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漢墓帛書》

《馬王堆漢墓帛書》

中國馬王堆漢墓3號墓出土的帛書。1973年出土於湖南長沙,放在一塗漆木匣中。有寫在整幅帛上的和寫在半幅帛上的兩種。字型有篆、隸之分。篆書的抄寫於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左右,隸書的約抄寫於漢文帝初年。

《馬王堆漢墓帛書》《馬王堆漢墓帛書》

《馬王堆漢墓帛書》

中國馬王堆漢墓3號墓出土的帛書。1973年出土於湖南長沙,放在一塗漆木匣中。有寫在整幅帛上的和寫在半幅帛上的兩種。字型有之分。篆書的抄寫於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左右,隸書的約抄寫於漢文帝初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帛書共有28種,計十二萬餘字,均破損嚴重。依《漢書·藝文志》分類,六藝類的有《周易》《喪服圖》、《春秋事語》和《戰國縱橫家書》;諸子類的有《老子》甲本(附佚書3篇)、《九主圖》、《皇帝書》和《老子》乙本,其中甲、乙本《老子》為所見最古的本子;兵書類有《刑德》甲、乙、丙3種;數術類有《篆書陰陽五行》、《隸書陰陽五行》、《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出行占》、《木人占》、《符籙》、《神圖》、《築城圖》、《園寢圖》和《相馬經》,其中《五星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書;方術類有《五十二病方》(附佚書4篇)、《胎產圖》、《養生圖》、《雜療方》、《導引圖》(附佚書2篇),其中《五十二病方》是中國已發現的最古老醫書。另外,還有《長沙國南部地形圖》、《駐軍圖》、《城邑圖》3幅地圖。據整理者描述,《式法》帛書用整幅書寫,原長超過2米,但現已碎裂成30餘大片及若干碎塊,拼復十分不易。《式法》的字型在篆隸之間,兼有大量楚文字的成分,亦較馬王堆其他帛書難認。要為這樣一件內容陌生、殘破嚴重、字形特異的帛書做出釋文,其困難可想而知。現在公布的釋文摘要,從總體上看是十分成功的,在帛書拼復、文字辨認和通假字破讀等方面都極見功力,為讀者閱讀帛書掃清了障礙。但是,也應該承認,釋文中還存在某些有待改進的地方。例如,對“天一”部分的拼復就有疏忽,需要修訂。據整理者介紹,《式法》的整理工作迄今尚未全部完成。
帛書內容涉及戰國至西漢初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及科學等各方面,有重要學術價值,又可作為校勘傳世古籍的依據。它不僅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也是研究漢代書法及書法演變、發展提供了珍貴的依據。如《老子》甲乙寫本,德經在前,道經在後,與今本次序相反,其中的佚文是研究儒家學說和漢初思想的寶貴資料;另一部類似《戰國策》的帛書,約六成不見於《戰國策》,現定名為《戰國縱橫家書》,為研究戰國中期合縱連橫鬥爭的重要史料。馬王堆帛書是漢代縑帛文獻最具重要意義的發現。
我們一般能看到的漢人書法多為刻石,現在能看到這么多墨跡,實為幸事。因沒有經過人為的修飾刻鑿和傳拓的因素,讓我們清楚地認識了“古隸”的本來面目。其書風古樸、自然,筆墨飽滿流暢。用筆已規範化,波筆、挑筆形成了特色,字型富於變化,錯落有致而又氣脈貫通。學習和借鑑它,或許能給我們今天的書法實踐找到更多、更廣闊的路子來。

相關連線

馬王堆漢墓 http://baike.baidu.com/view/48966.html?tp=0_0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