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殤三部曲》

《龍殤三部曲》

倪景翔的百萬字新著《龍殤三部曲》包括《龍灣灘》、《龍鳳旗》、《龍之霧》三部長篇小說,由華夏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內容簡介

《龍殤三部曲》《龍殤三部曲》

《龍殤三部曲》共一百餘萬字,包括《龍灣灘》、《龍鳳旗》、《龍之霧》(原名《黑魂》)三部長篇小說。《龍灣灘》的主人公雷龍,一個典型的農村幹部形象。他打著為村民乾實事乾好事的旗號,大搞形象工程“沙河改道”,雖然把龍灣灘糟蹋得不成樣子,卻能飛黃騰達,終於熬成了吃皇糧的“龍”;《龍鳳旗》的主人公孔昭棠,在“國恨家仇”的推動下,傾家蕩產,自買武器,拉起一支民眾隊伍抗擊日本侵略者。但這位深明大義的抗日英雄,在和日軍戰鬥的同時,還不得不和漢奸、土匪、國民黨等數支中國人的隊伍周鏇。不但要戰鬥於“前線”,還要輾轉於“後方”,最後還是倒在自己親兄弟的槍口下;《龍之霧》的主人公朱蓮芬,在“工業強國”風潮的感召下,毅然辭官辦礦。但其在洋人、朝廷、地主、黑社會、窯工等各種勢力的鉗制和圍困下,如同身上綁上了無數條鎖鏈,行走艱難,只能仰天長嘆,無奈地接受失敗的命運。正是通過這些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人物現身說法,揭示了清末、民末的內憂外困及新中國在“走進新時代”的征途中顯露出的龍飛與龍潛,龍威與龍困,顯露出龍的傳人複雜混沌的內心世界。

作品形成

《龍殤三部曲》《龍殤三部曲》

其實,在寫《龍鳳旗》、《龍之霧》兩部作品時,還沒有《龍殤三部曲》的總體構思。動筆寫作《龍灣灘》時,我才突然意識到,這三個故事發生的時間雖然前後跨越了整整一個世紀,但其精神走向卻是一脈相承的。在這一百年中,中國發生了許多的重大事件: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國內戰爭、反右、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在一場場喧譁與騷動之中,各種各樣的人物紛紛登場亮相。正是通過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亮相的人物,發掘到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實質,同時又對其社會背景及傳統文化的沉滯與迂迴進行了拷問與反思。這三個故事和其中的人物雖然只是這百年“長線”上的幾個“小點”,但我卻把這幾個“小點”看作是這百年“長線”上的切片。我把這些小小的切片,看作是百年民族心靈歷程的描摹與寫照,由此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心史。因此,我才決定把這三部書合在一起出版,總稱《龍殤三部曲》。

創作目的

《龍殤三部曲》《龍殤三部曲》

也許因為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當然我對農村的生活體驗也是刻骨銘心的。家鄉的綠野、楊樹林、小河、沙灘,還有黑夜裡的恐懼,白日裡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困頓,穿衣的尷尬,吃飯的窘迫等等,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中。現在雖然住在城裡,但常有鄉村的親友到我這裡來,我也常到他們家走動。耳聞目睹中,我了解了農村自然環境遭到的破壞和農民的諸多艱辛與困苦。原先我想也許是那些地方“特殊”,是“個案”,可是後來我又多次去過貴州、雲南、廣西、四川、甘肅等省的農村,雖然是走馬觀花,卻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生存狀況遠比我家鄉的情況惡劣得多。加之新聞媒體連篇累牘地報導“三農”問題及翻閱了有關的文字資料,我方真正感受到農村問題的嚴重性。然而使我不能理解的是,在螢屏上看到很多影視劇里的農村,並非是我所了解的農村。當然,中國之大,優劣皆有。比如號稱中國農村第一富的華西村,確也名副其實。中國也確實出現了一批富裕的農村,就像城裡出現了一批億萬富翁一樣。問題是,前、後兩者究竟能代表各自的百分之幾?真實的典型性與真實的普遍性,在文藝作品中應該如何處置?作家、藝術家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哪裡?這些思考使我驚訝使我痛苦,也讓我惶恐、憤怒,同時也刺激了我的創作的激情,於是就有了這部長篇小說《龍灣灘》。

作者簡介

倪景翔(滕陽倪氏十八世)生於1947年,漢族,滕州籍著名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省作家協會委員、棗莊市作家協會主席,一級作家。1965年畢業於滕縣第四中學。歷任滕縣馬廠學校教師、教導主任、團支部書記,棗莊市中區油氈廠工人、廠長。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龍鳳旗》等多部,電視連續劇劇本《中興風雨》、《魂系桑梓》等。長篇小說《黑魂》獲全國首屆長篇小說“烏金獎”獎、《龍鳳旗》獲1995年山東省精品工程獎,廣播小說劇本《黑魂》(已錄製播出)獲全國市級電台二等獎。
近期,他的百萬字新著《龍殤三部曲》出版問世。

