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戲王

風流戲王

《風流戲王》是由橫店集團影視娛樂有限公司出品,范秀明擔執導,焦恩俊、寧靜、戴嬌倩、雷恪生主演的一部古裝劇。 該劇講述了李漁帶著他的戲班四處演出過程中發生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他風流倜儻、痴心藝術而充滿艱辛的傳奇人生。 於2006年2月10日在西安一套首播。

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

順治年間,清朝天下初定,民心不穩,改朝換代的陣痛仍在延續。為戲痴迷的李漁,兩耳不聞窗外事,潛心舞台,憑其卓越的才情,“戲名”深入民心,遠近聞名。

到江南尋訪昔日名妓李香君的洪承疇因為李漁借戲曲譏諷於他,懷恨在心,欲對李漁不利。他費盡心機,要讓李漁身敗名裂,背上千古罵名,讓作為“文人”的李漁永世不能翻身。

冥頑不化的前明官員吳湘因認為李漁是《金瓶梅》的作者,認為大明的滅亡正是因為《金瓶梅》教壞了世風民心而導致的,因此苦苦追尋李漁問責。洪承疇乘機慫恿吳湘,給李漁惹來不少麻煩。

為尋找不到合適演員而苦惱的李漁,邂逅心灰意冷、準備剃度為尼的李香君。最初為愛李香君“戲才”,李漁把準備遁入空門的李香君拉回塵世。誰知為戲的一次衝動,竟讓兩人從此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憐惜香君的情懷操守,李漁放棄了不過問政治的自我承諾,不顧性命安危,搭救香君收養的前明烈士遺孤,並以學戲唱戲為掩護收養在戲班。漸漸地,李漁意識到自己已經愛上了李香君。本來已經心如止水的李香君也發現自己的心慢慢地融化了……

《風流戲王》劇照 《風流戲王》劇照

從此相守李香君,除了為戲,更是為愛。

自小追隨李漁的喬、王二姬心中暗戀李漁,個性灑脫的隆格格也因為仰慕李漁的才情,偷偷溜到江南,尋找李漁。幾路人馬匯在一起,演出了一番好戲。因李漁對李香君的情感,不但打翻了她們的醋瓶子,也使她們不得不採取策略,既聯合又對立,彼此鬥法,鬧出不少笑話,令李漁哭笑不得。

洪承疇公報私仇,以搜查反清遺孽為名派兵搜尋李香君,再加上吳湘鍥而不捨、聯絡了一班前明官吏苦苦追尋李漁,李漁的戲班充滿了驚險和鬧騰。

李漁的戲班被江南織造曹璽看中,邀請李漁在太后生日之時帶領戲班進京為太后演出。但遭到李香君的反對,她堅持認為不應該為蹂躪大明的滿人唱戲,而李漁卻認為,這正是向滿人展示戲曲文化的大好時機,並勸香君順應時代潮流。他告訴李香君,他要用博大精深、美輪美奐的戲曲,讓滿人來見識漢人的文明,為在疆場上敗於滿人的漢人贏得尊嚴。

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婿王文康為了向太后獻媚,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組織戲班“姑蘇劇社”,準備進京演出。可王文康才疏學淺,無法組成優秀戲班,他開始覬覦李漁戲班,欲把李漁的戲班據為己有。

李漁不為利益所惑,王文康幾次不能得逞,惱羞成怒,場上不行場下使勁,自忖與李漁戲班斗戲不能獲勝,王文康不但開始了陰險的場外損招,也聯合洪承疇對李漁共同發力。

洪承疇因為他暗中仰慕的李香君心儀李漁而更加惱羞成怒。為王文康出謀劃策,屢屢把李漁置於險境。

王文康在洪承範疇的幫助下,製造戲場踩人事件,並利用“女屍”誣陷李漁輕薄民女,導致民女自盡。李漁蒙冤入獄。王文康大肆製造謠言,煽動地痞到蘇州府尋釁滋事,請願要公審李漁。情況萬分危急。好在曹璽、隆格格等暗中相助,李漁才歷經苦難,得以脫險。但李漁的兩位高徒喬姬、王姬為搭救李漁,中了王文康的奸計,答應離開李漁戲班,並簽字畫押,加盟“姑蘇劇社”。

李香君得到侯方域的訊息,欲尋侯方域,並還回“摺扇”,以徹底了斷情緣。李漁不捨李香君,擔心香君一別不會再回來,但仍大度地讓香君離開。

醇親王奉皇命,來蘇州最後定奪為太后祝壽的戲班。王文康和李漁各自率領戲班,準備“斗戲”。

因李香君離去而使李漁苦於戲班沒有旦角之時,從京城得知李漁落難前來搭救的隆格格及時趕到,及時頂上,李漁因而獲得第一場的勝利。但王文康慫恿醇王爺以隆格格不是李漁戲班成員為名,要隆格格退出第二場的演出。就在危急之時,李香君趕到救場。李香君告訴李漁,她決定不回南京,因為她已經無法割捨戲班,更無法割捨李漁。

有了香君的加盟,李漁戲班大獲全勝。就在李漁準備進京演戲,宏揚戲曲文化的宏願即將實現之時,最終不願為滿人演戲的李香君卻留下書信一封,不辭而別。李香君在信中告訴李漁,她尊重李漁的選擇,所以最終才選擇離開。

因戲邂逅,因戲結緣,最終卻又因戲而分離。

李漁在京城的演出大獲成功,隆格格設法封李漁為“風流戲王”。而此時的李漁卻無法享受戲劇帶給他的歡樂,他獨自遊走在街頭,無望地尋找著香君的身影。

分集劇情

第1集

順治年間杭州府,才子李漁因戲名而名滿江南,一時引來無數人到戲班學藝,李漁戲班居住的大宅院人丁興旺。 鹽商附庸風雅,當年曾資助戲班,後乃至贈送宅院。可如今李漁聲譽日隆,邀他演出的達官貴人趨之若鶩,戲班也日益殷實起來。鹽商重利,不願失去這絕好的掙錢機會,趁勢以宅院為要挾,欲讓李漁排演新戲牟利。他們搜腸刮肚,提出要將杭州府廣為流傳的《白蛇傳》搬上舞台。李漁無奈,為保住戲班棲身之處,只好勉強應允下來。 可李漁深知《白蛇傳》中白娘子一角難覓,戲班中雖然人才濟濟,即使頗為出挑的喬、王二姬出馬,依然難挑大樑。為此他頗為躊躇,之後決定張榜招聘,但效果不佳。偶然間李漁路遇佳人李香君,不知不覺跟蹤於後,發現如此佳人竟客居于山中道院。正奇怪時,發覺了更奇的事情,道院門口有幾個公差模樣的人把持大門,硬將李漁給趕下山去。 到江西祭祖返京的洪承疇,乃降清大將,在江南聲名狼藉。此番微服過浙江,一時來了雅興,令人尋找遁跡於民間的李香君。在蘭溪他點看名劇《牡丹亭》,卻突遭反清人士鄭雪陽剌殺,未果。承疇依然看戲,不想一出新戲《首陽山》借伯夷、叔齊的故事,暗諷洪承疇賣主求榮之行徑。

