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太郎》

《龍子太郎》

1979年日本東映動畫出品的卡通片《龍子太郎》,由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翻譯後在國內播放,《龍子太郎》是講述一個孩子千里尋母的故事,由於偷吃了別人的食物,懷孕的阿純受到天神的懲罰,變成了龍。在生下龍子太郎後,阿純便悄然離開了原來的村莊。數年後,太郎長大成人了。為了尋找化身成龍的媽媽,經過崎嶇的冒險歷程,最後終於見到了媽媽。此外,因蘇秀老師任譯製導演,眾多著名配音演員加盟,也使此片成為史上經典的譯製動畫電影。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龍子太郎》《龍子太郎》

很早很早以前,那時候的日本沒有電燈和電視機,也沒有槍和大炮。在那山連著山的地方,土地貧瘠,連水稻都沒見過,人們只靠吃糝子、小米和豆子過日子。龍子太郎和奶奶就生活在那裡。龍子太郎能吃愛睡,力大無窮,村裡的孩子都叫他“龍的兒子,妖怪的兒子”。他和小動物比賽相撲,誰也比不過他。天狗來了,起先贏了太郎,可是太郎不服輸,終於把天狗摔倒了。天狗非常喜愛他的勇敢,送給他一碗“天狗的酒”,喝了它就會有“一百個人的力氣”。但是這種力氣只能為了幫助別人時才能用。小動物都入迷地聽著小女孩阿雅優美的笛聲,沒入理睬紅鬼的鼓聲了。紅鬼很生氣,想抓住阿雅,不準她吹笛子。可是紅鬼也被太郎摔倒了,他只好狼狽而逃。

晚上,太郎想起了死去的媽媽。奶奶告訴他,媽媽並沒有死,在太郎出生前,媽媽忽然失蹤了。後來就在媽媽失蹤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大水潭,媽媽變成了龍。龍把剛出世的太郎和一粒珠子一起送出了水面,那棵珠子就代替了媽媽的奶餵養了太郎。但是,那棵珠子原來是龍的眼睛,因此她瞎了,不得不搬到遙遠的北國。並且她囑咐奶奶等太郎長大後,一定要去找她,她等待著。太郎聽了奶奶的敘述,立刻要去找媽媽,還沒等他出發,野豬突然來告訴他阿雅被紅鬼抓走了。他和野豬找到紅鬼那裡,可是阿雅又被黑鬼搶走了。太郎制服了紅鬼,讓他帶領著一同去黑鬼那裡救阿雅。他們同心協力把黑鬼推下了山澗,黑鬼變成了一塊岩石,為人民除了一害。紅鬼由於幫黑鬼乾過欺壓百姓的壞事,怕人民報復,龍子太郎就把他拋到天上做雷公的部下去了。

太郎獨自向北方走去,尋找變成了龍的媽媽。他遇到了一個叫雞叫財主的老太婆,雞叫財主為了讓太郎給她幹活,騙他說,龍只有在收割的時候才出現。太郎為雞叫財主幹活直到種出了稻穀,龍還是沒有出現,卻出現了一條白蛇。白蛇告訴他,再往北走,翻過九座山,有個山中妖婆知道龍的事情。太郎氣憤極了,他背走了他種的全部稻穀、分給了沿途的窮苦農民。 太郎找到了山中妖婆,差點又被妖婆吃掉,剛逃出來,又被白衣女妖包圍著,險些凍死。阿雅在寶鏡里看到了埋在冰雪裡的太郎,就騎著“百里馬”來救起了太郎。他倆騎著馬向北方進發了。

太郎終於找到了住著龍的湖,龍出現了。她告訴太郎,她因為懷著太郎,多吃了兩條魚,觸犯了山裡的規矩——有東西應該大家分著吃,誰如果只顧自己,就要受到懲罰,因此她變成了龍。太郎聽了非常難過,他認為這都是因為村里吃的東面太少,才會訂下這樣的規矩。他決心把那個堵住岩湖水的石打開,使湖水流下山去,灌溉廣闊的田地。媽媽表示一定幫助他完成這個志願。媽媽因為眼睛瞎了,讓太郎坐在龍頭上為她指路。龍掀起了巨浪,衝擊著山岩,岩石終於被撞開了,但龍也筋疲力竭地死去了。太郎傷心地哭著,突然,龍的鱗一片片脫落了,媽媽又恢復了人形。她站了起來,她看到了太郎,喊著太郎的名字,太郎高喊著媽媽,撲到了媽媽的懷裡。湖水流下了山,滋潤著大地,稻穀也長起來了,從此,這裡的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配音演員

