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史》

《麈史》《麈史》
《麈史》,宋王得臣著。三卷。本書前有作者政和乙未(1115)自序,稱平生仕途生涯,故自師友之餘論、賓僚之燕談,與耳目之所及,苟有所得,輒皆記之,晚年重加刊定,得二百八十四事,遂類以相從,別為四十四門。名曰《麈史》,蓋取出夫實錄,以其無溢美、無隱惡而已。卷上十二門,卷中十七門,卷下十五門,其中《詩話》與《論文》篇幅不甚多。《四庫全書總目》稱此書凡朝廷掌故,耆舊遺聞,耳目所及,鹹登編錄。其間參稽經典,辨別異同,亦深資考證。非他家說部惟載瑣事者比。有明抄本、《知不足齋叢書》本、《四庫全書》本。

作者簡介

王得臣(1036-1116),字彥輔,自號鳳台子,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從學於鄭獬、胡瑗,與程頤為友。嘉佑四年(1059)進士,歷岳州巴陵令、管幹京西漕司文字。為秘書丞、提舉開封府界常平等事,任開封府判官。出知唐、邠、黃、鄂三州。元佑八年(1093),為福建路轉運副使。召為金部郎中、司農少卿。紹興四年(1097),以目疾管勾崇禧觀。政和六年卒,年八十一。

平生著述甚豐,有《江夏辨疑》一卷、《麈史》三卷、《鳳台子和杜詩》三卷、《江夏古今紀詠集》五卷。今僅存《麈史》三卷及《全宋詩》收詩六首、《全宋文》錄文四篇。(以上按《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宋代卷》,中華書局,2004年)是之錄文,據黃純艷整理之《麈史》(見於《全宋筆記》第一編第十冊,大象出版社,2003年)。該書是以夏敬觀校刊之涵芬樓本作點校,並保留夏氏校語。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