第2集

初到杭州的李漁教喬王二姬學戲,二人演藝不相上下,形成競爭關係,李漁常從中調停,師徒關係頗為和諧。 再說鄭雪陽蘭溪刺殺洪承疇失敗,好不容易擺脫了官府的追捕,洪承疇也知江南乃是非之地,便急忙往杭州趕路。鄭雪陽得知洪承疇行蹤,竟一路尾隨至杭州,伺機再次行刺。杭州知府知道洪承疇酷愛看戲,一邊準備迎接,一邊早早安排戲班來府中演戲。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洪承疇的杭州之行,不光招來了刺客鄭雪陽,也招來了眾多的反清人士,他們都想將洪承疇置於死地。 鄭雪陽認定知府定會看中李漁戲班,故動員李漁借到知府家中演出之際,由自己假扮伶人,再次行剌承疇。李漁不願讓徒弟們因此惹來殺身之禍,堅決不允,藉故推卻。為確保洪承疇的安全,知府派人半夜將戲班接進府。 第二天鄭雪陽等人得知李漁戲班被軟禁在知府衙門,無法再借用戲班來行刺,只好準備屆時攻入知府衙門硬拼。李漁未料到知府來這么一著,頓時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繫,他發現知府為確保全全,里里外外都做了周密的布置,而鄭雪陽等人一直蒙在鼓裡,一旦他們誤打誤撞進來,肯定吃虧無疑。他越想越不對,第二天一早練功的時候,他假稱戲用的道具扇子遺忘在家裡,提出要親自去取。捕頭鐵五起疑,令捕快上門索取,李府管家李三心中疑惑,便藉故上府衙面見李漁。 再說吳湘叔侄也在李漁家人的指點下來到杭州,暫時在葛嶺道院落腳,邊打聽李漁戲班的情況,邊四處聯絡舊時同僚,以徹底清算李漁的誨淫之罪。 巧的是皇上得知民間憎恨洪承疇,江湖上人時刻在籌劃刺殺洪承疇,便下旨讓洪承疇火速進京面君。這天晚上洪承疇沒有出現在杭州知府的堂會上,而是悄悄無聲地徑直北上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剌洪風波化解於無形中。知府有所不快,讓李漁安原計畫演出,自己府上老小痛痛快快地看了一場演出。 疲憊不堪的李漁剛剛回到府上,突然一幫讀書人在道士吳湘帶領下,包圍了住所,口口聲聲指名要見李漁。李漁詫異不已,經詢問才知事情原委,不禁啞然。吳湘稱自己乃大明舊臣,已追蹤李漁數年,為的是李漁撰寫淫書《金瓶梅》,傷風敗俗,先帝崇禎曾御批查禁,他這次把李漁帶到京城煤山下悔罪具結。李漁否認《金瓶梅》出自他的手,勸吳湘更不可聽信洪承疇的話。

第3集

知府因前一日看戲看得高興,果然答應立即釋放吳湘,但李漁戲班得給他白唱三天的戲。 吳湘因而被釋放,但他聲明不會因為李漁有救命之恩而放過李漁,他聲稱要去北京取來崇禎的御批,讓李漁心服口服,屆時李漁得隨他到北京煤山向先帝悔過。李漁見此公頑固透頂,也不願與他再爭辯,將他送到碼頭搭船北上。 船經蘇州,吳湘遇到皇上寵臣江南織造曹璽的官船,船上笙歌不斷、紙醉金迷,讓吳湘好一番感嘆。 卻說香君雖然與李漁戲班關係日益密切,但她對李漁排演新戲的計畫頗為冷淡,推託說自己已皈依佛門,早已了卻塵世恩怨,不願在戲中與法海再來一段糾葛。李漁猜測香君心高氣傲,不願再上台獻藝去取悅達官貴人,於是就不再勉強。幾日後,鹽商上門問及新戲情況,李漁稱排戲難度很大,旦角無人可勝任,故決定放棄該劇。李漁的決定讓鹽商十分掃興,懊喪之際他指責李漁在戲弄他,揚言立即收回李漁的宅院,並按當初約定支付罰金。 北京城。長於王府的隆格格已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她的父親系皇太極帳下大將,死於松山一役,後被皇家收養。曹璽從江南歸來了,還帶來幾個蘇州伶人,這在當時是非常稀罕的事情。曹璽打算在宮中給皇上太后演折子戲,順便看望給太子玄燁當奶媽的妻子孫氏。隆格格雖是滿人,但從小陪玄燁玩耍,受到詩書技藝的薰陶,對南方戲曲興趣濃厚,尤其是李漁的戲文。曹璽的這次不尋常的安排,讓太后十分高興,順治見太后高興,自然對曹璽感到十分滿意,而隆格格也大開眼界。這次演的是《風箏誤》,正好對了太后的胃口,太后要求曹璽在她壽辰的時候,從蘇州多帶幾個戲班來熱鬧熱鬧。 伶人告知李漁乃是奇書《金瓶梅》作者,格格好奇,偷偷潛入宮逼迫掌庫把書送到曹府。掌庫向回京的洪承疇報告。承疇震驚之餘,向順治皇帝誇大此事的嚴重性,嘆前明之亡,亡於文化墮落。洪承疇領旨入曹府查抄《金瓶梅》,風波遂起,得罪了正追求隆格格的醇親王之子三貝勒。 李漁被趕出宅院,暫時寄身於客棧。所謂禍不單行,此時愛徒喬姬又染病臥床,眼看答應下來的演出得取消。李漁去藥鋪抓藥邂逅李香君,順便說起了此事,沒想到李香君決定頂替喬姬上台,度過眼前的困難。 吳湘終於趕到京城,徑直來到洪府向洪承疇索要崇禎帝的御批。洪承疇吃驚於吳湘的窮追不捨,稱私藏前朝奏章乃殺頭之罪,容他去向掌庫索取。掌庫乃鄭雪陽之父,洪承疇以此脅迫他偽造崇禎御批,且不得泄漏

第4集

璽怒,令船到滄州稍停,一邊快馬報知醇王爺和三貝勒,讓貝勒趕赴滄州接回格格。這廂格格私自離京的事很快傳進宮裡,孫氏急忙為格格說情,拿下江南學戲的理由來掩飾逃婚的真相。太后倒也未追究,稱讓王爺父子自行處理。 杭州。李漁夜巡戲班,發現李香君深夜未歸,便外出尋找。街上一群不明身份的人跟蹤李香君,被李香君發覺,躲避中一時無法擺脫。恰好李漁趕到,使李香君逃脫了那些人的追捕。李漁問李香君那些人的身份,李香君似乎知道內情,但不願意回答,威脅說如果逼迫她說她就離開戲班,李漁只得作罷。 船到滄州,隆格格堅決不願下船,並以跳河脅迫曹璽答應她去江南。曹璽無奈,勉強答應,但約法三章:不許暴露格格身份,不許私自出門,不許跟李漁學戲。隆格格見曹璽口氣上軟下來,就假裝答應下來,心想等去了江南再說。可是三貝勒卻撲了個空,格格甩下他走了!他心中著急,一面讓家丁飛報王爺,一面自己快馬兼程趕赴蘇州。 鄭雪陽上門找李漁,說他知道李香君深夜外出的緣由。原來李香君收養了多個孩子,那天深夜就是去看孩子們的,之前她也一直在照顧他們,不想那天被官府密探發現了,並一路跟蹤,幸虧李漁搭救才脫離險境。李漁不解,香君收養孩子跟官府何乾?鄭雪陽說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反清人士,被官府殺害了,留下了這些沒人照顧的孩子。李香君決意要擔負起撫養的責任來,讓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可眼前李香君連自己都有危險,孩子們的處境更是岌岌可危。李漁爽快地說,把孩子送到戲班來吧,