丁建華丁建華

龍子太郎——丁建華

阿龍——劉廣寧

阿雅——金琳

紅鬼——於鼎

黑鬼——畢克

天狗——邱岳峰

奶奶——趙慎之

雞叫財主——程曉樺

山中妖婆——李梓

水蛇——施融

村民——富潤生、尚華、嚴崇德

幕後製作

《龍子太郎》《龍子太郎》

上海電影譯製廠的經典配音配出了濃郁的日本鄉土風格,給製作精良的本片又添上一道濃墨重彩,著名譯製導演蘇秀老師遴選了一個經典的配音班底——丁建華配主角龍子太郎,她的聲線雖然偏向大眾化,但是非常善於抓住不同角色性格特點加以揣摩,融入自身對於人物的理解。這是她早年配小男孩時的優秀代表作,富於變化的嗓音,遊刃有餘的台詞處理,使人幾乎忘卻了配音演員本來的性別。時而高亢,時而悲涼的嗓音與太郎的言談舉止,面部表情極為相配,可說是達到了合二為一的境界。

他的知己阿雅由金琳配音,金琳在配音方面頗有天賦,早年為蘇秀老師所賞識,得之真傳後更顯功力,後來擔任了上海電視台的譯製導演,主配和執導了多部優秀海外影視劇。她配的阿雅柔中帶剛,令人在憐惜之餘不由得產生敬佩之情。劉廣寧配的太郎母親台詞雖然不多,但絲絲入扣的悲戚情緒使觀眾滿含了同情和感慨。程曉樺配的雞叫財主也極為出彩,刻畫出了一個處心積慮,隨時想算計別人的吝嗇鬼的滑稽形象。而李梓老師配的山中妖婆則使人不寒而慄,她通常為性格鮮明的淑女型角色配音,偶爾也配一些尖酸刻薄的小人物。這次的山中妖婆卻拓展了她的創作天地,妖婆貌似平和的外表下卻掩藏著蛇蠍一樣的心腸。於鼎配的紅鬼屬於丑角形的角色,還是一如既往的忠厚憨直。畢克配惡人不多見,卻同樣給人帶來驚喜。

幕後花絮

《龍子太郎》是日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松谷美代子的名作,根據流傳在信州的民間故事寫成,其中穿插了許多日本的古代神話和傳說,具有濃厚的日本風情。

東映動畫公司於1979年將之製作成彩色卡通片搬上銀幕。擔任導演的浦山桐郎此前從未參與過動畫的製作。通常真人電影的導演在執導卡通片時往往只負責統籌,最多涉足劇本,實際工作都交給動畫專業人士處理。而浦山導演不僅為影片編寫劇本,還親自監督分鏡、審查原畫,十分盡心盡力。製作方還請來當時當紅的女演員吉永小百合為太郎的母親配音 。

影片評價

《龍子太郎》劇照《龍子太郎》劇照

本片是中國正式引進的第一部日本彩色寬銀幕卡通片,在宮崎俊的作品還不為國人廣泛知曉的那個年代,《龍子太郎》的出現給我們當年貧瘠的娛樂生活帶來了一股不小的震撼。那個曾經懵懵懂懂的青澀少年,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他,究竟是在哪一年哪一天的晚上,從那台12英寸的三洋黑白電視機上,領略了如此驚天地,泣鬼神的尋親故事呢?模糊的記憶早已不再可靠,連同附著在它上面的悲悲戚戚差不多也快被塵封起來了。我清楚地知道,我們一直夢想尋找的,其實只是依稀淡淡的童年影子。而就在今天,小太郎那稚嫩、催人淚下的呼喊聲,穿越時空重又迴蕩在我的耳畔。譯製經典推出的上譯配音版《龍子太郎》DVD,在我不經意的時候竟然悄悄來到了我的身邊,封面上的龍子太郎好像沒有了電影裡的愁苦模樣,他也許正沉浸在與母親團圓候的喜氣氛圍中吧!

這是一個關乎親情、友情和奮進主題的片子——小太郎在歷經千辛萬苦的磨難之後,終於撲倒在朝思暮想的母親懷中。無論是太郎還是他的母親,都是在用自身的行為救贖自己——太郎通過漫長的尋親過程,摒棄了原先好吃懶做的脾性,學會了幫助鄉親,除暴安良,磨鍊出了堅韌勇敢的性格;而他的母親也在兒子的鼓勵下竭盡一己之力將岩石撞開,引水灌田,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勇氣啊!上天感其誠,善行終有善報!從這點上來說,本片對孩子、成人都是極富教育意義的。小女孩阿雅作為龍子太郎的知己,對他完成尋母歷險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她不僅給太郎以溫馨的友情,還時刻激勵著他的鬥志,救他於危難之際,這點也是難能可貴的。影片中最感人肺腑的場面,是最後太郎母親化成人形和兒子團聚。線條優美的人體裸露地匍匐在地上,無形中形成了一道巨大的視覺衝擊力。在卡通片中出現裸體這在當時還是第一次,我們在驚嘆的同時由衷地感慨母性的偉大和親情的可貴。另外,本片類似中國水墨畫風格的畫風,使我們在欣賞影片時倍感親切。

