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生金》

《黑土生金》

《黑土生金》所講述的正是發生在呼蘭城這塊黑土地上的故事。這是從清朝一直到抗戰時期,黑龍江呼城官屯和“八大家”的事,它展示了東北人坎坷人生的風雪之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黑土生金》是一首久唱於呼蘭河畔的悲愴老歌;一個講述於人間善惡的恆古故事;一隻漂流在松花江水系中的小船;一條展示東北人坎坷人生的風雪之路……呼蘭城內八大家,演繹乾隆年間直至今日的呼蘭糧倉之美譽。

作者簡介

金鑫,滿族,現居甘肅蘭州,1957年生於黑龍江哈爾濱,1985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政治系,先後在甘肅日報、共青團甘肅省委、甘肅社科聯、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亦曾在國外工作多年。研有專利數項,偶有文詩發表,當地媒體將其冠為“隴上儒商”。

目錄

第一回乾隆皇御旨呼蘭建官莊盛京將擺擂台智設輸贏
第二回潘寶鼎美少俠巧打眾勇士金國虎小大蟲寒功定乾坤
第三回解肥牛諸壯士各顯身手運家物小大蟲靈用鐵襠
第四回炒軍糧勇士確座次盛京將軍點評屯封
第五回家壇祀祖歷述恩澤眾少俠艱辛拓沃土
第六回淘甘泉金康兩家攀親緣官屯家眾少年喜結聯姻
第七回盛京將龍江召舊部小大蟲舉旗組勁旅
第八回金戈鐵馬報國志經略劍門吐真情
第九回小大蟲丹巴陷迷陣土司女引軍墜情河
第十回五虎將勇破惡獒金國豹怒挑古碉
第十一回傅經略受詐降險中奸計小大蟲擋暗刃命獻金川
第十二回老家兵託孤川陝界乾隆皇撒酒祭英靈
第十三回白雪霜花呼城銀裝素裹冊誥命賜金佛寄慰忠良
第十四回逢痛苦呼城人抱膀合團再創業女豪傑撐家掌事
第十五回鐵扇女勇打眾潑皮汪二狗淫奸害三命
第十六回洪澇年那氏捨命泄爻意東巡傅經略呼城撒陰丁
第十七回千叟宴乾隆皇盛讚呼城小燒老將軍舞諫乾清宮命赴黃泉
第十八回臨危受命馬占山率部抗戰惶恐時期潘香瓜使招嫁
第十九回呼蘭河畔燃燒抗戰怒火南和佳持勇斗日本高僧
第二十回漢奸胡大肚子助日寇殘害鄉里呼城入與日偽暗較勁眾志成城
第二十一回殺人害命搶沃土“拓荒團”血債累累“九月霜”與清葉異國之戀歷盡悲愴
第二十二回日寇征荷糧黑土地水深火熱述官腐立家規老太爺評興衰

精彩書摘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皇帝六十大壽,聖上坐在太和殿上,文武百官在殿外跪拜叩首祝壽,各地府道官員穿梭上殿敬獻壽禮。當念到呼蘭府道獻禮時,乾隆顯得格外認真,只見那內務府總管和坤唱念,呼蘭府道送壽禮:老山參一千隻,北珠一萬顆,鹿茸、鹿鞭六十套,虎皮、虎骨、虎鞭六十套,熊膽、熊掌、熊皮六十套,貂皮一千張,麝香一千個,狐皮一千張,山狸皮一千張,狍子一百隻,獐子一百隻,活牛兩千頭,活羊五千隻,活豬一千頭,飛龍二百隻,哈什瑪二百大桶,盆口大的龜、鱉各一千隻,鰲花、鯿花、鯽花魚各兩千斤,防風、柴胡、黃芪、靈仙、龍膽草、苦參、薄荷、地榆、老鸛草等百餘種中藥材十車,烏拉草二百大包也十車。
乾隆邊聽邊說好,又專門問了一句,那疙瘩的皇糧情況怎樣?和坤答:回皇上,那疙瘩設府後,乾隆二年,就繳糧五百二十萬斤,並且是年年都有增加。今年,那疙瘩繳納皇糧已達八百四十萬斤。
乾隆大悅連說:“真好……真好……都是在盛京建立官莊的結果,這樣,官倉滿了,也真正實現了南茶、北糧、徽商、滿物了!”
隨即,讓人筆墨侍候寫下“滿洲糧倉”四個橫幅大字,在一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中乾隆退朝。
這御筆橫幅,被黑龍江大將軍帶回關外,由山東名匠精選黃花梨木,刻製成六尺寬九尺長、四邊滾刀雕花、燙金大字的俗稱“六九”匾額。從此,“滿洲糧倉”匾額一直高懸府衙大堂之上,一掛便是百多年。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九月江河大水,哈爾濱至呼蘭盡成澤地,人畜死無數。由於汛情急,漲水快,家家戶戶錢糧未能從家中運出,全府道災情嚴重,官府賑濟救災能力嚴重不足。呼蘭城內西崗子聚下平民百姓五萬多人,吃、喝、拉、撒皆在崗上,所有日用全靠城內崔家、裴家、潘家、金家、楊家、歷家、方家、李家,俗稱呼城“八大家”富紳,輪流從外地自家商號,用船運至西崗上賑濟。
數周以後疾病流傳,又有數千人死去,府衙官兵全部出船忙活賑災救人。
九月下旬,水情再漲。一夜,府衙塌倒,匾額被水沖走也無人知曉。九月底水退。這年,呼蘭又經歷百年一遇的苦冬。乾隆御筆,早在光緒五年就被都統依克唐阿收存時不慎失落,轉年,重修的衙門只好換匾了。
失御筆匾額是不祥之兆,據說,清朝的呼城從那時起,也就開始全面地走下坡路了。
七年後,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權在全國範圍廢除了官地,屯丁改為民籍。從此,由於官屯制度的結束,清王朝的“家倉”徹底地崩塌了。僅僅又過了五年,清亡。
幾十年後,乾隆御筆又被愛新覺羅·溥儀身邊宦臣高價從民間買回,並作為立“滿洲國”的相關之據。
抗戰勝利前,愛新覺羅·溥儀在逃往日本的途中被俘,從通化被蘇軍押往西伯利亞,御筆被毀或被蘇軍拿走不詳,這些都是後話不再多說。
但是,呼蘭糧倉之美譽從乾隆年間已盛傳天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