第5集

此人是鄭雪陽,隨他一起出現的還有李香君。二人的出現讓徽商們大驚:一個凶似殺手,一個美如嬌娘!他們認出了李香君,也似乎認出了鄭雪陽,在鄭雪陽的威勢前他們不敢造次,趕緊去知府衙門報告,稱當年秦淮八艷的李香君如今現身江湖,居然與刺殺洪承疇大人的兇手在一起!知府覺得事態嚴重,不敢稍加懈怠,派出手下悄悄去打探虛實。 杭州附近的三墩有家酒坊開業,這裡已經是餘杭縣轄區,當地請李漁戲班去演出。李漁戲班拮据,正需要有人邀請唱戲,便爽快地應承下來。他力邀李香君與他同台客串一把,李香君見李漁態度誠懇,便同意了。正當他們趕到三墩準備演出的時候,知府衙門派出鐵五等衙役出現在三墩,他們悄悄包圍了戲班。餘杭知縣聽說知府衙門是來抓混進戲班的李香君的,因為李香君勾結反清亂黨,頗為吃驚,但心中更多的是不快,稱這是在他的地盤上,未經他同意不得抓人,要抓也得等他看完戲抓人。鐵五與知縣交涉未果,只得在一旁悄悄等待。 戲班利用這有限的時間完成調包計,讓喬姬假扮李香君。戲演完後,喬姬和李香君一起出現在舞台上,可服飾已對換了,鐵五心疑,懷疑起喬姬的真實身份,幸虧知縣暗中幫了李漁一把,於是府衙兵僅帶走了喬姬。 李香君心中不忍,李漁安慰她說他自有辦法。深夜,李漁偷偷潛回杭州,設計告訴知府的大小夫人,說是知府在外新納小妾,偷偷安置在知府大獄裡。知府夫人對這種納妾做法聞所未聞,心中異常氣憤,稱要治一治這個花心的知府大人。 白天升堂的時候,知府發現從獄中帶出來的不是李香君,而是喬姬,不禁大為驚奇。加上兩個夫人存心尋事,見堂下女子根本不是什麼李香君,就更相信知府金屋藏嬌的事實,乾脆一起鬧到公堂上來,讓知府顏面皆失,只得下令釋放喬姬。 再說知府退堂回到府中,越想覺得這個事情越蹊蹺,其中肯定有詐,便讓鐵五立即抓捕李漁戲班一干人。可是鐵五遲了一步,李漁料定知府吃了這個啞巴虧,絕不會善罷甘休的,趕緊帶著他的戲班坐船離開了杭州,鐵五帶人來到客棧時,早已是人去樓空了。 吳湘叔侄帶著洪承疇偽造的御批,胸有成竹地回到杭州。

第6集

你道吳湘為何叫不好?原來吳湘到此時才知道救他出獄的女子,真的是秦淮八艷之一的李香君,他離聯想到這兩個如此不同的人物居然在一起,心裡急了起來,趕緊和侄兒一起坐船去蘇州。 李漁戲班趕到蘇州的時候,正趕上曹璽一班人馬在蘇州上岸,那排場驚動了半個蘇州城。李漁戲班目睹了江南織造的氣派,也注意到人群中尚有野趣的隆格格,李漁評價道:天生是演小旦的料。李漁的評價引來了喬、王二姬的不滿。 李漁在虎丘創辦戲園,被當地地痞砸了行頭。王永康適時出現,他是雲南平西王的女婿,來蘇州是為了辦戲班來的,他帶著蘇州府周書吏等人來拜訪李漁,李漁請求王永康擺平當地的地痞。王永康稱這有何難,當即讓周書吏去辦妥就是了。李香君見李漁與吳三桂的女婿打得火熱,心裡有所不快,早早離開了飯桌。李漁見香君臉色不好,只好帶戲班從王永康那兒告辭出來。 原來地痞騷擾一事,完全是王永康所為,他就是想找機會接近李漁,給李漁送個人情,乘機得到李漁的好感,然後再設法染指李漁戲班。這王永康來蘇州負有重大使命,受到平西王吳三桂的指派,原來吳三桂勢力過大,他忌憚朝廷的猜忌,故想找機會向太后示好,緩解這種互不信任的局面,這次太后壽辰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吳三桂哪肯輕易放過。可是短期內要組織起戲班進京,實力上肯定是不夠的,這點酷愛戲曲的王永康心知肚明,而李漁戲班在江南赫赫有名,自然是他王永康的首選對象。 隆格格整日呆在府里,心中鬱悶,想上街散心。曹璽拿格格沒辦法,只得同意了,派了兩個兵丁跟在後面保護格格。隆格格感到不自由,在街上戲弄曹府的兵丁,後路過花樓紅春樓時,不知就裡地闖了進去,兩個兵丁給人堵在了外面。 隆格格在紅春樓行為放肆,引起老闆娘林五娘的注意,她吩咐手下伺機對她下手。正好李漁在虎丘開演首場戲,李三賣戲票來到紅春樓,隆格格發現他一直想跟著學戲的李漁就在虎丘演戲,一下來了興趣。當她準備離開紅春樓去看戲的時候,卻無錢結賬,林五娘的人劫持了她。 兵丁被妓女們堵在紅春樓外多時,怕格格會有閃失,趕緊去曹府通報。曹璽聽說格格進了妓院不出來,大怒,立即糾集人馬趕赴紅春樓救人。 曹府人馬很快團團包圍了紅春樓,把妓女們嚇得躲了起來。曹璽放言立即開門,否則就放火燒樓。 樓上,林五娘不知外面的動靜,欲給隆格格檢查身子,她發現隆格格可能是大戶人家的人,許諾可考慮把她嫁給富裕人家。隆格格堅決不從,掙扎間身上掉出一塊玉佩,林五娘眼尖,認出是宮中之物,頓時下跪於地,口稱公主。

第7集

手下匆匆報告樓外的變故,林五娘才知官兵包圍了紅春樓。隆格格心中有數,稱官兵是為她而來的,與他人無乾。手下人勸林五娘交人解圍,林五娘不允,將隆格格藏了起來。 官兵闖進妓院找人,搜查半天不見隆格格身影,林五娘也矢口否認隆格格在她的紅春樓里。聰明的隆格格在牆洞裡發出響聲,終於給官兵發現。林五娘這才發現這公主模樣的隆格格,根本不是她想像中的大明公主,而是當朝的大清格格! 隆格格知道林五娘罪在不赦,趕緊幫她說情,稱林五娘以為官兵是來抓她的,所以將她藏了起來,不但無罪反而有功云云。曹璽不得不給格格面子,讓蘇州知府處理這事。蘇州知府心領神會,等曹璽一走,就收下了林五娘的銀票,釋放了林五娘。 李漁戲班在虎丘演出《風箏誤》,引來眾多的觀眾,連王永康等名流都來了。李香君扮杜麗娘出場,喬姬扮演丫鬟緊隨其後,陣容頗為了得。觀眾中吳湘叔侄也在,吳湘見李香君上場,恨李漁將香君騙來賺錢,囑咐侄兒要暗中保護香君姑娘。 演出非常成功,戲班收銀頗豐,李漁高興之餘論功行賞,把銀子分給了大家,也給了李香君一份。沒想到李香君謝絕了李漁的好意,並說她要離開戲班,讓李漁很意外。 吳湘夜宿客棧,與李漁戲班相鄰而居,見李漁縱情聲色,堅定了與李漁清算舊賬的決心。 清晨,隆格格迫不及待溜出曹府,到處打聽李漁戲班的住處,可惜店小二說戲班一早就去虎丘練功了。吳湘叔侄一覺醒來也發現戲班空無一人,見店小二如此說,便急急趕到虎丘,隆格格也跟在後面尾隨而去。

