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因愛之名》

《鯉·因愛之名》

這本書帶著我們回饋給父母的愛,而這次的方式,是一次我們希望跨越巨大的溝壑,貼近他們的努力。

基本信息

看點

這是石頭也要開花的時候,憂患也該有心跳。是時間成為時間的時候。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這本獻給父母親的書終於以我們所期待的面貌呈現在大家眼前。

還是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對父輩們就充滿了疑問。直至青春期,這些疑問一點都不曾減弱,有關事物的不同看法,也越來越走向兩極。爭執似乎成了愛的宣洩口,而在最後一個80後也已經成年後,我們也開始尋求少年時這些疑問的答案。試圖知道,父輩們所經歷的故事。

鯉·因愛之名中,我們試圖了解那個特殊環境給父母親所造成的或多或少的影響,我們也逐漸認識到,在他們變老的過程中,愛已經以另外一種面貌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作者簡介

張悅然,女,1982年出生於山東濟南,2001年畢業於山東省實驗中學,後考入山東大學英語、法律雙學位班,現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系。已出版作品有:短篇小說集《葵花走失在1890》、《十愛》。長篇小說《櫻桃之遠》、《水仙已乘鯉魚去》、《誓鳥》,圖文小說集《紅鞋》,主編主題書《鯉》系列等,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寫作背景

這是一本讓人難過的書。當然《鯉》書系之前所選的主題--孤獨,嫉妒,謊言,都是探向內心最陰冷的角落。但與這期相比,還是顯得輕鬆一些。那些角落之所以陰冷,是因為它們被隱藏著。所以我們做這些主題,我們探討,我們承認,我們分享,這些都是療治,是讓光線照進黑暗裡。但這一次,我們絲毫沒有把握,這些探討是否有效。我們所面對的,是一件無能為力的事。
在製作這本書的時候,無數次在文檔里鍵入"爸爸""媽媽"這兩個詞,我變得非常想念他們。但我卻不那么想回家。因為我在想念的,不是現在的他們,而是很久以前的。很久以前,久到我還是個不記事的孩子,久到我根本不存在。我腦子裡都是一本黑白相冊,鋸齒邊沿的照片,覆了一層朦朧的牛油紙,上面的他們,都還是孩子。和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流露出渴望。但他們非常陌生,既不像現在的父母,亦不像我們。這些孩子被永遠封存在牛油紙底下,夾合在歷史書頁里,像脆弱的昆蟲標本,始終保持著飛翔的姿勢。但飛翔,不過是個夢罷了。早夭的翅膀根本載不動幾縷的風。
我小的時候,母親偶爾會說,媽媽小時候經歷的事可多呢,等你長大了,可以把它們寫下來。彼時她只是拿著我獲得高分的作文本,隨口感慨一下。她沒有想過我會寫作,甚或她根本不要我這樣做。但我好像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比其他表姐妹,更需要把這些陳年的故事聽仔細。我知道我要把它們記錄下來,哪怕沒有人看。世代流傳,這句話,我總會冷不丁地念出來。每次我念出它的時候,都覺得世界變得近了一些。
世代流傳,並且因為愛的緣故,我們做了這個困難的,也可能徒勞的主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