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靈藏造像記》

《魏靈藏造像記》

《魏靈藏造像記》北魏刻石。全稱《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無年月。無撰書人姓名。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所謂龍門精品之一。

《魏靈藏造像記》北魏刻石。全稱《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無年月。無撰書人姓名。在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所謂龍門精品之一。

拓片拓片

介紹

清乾隆年間錢塘黃易訪拓後始顯於世。書法酷似《楊大眼造像記》 ,或疑同出一手。楷書。十行,行二十三字。額楷書題〖魏靈藏〗三字,額左題〖薛法紹〗三字,共九字,但中間一行〖釋迦像〗字略大於兩側。北魏造像每用別體字,此記尤多。

《廣藝舟雙揖》將此記列入〖能品下〗,並云:〖若《楊大眼》、《魏靈藏》、《惠感》諸造像,巨刃揮天,太刀砍陣.無不以險勁為主。〗

乾隆拓本第三行〖騰空〗之〖騰〗字〖馬〗部可見,〖空〗字未損。共應二百一十五字。有一裂紋,自左上第二行斜下至第一行第十四字處。中有四處當是空格無字。光緒拓本〖空〗字已泐大半。民國十年鑿損百餘字。碑額已僅存〖藏迦像薛法紹〗大字矣。

應是方筆露鋒之典型代表,因此最顯見用筆之妙。起筆都將鋒穎露在畫外,有的角棱若刀,有的細鋒引入,煞有情趣;即使畫也挺直有力,折筆顯見方棱;收筆處,有時斂毫便止,有時放鋒犀利,有時如《寶子》之上揚。筆畫或大或小,大者縱矛橫戈,如虎奔龍吟,小者輕微一點,如蜻蜓掠水,皆能順勢合情.絕無率意輕發。結體或取橫勢,或取縱勢,皆極意顯示雄踞盤關之威儀,懷隱瑰玉之神采。整篇看來,嚴整肅穆,端莊雋潔。學楷書,二般只考慮單個字的處理,而忽略字距行間的分布,因而一寫便與練習時的效果不大相同。 《魏靈藏》在這方面頗有建樹,望能於此多作一些體會。

【釋文】夫靈跡誕遘。必表光大之跡。玄功既敷。亦標希世之作。自雙林改造。大千懷綴映之悲。慧日潛暉。唅生銜道慕之思。是以應真。悼三乘之靡憑。遂騰空以刊像。爰暨下代。茲容厥作。鉅鹿魏靈藏。河東薛法紹二人等。求豪光東照之資。闕兜率翅頭之益。敢輒磬家財。造石像一區。凡及眾形。罔不備列。願乾祚興延。萬萬朝貫。願藏等挺三槐於孤峰。秀九蕀於華苑。芳實再繁。荊條獨茂。合門榮葩。福流奕葉。命終之後。飛逢千聖。神颺六通。智周三達。曠世所生。元身眷屬。舍百鄣則鵬擊龍花。悟無生則鳳昇道樹。五道群生。鹹同斯慶。陸渾縣功曹魏靈藏。

相關詞條

《楊大眼造像記》《魏靈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