第8集

隆格格與李三爭論李漁的真偽問題,被李三趕出戲園,正好碰到李漁過來,李漁見隆格格想看戲,就邀她進去看將上演的《風箏誤》。隆格格賭氣,不好意思進去看戲,氣鼓鼓地走了,讓李漁覺得很有趣。 曹璽告訴隆格格,蘇州知府請王紫稼進府演《西廂記》,她可以一起去看戲。隆格格興趣不大,說自己就想到虎丘戲園看李漁的戲。曹璽也不再堅持,表示隨她的便。 喬、王二人戲弄隆格格是有原因的,李漁邀請李香君加盟戲班,雖是客串性質,也無形中端了喬、王的飯碗,再說她們認為師傅好像對李香君另眼相看,顯得很偏心,難免讓她們有失落感。這次如果讓這位如花似玉的隆格格再拜李漁為師,那她們就幾乎沒有任何指望了,所以她們務必不能讓隆格格拜師成功。 二姬精心準備,專等隆格格來鑽圈套。隆格格如約而來,二姬在隆格格面前表現得十分輕浮,故意刺激她的厭惡感,王姬還故意挑逗隆格格,以便激怒她。隆格格中計,大罵兩人是西門慶和潘金蓮,淫蕩下賤。隆格格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晚上回到曹府,隆格格情緒反常,拒絕了曹璽去看演出的提議,曹璽大方地表示她可以去虎丘看戲,誰知隆格格更火了,說要立刻回京,一下把曹璽說傻了。 隆格格不解氣,晚上果真去了虎丘,存心找李漁出口氣。李漁和李香君見到隆格格氣沖沖走來,李漁趕緊躲起來,讓李香君一人去對付。隆格格對“李漁”的一肚子氣,撒在李香君頭上,讓李香君摸不著頭腦,而隆格格戲也不看就走了。 李香君跟李漁說起這個脾氣很大的隆格格,李漁也不知問題出在哪裡。 隆格格改道去知府府上看戲,不想家丁把她擋在外面,等曹璽聽到外面的動靜的時候,隆格格早就走了。 隆格格無處可去,就去了林五娘那裡喝酒。林五娘無意中把聽來的王永康欲吞併李漁戲班的計謀告訴了隆格格,把隆格格的酒嚇醒了一半。原來王永康的幕僚杜學士常來這裡鬼混,酒喝多了就說了實情。 曹璽看王紫稼的紅娘嫌不過癮,提出去虎丘看戲。

第9集

李香君掏出半把扇子,說要把它還給侯公子,徹底了斷這段情緣,她連夜趕往南京。 隆格格因醉酒夜宿紅春樓,林五娘不敢怠慢,精心伺候了格格一晚上。第二天一早,隆格格悄悄溜回曹府時,聽丫鬟說三貝勒近日要趕到蘇州,將奉旨與格格在蘇州成親。隆格格大驚,趕緊收拾行李,決定偷偷出走了事。她又返回紅春樓,向林五娘借了一百兩的盤纏,搭船離開蘇州。 再說李香君坐船還未到南京,路上船被劫,劫匪見香君美色,把她劫持到島上獻給首領。隆格格搭運糧船出行不遠,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三貝勒趕到曹府已晚了一步,他聽說格格已獨自回京,表示要一路找過去,一定要找到格格。 王永康終於說服王紫稼加入自己的戲班,而李香君的離去使他們感到有機可乘,王永康對組織自己的戲班已成竹在胸。李香君出事的訊息傳來,李漁救人心切,一時也無心經營戲班,就把戲班交給王永康和王紫稼臨時代管,自己則匆匆趕往鎮江營救香君。臨行前他似有預感,特意關照李三好好報管戲班的契約文書和信印關防,那是能證明戲班所有權的惟一憑證。 隆格格所坐船的船工死裡逃生,跑到蘇州曹府報信,三貝勒才知格格已被強人綁架。他心急如焚,立即集合兵丁,趕赴出事地點營救。曹璽不放心,關照他儘量跟綁匪談判,不要魯莽行事。 林五娘尚不知情形,不知趣地拿著隆格格的借據去曹府索要銀子,一下觸怒了曹璽。林五娘這才知隆格格被綁架的訊息,林五娘心中盤算著,不慌不忙地告訴曹璽,稱她有辦法讓格格安全回來,但請曹璽放心。曹璽這才轉怒為喜,忙問有何高招。林五娘支走支付,單獨告訴曹璽下一步的計畫,說得曹璽連連點頭。

第10集

這首領原來都是明朝的士兵,清兵南下時,明軍潰不成軍。等到局勢安定下來以後,他們懷著對清兵的仇恨,紛紛落草為寇,成為遠近聞名的草寇。清朝建立初期,各地反清勢力猖獗,素來富庶的江南也匪患不絕,運河大動脈時時面臨威脅,令順治頭疼不已。 首領見兩人互相認識,心裡暗暗稱奇。李香君看破首領心理,要求自己留下來,放隆格格走。首領不同意,堅持以葦桿高度選親,當即便砍下了蘆葦。這葦桿不高不矮,正好與隆格格一般高,再量李香君,也是一般高,這樣兩人都成了首領的備選夫人。 此時,李漁、林五娘、三貝勒先後來到島上。李漁上島後,就有兵丁通報首領,說是有一個唱戲的人上島。首領大喜,稱自己娶親正好需要唱戲的來熱鬧熱鬧,便去見李漁。李漁終於見到了李香君,面對首領猶豫的樣子,李漁假稱不如兩個全娶了。首領說他不能言而無信,當初說好是娶一個的。李漁獻計道不如讓兩人都跟他唱戲,以便首領再觀察一下,首領覺得有理,便吩咐了下去。 林五娘找到首領,首領有些驚奇,但對林五娘甚是恭敬,原來這首領當年是林五娘丈夫的部下。林五娘謊稱是做媒來的,見首領在兩人間難以取捨,便同意先看看戲再定奪。 那邊李漁見到隆格格,自稱是李三。他僅花不多的時間就教會了隆格格唱戲,一開演隆格格唱得不同凡響,李漁頻頻讚許,認為他是當角的料。林五娘借戲說事,稱同時娶兩個後患無窮,不如讓她先帶走小的。

第11集

李漁被三貝勒的人馬綁到衙門內,從身上搜出了隆格格的皮囊,三貝勒認識這是隆格格的隨身之物,便追問隆格格的下落。李漁稱隆格格讓他轉告三貝勒,他見到皮囊便證明格格已安全脫險,三貝勒應放過所有的人。三貝勒將信將疑,李漁不失時機地說,隆格格似乎很喜歡三貝勒,親口說要趕北京去成親,令三貝勒心花怒放。高興之餘,三貝勒扔下李漁,一個人策馬直奔北京而去。 蘇州方面王永康一直想把李漁家班竊為己有,在周書吏的幫助下,他完成了李漁家班與吳三桂家班的合籍,逼迫李漁戲班的弟子們簽字畫押。大家同聲反對,堅持要等到李漁回來才肯簽字畫押。王永康見軟的不行,就威脅李三必須拿出官方文書來證明李漁戲班的合法所有權。李三不肯,王永康命人把李三抓到蘇州府衙。 王永康帶人搜查客棧,想找到李漁戲班的入籍文書,被住在客棧的吳湘叔侄發現。吳湘雖說對李漁不滿,可更討厭官府之人,見大白天有人上門來翻箱倒櫃,便出面阻止了他們,與王永康的手下一頓對打,結果不分勝負。吳湘認為自己是道士,走得直行得正,不怕官府,結果叔侄二人雙雙鋃鐺入獄。 林五娘把隆格格安全帶到蘇州曹府,曹璽見到格格回來,內心甚為寬慰。林五娘得寸進尺,不失時機地索討起隆格格的欠銀。曹璽高興之際也不與林五娘計較,大方地給了二百兩作為賞賜。隆格格二人交口稱讚李三的見義勇為,讓曹璽不明就裡:這李三又是何許人也? 再說李香君雖然逃了出來,但沒有隨林五娘一起回蘇州,而是一個人到了南京。洪承疇此時正好在南京,他與李香君在秦淮河邊巧遇,可惜一時沒有認出來,轉眼李香君就從視野中消失了。 李香君來到侯府,見到了老家人。等她想把扇子交還給老家人的時候,老家人說公子出門在外,他無權接受任何東西。李香君知道侯公子是故意躲她,怕她交還這惟一的紀念物。老家人說起最近洪承疇在南京,李香君這才知道秦淮河邊遇到的正是洪承疇本人。 鎮江知府對李漁以禮相待,原來他聽說李漁頗有戲才,正好有朝廷大員路經鎮江,便要求李漁演幾齣戲給來人看。李漁打聽是什麼樣的官員,知府透露是洪承疇。 伶人一聽是洪承疇要聽戲,知道此人精通戲曲,難以矇混過關,紛紛裝病不出。知府急了,不管生不生病,一律得堅持演出,令大家叫苦不迭。 李漁以李三的名義上台唱戲,他唱的是關雲長,唱腔鏗鏘悠揚,讓洪承疇聽得無可挑剔,一高興就給了許多賞銀。