幕後故事

變成龍的阿龍(龍子太郎的母親)變成龍的阿龍(龍子太郎的母親)

對於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對於日本動畫和白米飯糰子的記憶,應該來自《龍子太郎》。能借人力量的天狗、愛打鼓的紅鬼,當然了,還有一口氣能吃88個飯糰子的龍子太郎,這部算是國內電視台最早播放的日本動畫,讓很多黑白電視培養起來的漫畫迷記憶猶新,但松谷美代子的名字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龍子太郎》改編自這位日本兒童文學作家上世紀60年代的同名作品,是日本兒童文學史上罕有的生命力最長的作品之一,而《龍子太郎》的小說45年之後由接力出版社引進了中文版,也算圓了七十年代動漫迷的一個懷舊心愿。

在一個小山村里,有一個名叫龍子太郎的男孩,媽媽因為吃掉了屬於大家的三條岩魚,受到懲罰,變成了龍。姥姥告訴太郎,媽媽盼他長大後去找她。太郎得到天狗的幫助,變得力大無窮,他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媽媽。為了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媽媽用自己的身軀撞開大山,幫助太郎造出了廣闊的田地……在25歲出版了第一本故事集《變成貝的孩子》後,松谷美代子9年的時間沒有再寫出一本書。直到她和丈夫一起踏上了採集日本民間故事之路。在信州的村莊裡松谷美代子聽到了一個身上有三片鱗狀的痣的小泉小太郎出生的傳說,啟發了她開始《龍子太郎》的創作。小說問世後,立刻為松谷美代子帶來巨大聲譽,成為了她的代表作,先是獲得了“第一屆講談社兒童文學新人獎”,然後又獲得了“第八屆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及“國際安徒生獎”。其後松谷美代子又接連創作了兩部“太郎”故事———《前劉海太郎》和《小不點太郎》,她與丈夫合辦的木偶劇團也叫作“太郎座”。《龍子太郎》之後,松谷美代子一直致力於日本民間故事的創作、蒐集和整理,被她稱之為“與祖先的合作”給她帶來無窮的創作源泉,《松谷美代子全集》就長達15卷之多。

與《龍子太郎》同時,接力出版社還出版了松谷美代子的另一部小說《兩個伊達》講述了一個關於核子彈爆炸的悲劇。一對小兄妹跨越時空來到“二戰”中的廣島,在經歷了悲慘的戰爭同時,也學到了生命的價值與尊嚴。

包括松谷美代子的兩部作品在內,接力出版社推出的“日本百萬經典”系列叢書目前出版了5位當代有代表性的日本兒童文學作家的7種作品,包括佐佐木赫子的《消失在月夜》、赤川次郎的《兩個人》等,都是在日本經歷了時間考驗的經典兒童幻想作品。

書籍

《龍子太郎》《龍子太郎》

作者: (日)松谷美代子 著

朱自強 譯

周玲子

ISBN: 9787806795910 , 780679591X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10-1

定價: ¥11.00 元

內容提要 :

本書自1960年在日本問世以來,一版再版,成為日本兒童文學史上罕有的生命力最長的作品之一。曾先後榮獲第一屆講談社兒童文學新人獎、第八屆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及國際安徒獎生獎優秀獎。作品曾被改編 為電影電視戲劇,譯為英、法、德、俄等多種語言出版,深受讀者歡凶。

在一個小山村里,有一外名叫龍子太郎的男孩,媽媽因為吃掉了屬於大家的三條岩魚,受到懲罰,變成了龍。姥姥告訴太郎,媽媽盼他長大後去找她。太郎得到天狗的幫助,變得力大無窮,他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媽媽。為了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媽媽用自己的身軀撞開大山,幫助太郎造出了廣闊的田地……

編輯推薦 :

作者簡介 :

松谷美代子,1926年生於日本東京。自1951年《變成貝的孩子》獲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獎以來,《龍子太郎》於1961年獲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1962年獲國際安徒生獎優秀獎。其作品還曾經獲得過野間兒童文藝獎、紅鳥文學獎、國小館文學獎等獎項。主要作品包括《龍子太郎》、《兩個伊達》以及《面代民間故事考》等多部,並出版了《松谷美代子全集》。

目錄 :

龍子太郎和阿婭

懶蛋包兒龍子太郎

喜歡打鼓的紅鬼

聽說媽媽是龍!

哎呀,大事不好了

阿婭,我去救你!

給龍子太郎力量的天狗

紅鬼變成了雷公

奔向鐵山

和黑鬼搏鬥

奇怪的歌聲

多么廣闊的土地

大飯糰子吃了八十八

尋找媽媽

雞財主

手裡只剩下三根稻稈

越過九重山

我不會輸,我不會死!

走啊,到湖邊去

雙目失明的龍

媽媽為什麼變成了龍

龍子太郎的心愿

廣闊的土地誕生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