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幹流大型水庫修建後上下游再造床過程》

《黃河幹流大型水庫修建後上下游再造床過程》可供從事黃河規劃、治理、河床演變、河道整治、水沙資源配置與利用和防洪減災等方面研究的科技人員及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黃河幹流大型水庫修建後上下游再造床過程》是一部關於黃河幹流主要大型水庫運用及水庫修建對幹流河道演變影響的專著,全書共分5章,內容包括劉家峽水庫、龍羊峽水庫、上中游其他水庫(鹽鍋峽、八盤峽、青銅峽、天橋)、三門峽水庫、小浪底水庫,主要闡述了各水庫不同時期的運用特點、對水沙條件的改變、對庫區及水庫下遊河道沖淤調整的影響等。同時在書後附上3個附錄,分別為寧蒙河道沖淤規律及影響因素分析、黃河水質與生態系統、黃河上中游部分水庫基本資料。

目錄


前言
第1章 劉家峽水庫
1.1水庫基本情況
1.2水庫運用對水沙條件的改變
1.3庫區淤積發展
1.4水庫運用對黃河下遊河道沖淤演變的影響
第2章 龍羊峽水庫
2.1水庫基本情況
2.2兩庫調蓄對水沙條件的改變
2.3庫區淤積情況
2.4寧蒙河段沖淤變化
2.5龍羊峽、劉家峽水庫聯合運用對下遊河道沖淤演變的影響
第3章 上中游其他水庫
3.1鹽鍋峽水庫
3.2八盤峽水庫
3.3青銅峽水庫
3.4天橋水庫
第4章 三門峽水庫
4.1水庫基本情況
4.2水庫運用對水沙條件的改變
4.3庫區河道調整及相關問題
4.4不同運用期下遊河道的沖淤調整
4.5三門峽水庫運用40年水庫上下遊河道沖淤調整及面臨的問題
4.6三門峽水庫調節徑流泥沙對下遊河道沖淤演變的影響分析估算
第5章 小浪底水庫
5.1水庫基本情況
5.2水庫運用對水沙條件的改變
5.3水庫修建後庫區沖淤演變
5.4下遊河道沖淤情況
附錄A 寧蒙河道沖淤規律及影響因素分析
A.1寧蒙河道淤積現狀
A.2寧蒙河道沖淤規律研究
A.3河道的輸沙特性
A.4河道淤積加重原因初步分析
A.5緩解寧蒙河道淤積的措施
A.6認識與建議
附錄B 黃河水質與生態系統
B.1黃河水質現狀
B.2河流生態系統現狀
附錄C 黃河上中游部分水庫基本資料
C.1龍羊峽水庫
C.2劉家峽水庫
C.3鹽鍋峽水庫
C.4八盤峽水庫
C.5青銅峽水庫
C.6天橋水庫

前言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孕育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同時黃河又是一條曾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的河流。從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間,黃河下游決溢達1590多次,因決口導致的大改道26次,即所謂“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在人類長期與自然的鬥爭中,特別是在防御黃河水害、興修水利的過程中,黃河水文泥沙測驗也逐步發展起來。黃河上建立水文站等觀測站網比較早,長期以來取得了大量的水文泥沙測驗資料,藉助這些寶貴數據,廣大水利專家深人開展了黃河水沙變化、河床演變及庫區沖淤變化等規律的研究和探索,為黃河治理開發和管理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隨著信息技術和現代遙感技術的迅速發展,流域水文測驗技術發生了重大突破,藉助現代化的測驗方法和手段,可獲得更準確、更實時、更豐富的數據和資料,這將會給治河專家探索與揭示黃河的自然規律提供極大的方便,甚至會大大縮短揭示黃河自然規律的過程,但總體上看,由於黃河實測水沙資料十分豐富,而黃河科研工作的分析手段還較為單一,現代化水平不高,這些資料中還蘊含著大量尚未發現的規律。隨著黃河治理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定量問題需要快速及時的回答,信息處理技術、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黃河幹流大型水庫修建後上下游再造床過程》的作者是治黃科研一線的科研工作者,深諳直觀、簡單和易用的軟體對提高科研分析工作效率的必要性以及獲得準確結果的重要性,認為使用新的和更加有效的研究手段為治黃的迫切需求,為解決這些問題,《黃河幹流大型水庫修建後上下游再造床過程》對黃河分析研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常規水文資料,建立河床演變資料庫,緊扣黃河跟蹤研究的資料分析,提出了利用Excel軟體的二次開發技術的解決方案。《黃河幹流大型水庫修建後上下游再造床過程》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對於水文資料分析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在《黃河幹流大型水庫修建後上下游再造床過程》撰寫的過程中,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姜乃遷副院長,科技處蘇運啟副處長,泥沙所李勇所長、張原鋒副所長和余欣副所長給予了大力支持,齊璞和劉月蘭等教授給予了指導,尚紅霞、彭紅和鄭艷爽等參與了圖片整理、資料收集等部分工作,金孝華撰寫了第3章、第4章,王富昌撰寫了《黃河幹流大型水庫修建後上下游再造床過程》的第8章及附錄A,蘇運啟審閱了部分書稿,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