第12集

《牡丹亭》是洪承疇必看的劇曲,這次也不例外,他提出要看《牡丹亭》。李漁知道洪承疇的興趣所在,早早就在指導那些伶人,讓他們克服害怕心理。 洪承疇到底是行家,看出了台上的破綻,但也看出幕後有高人指點,曲目演完他一高興,照樣看賞。洪承疇指名道姓說是剛才那個關雲長就是高人,師爺說那人叫李三,是李漁戲班的人。洪承疇一愣,提出要會會李三。 “李三”謊稱自己是給李漁趕出來的,洪承疇怒,讓“李三”隨他一起回蘇州,送回戲班,看李漁能奈何他不得! 隆格格也在找“李三”,纏著曹璽幫忙,曹璽讓人取了他的名帖去李漁戲班請李三來曹府做客。差人到了虎丘戲園才知道,李三給周書吏抓進了蘇州府衙,曹璽不解:府衙抓一個伶人乾什麼?派人趕緊去查。隆格格心急,和差人一起來到蘇州府衙,正好碰到周書吏。周書吏聽說眼前的人要見李三,忙說李三已經被釋放。隆格格不信,與周書吏爭論,氣惱下打了周書吏。隆格格趕到虎丘戲園找“李三”,戲班的人很驚訝,都說沒看到李三回來,於是大家一起到客棧去找,結果也無蹤影。 周書吏受了氣,到王永康那裡訴苦。王永康心中納悶:這曹璽找李三乾什麼?他不敢得罪皇上面前的紅人,讓周書吏趕緊放人。隆格格余怒未消,也在曹璽前大倒苦水,令曹璽大為光火,親自帶人去蘇州府衙要人。知府不敢怠慢,讓人從監獄裡提出李三,可周書吏搶先一步把李三給放了。 王永康覺得事情來得蹊蹺,李三不過是戲班的人,怎么說也不該讓曹璽如此關心,他讓手下人一定要搞清楚李三與曹府的關係。 李三給衙役打得渾身是傷,頭上包紮著厚厚的紗布。林五娘到客棧看望李三,說起在葫蘆島他營救她們的事情,讓李三如墜五里雲中,一點也說不上來。林五娘懷疑這個李三是假的,李三不服,表示不怕去曹府赴宴。 周書吏被喬、王和隆格格告發,知府吃罪不起,只好把周書吏拖來吃了一頓板子。 曹府的家宴上,李三說出了自己拒絕改籍而入獄的事,曹璽這才知道王永康乃吳三桂的女婿,他們目的是吞併李漁戲班。李三沒去鎮江,去鎮江的是師傅,林五娘似乎更加證實了此李三非彼李三。 洪承疇一行向蘇州進發,李漁被扣作陪同,一路又唱了幾齣戲。洪承疇跟李漁說起江南的反洪勢力,其實都源自李漁,發誓要收拾李漁,讓“李三”非常吃驚。 鄭雪陽等人早早在半路設伏,準備再次行刺洪承疇,但他們的企圖給陪同洪承疇的爾貴發現了。

第13集

雙方的一場遭遇戰不可避免,由於爾貴提前發現情況有異,便作了準備,等鄭雪陽等發動攻擊時,爾貴指揮手下用炮火擊潰了鄭雪陽的刺殺企圖,大家紛紛撤退。 洪承疇依然一路與李漁高談闊論,神情自若。爾貴有些擔心,讓洪承疇由旱路改走水路,以避免再次被刺殺。 殺手狄富被炮火震昏,因而落入洪承疇之手。李漁知道旁人不知狄富其實沒有受傷,便主動要求為狄富療傷。趁著療傷的機會,李漁告訴狄富一會兒醒來鬚鬍言亂語,假裝瘋子。狄富會意,假裝跟李漁打架,趁機落水逃遁。洪承疇見是一個瘋子落水,就說算了。 洪承疇還算守信用,一到蘇州就放了“李三”,還關照如在戲班感覺沒有出路,可來找他謀個差事。 李漁趕到虎丘戲園的時候,戲班已加入吳三桂戲班,如今班主已經是王永康了,這是李漁萬萬沒有想到的。王永康等人得知李漁歸來,便給他接風洗塵,李漁對王永康強行改籍的做法心存不滿,然王永康稱只是為了進京給太后演出,回來後還可以改回來,又稱李漁早先已接受了他的銀兩,李漁這才知道那位賞家就是王永康,他表示將奉還這些銀兩。王永康拋出殺手鐧來,說李漁戲班的孩子都是反清逆黨的子弟,李漁萬分吃驚,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其實,王永康的目的還是為了逼迫李漁拿出入籍文書,並讓李漁加入他們的戲班。弟子們哭訴李漁離去後戲班遭受的變故,表示再也不讓師傅離開了。 李漁夜訪紅春樓,被人跟蹤。李漁叫醒了林五娘,並說明他不是李三,而是李漁,現在因事情緊急,請林五娘幫他照顧那些孩子。林五娘是個爽快的人,一口氣答應了下來,立即叫李漁準備車,將孩子們帶到這裡來。 李漁連夜把孩子接到紅春樓,路上遭到官兵的檢查,緊急之時,鄭雪陽出面引開了官兵。

第14集

隆格格一聽客人不是李三,而是李漁,心中老大不快,一個人出門逛街去了。差人回報曹璽,讓曹璽十分納悶,倒是林五娘反應了過來,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經林五娘解釋,曹璽這才知道隆格格對李漁有很深的成見。 隆格格去虎丘戲園逛了一圈,也不見“李三”人影,徑直奔客棧而去。路上隆格格問路,結果問到了王永康的頭上,王永康說他是李漁戲班的新班主,她要學戲可以到他的戲班來,格格跟著王永康去了雲林園。 李漁在曹府談得投機,構想著如何壯大戲班的事,林五娘提醒主要還是主角的問題。李漁請求曹璽幫助李香君,李香君遭人迫害,被按上串通亂黨的罪名,結果顛沛流離在外,實在是浪費了一個演戲的人才。曹璽不相信李香君會與亂黨串通,讓李漁儘管請她加盟戲班,屆時還可以一起進京演出。 隆格格口口聲聲要跟李三學戲,不禁讓王永康起疑,認為其中必有緣故。王永康向隆格格推銷自己的吳三桂家班,被隆格格鄙夷地奚落一通,說不過是強占人家的戲班而已。隆格格口氣不凡,雖是曹府的人,可王永康總覺得這個旗人有來歷。 隆格格在客棧找到了傷愈的李三,發現自己真的是錯了,一問才知她找的“李三”就是李三的師傅李漁,那個“李漁”是王姬喬裝的。此時,李漁正好返回客棧,隆格格終於見到了“李三”,她想找了半天原來這個人才是她一直想跟著學戲的人。隆格格對這么多人合夥騙她,趕到非常傷心,賭氣走了,這一切都被跟蹤而來的周書吏看在眼裡。 李漁告訴弟子們要抓緊時間排戲,再過幾月可進京演出,因為曹璽要帶十部戲進京,而且專指名要帶上李漁戲班,因此王永康的強行改籍改變不了李漁戲班,只要李漁戲班憑實力比拼,就算吳三桂也奈何他們不得。 洪承疇指名道姓要看李漁戲班的戲,而且要去虎丘戲園看戲。知府怕那裡不安全,洪承疇點穿了,他敢到虎丘看戲,就是為了向朝廷證明江南已是很安全。這點連王永康都覺得很出格,因為江南畢竟有許多人想取洪承疇的腦袋。周書吏向王永康反映的一個情況引起了他的注意:隆格格居然去了紅春樓!他讓周書吏晚上親自去察看情況。 王永康帶著周書吏來通知李漁,晚上去虎丘唱戲,原本虎丘戲園已被關閉,這次卻是洪承疇促成了李漁重登戲台。從戲單上李漁發現晚上來看戲的大人就是洪承疇,但王永康的謀士杜學士要求晚上演出必須以吳三桂家班的名義,王永康拿戲班窩藏亂黨子弟來逼李漁就範,肯定地說他會拿到證據的。 果然,周書吏夜宿紅春樓,從妓女的嘴裡證實了這批孩子確實在這裡,而隆格格是來看這些孩子的。

