉之軀,以七分果園裡的耕耘勞作,流淚流汗,跟土地索食,在勞力中勞心,於練身里煉神,向謀食處謀道,最終達到桶底脫落,無掛無礙的禪境。這是真正的生活禪,生命禪。

——王躍文

作為農民的兒子,我特別關注台灣的農業。在美麗寶島的土地上,農業已經發展出和祖國大陸不同的另外一種模式。它就是所謂的生態農業或綠色農業。從開墾、種植、施肥、除草、滅蟲到收穫等都貫徹了一種生態的理念。這也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諧共存。人不傷害自然,自然由此也不傷害人。《討山記》正是這種生態農業的一種典型範例的敘述。

——彭宜春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一個女子與土地的深情故事。作者阿寶,在登山旅行中發現自己對大山有強烈的愛情,又酷愛戶外生活、關心綠色農業與環保,最終她選擇一塊山地,做一個向土地討食的現代女農。她親手建房,親自謀劃果園的建設,在剪枝,上肥,殺蟲,套袋,擺攤乃至打官司的實踐中,體會人與自然、人與人的相生相剋的關聯,使生存的過程,成為生命體驗的過程,使討生活的過程,成為得智慧的過程,全書對戶外生存有傳神的描繪,對市外田野風光有動情的述說,對簡樸生活的趣味有啟智的頓悟。本書配有六十幅插圖,是圖文相映

本書目錄

韓少功序

王躍文序

彭富春

孟東籬

山盟

討山緣起

貴人

精神夥伴

追夢

舉債

從耕地走回荒野

吾亦有廬

汗水

剪枝

除草

套袋三昧

殲蟲記

生命的沉思

有機的迷思

收穫

擺攤記

靠天吃飯

官司記

天·地·人

天籟

人籟

血肉之軀

劉茁松跋

作者介紹

阿寶,1965年生於台灣宜蘭,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從自然中獲得最深的感動,因之,人與自然的衝突也成為畢生最大的關懷。生活內涵的取捨,一直縈繞著這個主軸。 曾經為學攝影而謀職於照相館,每天沖印照片、接觸化學藥劑而對此愛好心生動搖,漸漸無師自通拿起畫筆取代相機。 大學時代首次攀登高山,對原始山林的迷戀一發不可收拾,後任台灣省“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員。1994年起自由旅行、寫生,曾以騎腳踏車、徒步、趕驢等方式遊走西藏、尼泊爾、印度十八個月,及腳踏車環遊寫生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七個月。 結束雲遊後蟄居花蓮竹村,不定期在梨山打山。1999年,將對山林土地的關懷付諸實行,正式成為梨山女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