創作談

《龍殤三部曲》《龍殤三部曲》

幾經周折,《龍殤三部曲》——《龍灣灘》、《龍鳳旗》和《龍之霧》終於付梓。在感到喜悅之餘,又摻雜著幾分遺憾和惶惑,因為作品還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更因為書中所涉及的種種歷史與現實……
三部小說的故事發生的時間前後跨越了整整一個世紀。在這一百年中,中國發生了許多的重大事件: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國內戰爭、反右、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在一場場喧譁與騷動之中,各種各樣的人物紛紛登場亮相,正是在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心史。
在構築這部貫穿百年的小說時,我並沒有像劃線似的從頭至尾捋順延伸而來,而是在這百年的“線條”上,分別截取了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中、20世紀末三個歷史階段為樣本,以這些在樣本上發生的重大事件為背景,讓小說人物相繼出場表演。另外,這三部小說,還在題材上選取了三個不同的領域:民族工業、戰爭、變革中的農村。正是通過這些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人物現身說法,揭示了清末、民末的內憂外困及新中國在“走進新時代”的征途中顯露出的龍飛與龍潛、龍威與龍困,顯露出龍的傳人複雜渾沌的內心世界。
《龍之霧》的主人公朱蓮芬,在“工業強國”風潮的感召下,毅然辭官辦礦。但他在洋人、朝廷、地主、黑社會、窯工等各種勢力的鉗制和圍困下,如同身上綁上了無數條索鏈,行走艱難,只能仰天長嘆,無奈地接受失敗的命運。
《龍鳳旗》的主人公孔昭棠,在“國恨家仇”的推動下,傾家蕩產,自買武器,拉起一支民眾隊伍抗擊日本侵略者。但這位深明大義的抗日英雄,在和日軍戰鬥的同時,還要不得不和漢奸、土匪、國民黨等數支中國人的隊伍周鏇。不但要戰鬥於“前線”,還要輾轉於“後方”,最後還是倒在自己親兄弟的槍口下。
《龍灣灘》的主人公雷龍,一個典型的農村幹部形象。他打著為村民乾實事乾好事的旗號,大搞形象工程“沙河改道”,雖然把龍灣灘糟蹋得不成樣子,卻能飛黃騰達,終於熬成了吃皇糧的“龍”。
這三個故事和其中的人物雖然只是這百年“長線”上的幾個“小點”,但我卻把這幾個“小點”看作是這百年“長線”的切片。
《龍之霧》、《龍鳳旗》以主人公最後的落敗或殞命帶著濃郁的悲涼氣氛收場,《龍灣灘》則以主人公帶黑色幽默意味的升遷結局,一百年的悲喜反覆,有變,有不變,究竟說明了什麼?
面對著《龍殤三部曲》,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出捆綁在朱蓮芬身上的那一條又一條粗大的鐵索鏈;耳邊總是響起孔昭棠當他被自家兄弟的槍彈射中時那“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呼喊聲;眼前看到的總是雷龍那該罰未罰反被提拔重用而感到困惑和自嘲的臉……
如果有讀者問:你想說什麼呢?
我覺得千頭萬緒,卻又感到無話可說。
我的思緒紛亂:戊戌變法為什麼會失敗?義和團為什麼會興起?孫中山為什麼要加入同盟會的人宣誓效忠於他?袁世凱為什麼要稱帝?在外敵入侵時和未入侵時為什麼會有內戰?無數的知識分子為什麼會打翻在地?又為什麼要一次次地搞那些非理性的運動……
也許這一切,都緣因於那籠罩在我們頭頂的“龍”。
,是古人對魚、鱷、馬、牛等動物和雲霧、雷電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它開天闢地。它繁衍萬物。它為千秋萬代造福。它是團結、和諧、吉祥的象證。它的精神偉大。它的圖騰光輝……然而,給華夏大地帶來福祉的“龍”,卻背負了太多的輜重與病灶,留下了太大的虧空和陰影。
今天,作為龍的傳人,是不是要創造一個更為自由的生存空間,是不是要站在更為廣闊的全球背景中去審視過去的一百年、一千年、五千年龍的興衰史?

殘疾人作家作品

殘疾人天生與寫作有緣。近十幾年來,伴隨著國家和社會的進步以及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殘疾朋友投身於文學領域,用手中的筆呼喚友愛,謳歌真情,頌揚時代,向社會昭示人生的價值和生活的真諦;殘疾人作家們辛勤筆耕,創作了大量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文學作品,國內文壇逐漸湧現出史鐵生、張海迪、史光柱、葉廷芳、王占君、車前子、阮海彪、夏天敏、劉水、倪景翔等一批有影響的殘疾人作家、文學評論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