第15集

王永康對李漁將孩子們藏身青樓的做法大加讚嘆,他不同意立即抓人,而是作為把柄要挾李漁,目的是要李漁戲班改籍,他相信這回有這么大的把柄捏住,李漁不敢不乖乖聽他的。 這一切給王紫稼聽到了,晚上搶先來到紅春樓,向林五娘反映。 第二天一早,周書吏帶衙役去客棧找李漁,要求李漁立即定奪戲班改籍的事,晚上唱戲只能用吳三桂家班的名號。李漁指責周書吏濫用權力,周書吏怒,讓衙役鎖走了李漁。 周書吏沒有把李漁押到府衙,而是去了王永康的雲林園,王永康攤牌說是戲班庇護逆黨的孩子,若報官李漁早就完了,幸虧他王永康出面說情,只望李漁能同意戲班改籍。李漁矢口否認有這等事情,也不同意改籍。王永康肯定地告訴李漁,那些孩子都躲藏在紅春樓,李漁驚呆了。李漁無奈,被迫同意在改籍的文書上籤字畫押。 洪承疇親自帶著爾貴去客棧找李漁戲班,他心中念念不忘那個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李三”,還有就是這個借戲嘲諷他的李漁,雖說他總想收拾李漁,可到現在一直沒跟他謀面,倒是一件讓洪承疇牽腸掛肚的事。到了客棧,洪承疇才知道李漁戲班的人都給官府抓走了。洪承疇驚異的是,李香君曾在這家客棧住過,還有就是吳湘叔侄一直住在這兒。 洪承疇聽說李漁被拘,便和爾貴直接去了蘇州府衙,知府見洪承疇指名道姓要見李漁,不知洪大人葫蘆里賣的什麼藥。洪承疇見公堂上沒人,去了監獄查找,可是李漁不在牢里,裡面關著的居然是吳湘叔侄!洪承疇怒,下令立即釋放吳湘叔侄。 喬、王二姬糾集人馬來蘇州府衙要回李漁,知府半天才知道李漁給押到雲林園去了,這是李三說的。洪承疇發現李三不是他認識的“李三”,經戲班人證明,他認識的“李三”就是李漁,這是老謀深算的洪承疇怎么也沒想到的。 王紫稼偷偷向李漁點穿其心病在於那些孩子,暗示那些孩子已經給轉移走了。李漁於是變卦,王永康抬出李香君來恐嚇,說只要這事一告發,李香君也將給官府通緝,李漁只好勉強簽字畫押。王紫稼拚命暗示李漁不可簽字,李漁醒悟,撕掉了剛畫押的文書。王永康大怒,讓人立即去紅春樓捉拿六個孩子,並讓人去南京告官捉拿李香君。 洪承疇讓知府親自去雲林園,將所有人帶到知府衙門,爾貴與王永康發生言語衝突,爾貴掏出御賜金牌才將王永康等人請到衙門。公堂上周書吏怕洪承疇因吳湘之事遷怒於他,忙不迭地指證李漁窩藏亂黨後代,李漁當庭否認,洪承疇下令兵丁立即搜查紅春樓,爾貴前往督陣,李漁的命運完全取決於這些孩子了。 周書吏帶人直撲紅春樓孩子們居住的閣樓,結果撲了個空,原來林五娘早就把孩子們轉移到隆格格躲藏過的牆洞中了。周書吏不死心,在裡面翻箱倒櫃找人

第16集

見到隆格格,爾貴依然堅持要搜查房間,隆格格歷數李漁的好處,說孩子們無辜,結果說漏了嘴。沒想到爾貴在隆格格懇求下,答應派人偷偷送走孩子,讓隆格格驚喜不已。 周書吏見爾貴不讓他搜查,只好帶著衙役們在紅春樓外布控。果然,一輛馬車將隆格格和六個孩子帶進了曹府,周書吏不敢造次,趕緊向官府稟報。洪承疇也犯了難,這曹府可不能輕易搜查呀,上次在京城已經因同樣的事與曹璽結下樑子,他可不願輕易去結下那么個冤家。再說,爾貴偏偏搶先說這是對曹璽的誣陷,弄得他不好處理。 曹璽怒氣沖沖趕來,要求洪承疇拿出憑據才能進府搜查,洪承疇犯了難,只好推給知府處理。知府也知此事難辦,乾脆斷個查無實據結案。洪承疇心中惱恨,痛罵周書吏等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在曹府,隆格格遂了心愿,因為可以跟著李漁學戲了,可當她正式提出這個要求時,李漁似乎有些為難,說等李香君回來後由她來教格格比較合適,格格心有不甘,但曹璽對李漁的提議非常贊同。 吳湘對李漁營救六個孩子的事情大加讚賞,但他認為崇禎既然下旨追究李漁,他就應該責無旁貸地追究下去,直到李漁悔過為止。他的這種想法,連侄兒吳強也覺得荒唐透頂。 李香君滯留南京不回,讓李漁感到有點落寞,李香君在李漁的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實李香君在南京只是為了交還那把摺扇,斷絕與侯方域最後的聯繫,侯公子自然也知道這點,故一直躲避不見,但此時他已身患重病。李香君無奈只好返回蘇州,路上被鐵五跟蹤了。鐵五是給洪承疇當說客的,不想被鄭雪陽給攪黃了,香君被偶遇的隆格格帶去見李漁。 李漁見李香君回到戲班,內心欣喜異常,邀李香君加盟戲班,一起進京演出,李香君有點冷淡,婉言謝絕了李漁的好意,連曹璽都感到有些失望。可是,那六個孩子已經與戲班融為一體,紛紛哀求李香君加盟戲班

第17集

李漁寫新戲《比目魚》,讓隆格格非常興奮,她爭著想當旦角,可是李漁不知格格的心事,提議讓李香君來演,結果了里外不討好:李香君謝絕了,隆格格賭氣走了。李漁無奈,讓喬、王二姬上台演出,自己放棄了這次與李香君同台的機會。 隆格格對李漁的一片真情,沒有得到李漁的回應,她自然是傷心落淚。李香君看出隆格格的心事,安慰她說自己無意和她競爭,該她演的應當仁不讓,隆格格這才稍加安慰。林五娘畢竟是情場老手,當然知道李漁心中就裝了一個李香君,可李香君假裝不知道。林五娘說一個是皇家格格,一個是戲班班主,若隆格格這樣下去,將來恐難以收場,應該儘早讓隆格格死了這條心,所以李香君應該和李漁同台演出。這是讓李香君犯了難,她怕傷害了隆格格,因此她認為無須她出面,李漁應該有辦法。 此時,醇親王來蘇州接隆格格回京,曹璽頗為為難,他知道隆格格怎么也不會回去的。洪承疇無法進曹府見李香君,便讓知府上門來請,被李香君拒絕了。李香君不願躲在曹府,便向曹璽提出搬到戲班去住,曹璽明白她的意思,也不便堅持,再說隆格格馬上就要回京了。 隆格格臨走的時候,李香君告訴她,格格跟班主是兩個道上的車,一邊是大清貴胄,那邊卻是平頭百姓。隆格格黯然,決定離開蘇州。 洪承疇到蘇州上任多日,未見其在剿匪上有何建樹,李漁一語道破其用意,即洪承疇秉承朝廷的意志,主要是為了安撫江南的人心。李漁勸鄭雪陽等人,不可再無望地做刺殺洪承疇的傻事了,死了一個洪承疇,給百姓帶來的是更大的殺戮。鄭雪陽說,他要進京去接父親鄭掌庫回來,然後回來到戲班落腳。 隆格格想在離開蘇州前,實現自己來江南的心愿,跟李漁學幾齣戲。可李漁因每日排演進京劇目,難以抽身,便讓李香君代替。李香君用激將法嘲笑李漁鐵石心腸,李漁只得同意教隆格格學戲。

第18集

香君終有機會閱讀李漁的傳奇,被他講述的故事所感動,獨自傷心落淚。李漁對李香君過於關心的態度,引起了喬姬、王姬二人的嫉妒,感覺自己逐漸被冷落。 李香君將主演《比目魚》的訊息傳到洪承疇的耳朵里,他頓時來了興趣。 在醇親王布置下,爾貴安排大內高手護送隆格格進京。隆格格臨時反悔,哀求曹璽留下她,曹璽除了安撫別無辦法,隆格格揚言出走,一個人拂袖而去,曹璽苦笑。其實,李漁排演新戲,讓格格更捨不得離去。曹璽見自己無法勸解格格,就讓林五娘從中斡鏇,但格格執意要去看新戲,連林五娘也沒了主意。曹璽只剩下一招,那就是軟禁,等第二天就把格格送走。 格格無法出門,便讓林五娘給李漁送信,李漁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辦法。李漁決定把戲場包下來,寧願自己出三十兩銀子,李三認為這樣做要虧本的,勸李漁三思。李漁自有主意,首先到衙門去見知府,稱想為知府大人獻上一台戲,知府大喜,連連稱好。李漁見知府滿口答應,便趁勢說格格與知府的人關係不好,明日回京後難免在皇上面前說知府的壞話,不如借花獻佛,把這台戲送給隆格格更妥當,因為隆格格惟一嗜好就是看戲。知府答應了,說還要請曹璽和洪承疇一起來看戲。李漁暗笑。 洪承疇一聽李漁專門包場請他看戲並作評點,聽了特別受用,他本人一直以行家自居,此番連李漁都對他這般恭敬,虛榮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再說旦角又是李香君,給了他約見李香君的絕好機會,他便想也沒想,爽快地答應了下來。曹璽那兒卻是知府去遊說的,說是專為隆格格送行而準備了一台新戲,讓曹璽頗感為難。 晚上戲如期開演,賓客們也紛紛到場,李漁的新戲《比目魚》獲得了極大的反響,連賞家洪承疇也連連叫好。沒想到意外的一幕是,格格沒看完戲,便一個人邊抹眼淚,邊衝出了戲場,從曹府侍衛手裡搶過一匹馬飛馳而去,把尾隨而來的爾貴撂在了一邊,眾皆錯愕,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爾貴怕隆格格走失,搶了一匹馬拚命追趕,快追上時隆格格突然墜馬,昏厥過去。爾貴擔心責任重大,急忙將隆格格送到曹府,經大夫救治後方醒。林五娘向曹璽進言,說格格墜馬受傷,宜靜養即日,不妨推遲進京。

第19集

李漁新戲大獲成功,已經加演了三場,場外買票的觀眾依然是絡繹不絕。王永康大為光火,責怪王紫稼無能,王紫稼稱可以演他的《西廂記》,王永康反對,他需要的是新戲。有人出主意稱可以到李漁戲班去挖人,頗為符合王永康的心意。 《比目魚》評點會在洪承疇的留園舉行,李漁戲班一起趕來參加,惟獨少了李香君。洪承疇見李香君沒來,頓時拉下臉來問為何李香君無故缺席,李漁推託是香君身體不適。洪承疇堅持主角不來,這評點會開了也沒意義。知府急忙打圓場,說還是按計畫開會更妥,洪承疇只好坐了下來。 洪承疇對《比目魚》的大結局大加抨擊,認為破壞了中國傳統意義上大團圓的做法,故這樣的結尾“看起來震撼人心,而細想一下,卻顯得造作”,努力打壓李漁。然後他又提議李漁按他的方案作修改,炫耀一番自己的學識見解。李漁巧妙應對,暗罵洪承疇乃庸人,洪承疇有些難堪,急忙讓知府等人打圓場,接著他反戈一擊,指責李漁生活奢靡,著《金瓶梅》,有違社會倫常。對於洪承疇的指責,李漁堅決予以否認。 李香君見戲班去留園以後,許久不歸,心中不太踏實,想去那兒看看情況,被鄭雪陽勸阻。王永康也去留園湊熱鬧,想看看洪承疇如何收拾李漁的,帶著周書吏等進入了留園。狄富兄弟想混進留園,被爾貴發現,因心虛返身就逃,爾貴帶大內高手將二人緝拿。 洪承疇一聽有刺客來刺殺他,忙提審狄富兄弟。在李漁的示意下,二人自稱是戲班的勤雜,是來催班主回客棧的,一會兒二人又假裝語無倫次有瘋病,讓洪承疇真假難辨。因無其他有力證據,洪承疇只好同意釋放戲班所有人,除了李漁。

第20集

李香君雖然安全離開留園,可李漁看出洪承疇覬覦香君,留在戲班終不是長久之計,便建議李香君去杭州暫避,反正她也不是戲班的人。李香君堅決不同意,她的命運與戲班是一致的。這天起,李香君正式加入了李漁戲班,大家聽李漁宣布這個訊息後,欣喜萬分。 王永康見洪承疇都沒有說服李漁,便想法要搞垮李漁戲班,洪承疇顧忌李漁擁有廣泛的影響,連太后都讚許有加,不可輕舉妄動,現在最大的障礙是曹璽。洪承疇讓知府出面探探曹璽的口風,以便了解曹璽的真實態度。 時江南貢品運往北京,皇上下旨令洪承疇負責沿路警戒事務,與曹璽共同確保貢品的安全。洪承疇不敢懈怠,連夜去曹府商議運送方案,深夜之時家丁給洪承疇送夜宵,被隆格格知道。出於厭惡洪承疇,隆格格演了一場與洪承疇搶夜宵吃的好戲,讓洪承疇趕到有些尷尬。 得知隆格格因傷留下來養病,李漁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委託林五娘和李香君進曹府探視隆格格。隆格格見不是李漁本人來看她,一下生了氣,再也不願理她們。 知府受王永康指使,來向曹璽徵求李漁戲班與姑蘇戲班合併的事,曹璽表示那是李漁的事,只要是雙方自願的,他不會反對。正好李漁上曹府來看隆格格,曹府管家告訴他知府的來意,曹璽也故意說知府是來給姑蘇戲班當說客的。李漁說曹大人一直支持他們進京演出,現在可不能變卦了,隆格格聽到外面動靜,出來表示堅決不與別人合併。曹璽裝出很無辜的樣子,成既然李漁不願意,此事就不能這么做,逼著知府按他的口徑回去復命。 曹璽單獨與李漁談話,稱要儘快弄走隆格格,否則醇王府派人在曹府監視格格和周圍人的一切舉動,恐有麻煩,再說吳三桂、洪承疇勢力已經很強大了,他曹璽都得讓著,如果讓醇親王加入,那他李漁就死定了。 知府夾在王永康和曹璽之間很為難,他也不敢得罪曹璽,逼迫李漁戲班跟人合併,只得按曹璽的套路向王永康復命,說此事事先已奏明太后,不宜再改變。王永康知道知府走鋼絲,便說此事他自己來處理。晚上,他們一起請出洪承疇來商量對策。 虎丘戲場觀眾踴躍,這天一批潑皮進入了戲場,聚眾鬧事,引發現場一片混亂。一女子被亂棍打倒在地,觀眾們奪路而逃,李香君等人儘管全力維持現場秩序,但局勢已失控。周書吏慌慌張張地向知府報告,說虎丘戲場出了人命了。

第21集

戲場內發生踩踏人事件,並在混亂中出現了傷亡,一群秀才自稱是受害者家屬,前來向李漁問罪,並捆綁李漁送官。吳湘叔侄二人奮力保護李漁,爭執間周書吏帶衙役前來抓捕李漁,李漁被捕。在踩踏現場李漁想法子救活了數人,但還是有一女子傷重而死,李漁被押入大牢。 周書吏去獄中勸解李漁,讓他向王永康服軟,這樣他的罪名就可一筆勾銷。李漁表示自己是清白的,一定要將事情調查個水落石出。 果然,這起踩踏事件是王永康他們一手策劃的,這邊事情剛剛發生,那邊王永康已經在論功行賞了,這些秀才得到了數百兩銀子。周書吏額外給秀才們一個任務,那就是逼著知府把李漁交出來。沒想到秀才們得了銀子,晚上上青樓快活的時候,不小心說漏了嘴,給林五娘聽了個分明。 第二天,周書吏去客棧做說服工作,稱如果大家加盟姑蘇戲班的話,或許還有可能救李漁。 林五娘設法進入牢內見到李漁,說整個事件不是意外,而是人為的事故,那個死去的女子也不是甚么秀才的妻子,而是紅春樓的秀兒。李漁血書一封,讓林五娘帶給隆格格。 曹璽負責收羅的給朝廷的貢品等待啟運,洪承疇作了周密的安全布置,隆格格隨貢品車隊一起出發,她淚別姑蘇城。 王永康躊躇滿志,認為李漁戲班已鐵定進入他的姑蘇戲班,他自己幻想著進京演出技壓群雄,封個戲王稱號。 洪承疇事先關照知府,必須為死去的秀才妻子還個公道,知府心領神會,知道洪承疇的用意在於嚴懲“兇手”李漁。可是正式審理該案時,秀才盛氣凌人,大大觸怒了知府大人,秀才不慌他,逼迫知府交出李漁,否則發動蘇州百姓包圍府衙。果然,不多久秀才們就在府衙外糾集起眾多的示威者,紛紛要求嚴懲李漁,知府見事態擴大,一下慌了神,不知該如何處理。 戲班的人聽說要公審李漁,頓時也緊張起來,在李香君帶領下趕到府衙。只有喬、王二姬落在姑蘇戲班,給周書吏管得嚴嚴實實,難以脫身。衙門外,雲林園的家丁抬著飯龕過來,人群大吃酒菜,氣焰十分囂張。眾秀才見到李香君,一下起了歹心,紛紛動手動腳,林五娘靈機一動,吩咐她立即回紅春樓接客,秀才們這才以為碰到個青樓女子,李香君趁勢逃脫。 林五娘又把聽到的情況通報給李香君,李香君稱她也估計是別人設下的套,當即決定趕到府衙去為李漁鳴冤,林五娘說你瘋了,這樣太危險,也無效果,不如先去找曹璽大人。

第22集

曹璽聽了李香君的講述,認為這是民事案子,自己不方便出面,應該由知府大人來審理。再說,知府對李漁素有好評,不會太為難李漁和戲班的。依他看來,知府把李漁關進大牢,與其說是懲罰,不如算是保護更準確。曹璽打算靜觀其變,先派人將李香君送進監獄與李漁會面後再說。 喬、王二姬救李漁心切,便懇求王永康幫忙,王永康說救李漁可以,但首先她們倆得簽字畫押加入姑蘇戲班。二人涉世不深,輕易中了王永康的圈套,在文書上當即簽字畫押。王永康很快露出真面目,讓她們即日起不許離開姑蘇戲班,為了怕李漁戲班尋事,派杜學士前往通報,稱喬、王二姬已自願留在姑蘇戲班。 杜學士告訴李香君,虎丘戲場發生沖場踩人事件之後,情況對李漁非常不利,喬、王二人是為救李漁才這么做的。王永康是平西王的女婿,與他抗爭,只是以卵擊石,不如趕緊握手言歡。李香君說是否加入姑蘇戲班,須與李漁商量後才能定奪。 信使深夜來曹府向曹璽報告,稱因連日下雨,山道沖毀,貢品車隊被堵於武進一帶。曹璽稱自己僅負責貢品,安全運輸問題事洪承疇的職責,應該由洪承疇拿主意。正好此時爾貴來訪,曹璽讓他通報給洪承疇,同時向朝廷通報蘇州府的混亂景象。 李香君想帶著戲班暫時離開蘇州避風頭,但得先與李漁商量,於是她去曹府請曹璽幫忙。曹璽說現在百姓包圍府衙,局勢混亂,便讓爾貴帶著護衛把喬裝的李香君送去。李香君向李漁通報外面的情況,李漁笑稱他們對局勢已經失控了,正應了物極必反這句話。然李香君告訴李漁的第二件事後

第23集

隆格格困於武進,感到剎是無聊,幸好知縣殷勤地請她吃飯,她一高興還給人唱幾段戲。趁大家醉酒的機會,隆格格一個人溜走了。 蘇州街頭到處都是《比目魚》的戲單,上面註明了由喬、王二姬主演,王永康手下急急報告,令王永康十分不解,因為兩人現在都在他的手上,他們拿什麼來演。 蘇州知府衙門前的聚眾鬧事還在升級,秀才們策劃著名要放火。爾貴得到情報,大驚,急忙與洪承疇商議,建議要採取強硬措施。洪承疇不以為然,認為秀才們沒有這么大膽子,硬給壓下了。爾貴只得找曹璽商量,曹璽稱已得到皇上密旨,要求迅速平定這種局面。爾貴得到曹璽支持後便有了膽氣,下令調盛澤的綠營兵來蘇州穩定局面。 洪承疇其實也有些慌了,尤其聽到有人揚言要火燒衙門後,害怕局面一旦失控,他是罪責難逃,便讓人火速通知王永康立即罷手。可這時已經晚了,王永康執意不聽洪承疇的話,手下潑皮更是氣焰高漲。洪承疇見沒產生任何效果,就去逼迫知府交出李漁。知府無奈,便告知李漁,李漁說這是洪承疇在找替罪羊,以便日後給知府按上自毀法度,交出權柄的罪名。知府醒悟,稱絕不把李漁交出去。洪承疇雙管齊下,親自出馬勸說李漁,卻被李漁一頓奚落,什麼目的也沒達到。 知府出面,想平定這場衝突,可是秀才們不依不饒,反把鬧事者的情緒給推了上來,他們紛紛鼓動大家放火搶劫。

第24集

隆格格乃金枝玉葉,她的失蹤可非同小可,曹璽讓人到處張貼尋人布告,可一直不知其下落。眼看武進道路已修通,為不耽誤貢品的運送,曹璽決定不等隆格格了。 蘇州知府衙門來了個三堂會審,審理踩踏人事件。李漁否認事發時他在現場,而是被人堵在蘇州客棧,客棧老闆可以作證。這點連指控他的白秀才也不敢否認,當庭表示李漁說的是真話。林五娘帶紅春樓的一班妓女在外面撫棺哭屍,說要為秀兒申冤。 在大堂之上,林五娘說虎丘戲場被踩死的女子叫秀兒,是紅春樓的姑娘,根本不是什麼黃秀才的妻子!黃秀才硬說秀兒是自己妻子,可說的理由漏洞百出,沒辦法只好說周書吏可以作證。周書吏不肯承認認識秀兒,令黃秀才尷尬萬分。林五娘不依不饒,當堂控告兩位秀才殺害秀兒,並讓紅春樓的妓女作證。 僵持間,曹璽說踩死還是殺死,當場派人驗屍就知道了,當場傳仵作驗屍。仵作發現死者僅頭部有傷,但傷勢不重,要求進一步驗屍。 兩個秀才面對驗屍結果無話可說,只是承認挑起事端是出於義憤,因李漁寫淫書《金瓶梅》,流毒深廣。洪承疇乘機想處罰李漁,被曹璽制止,曹璽稱大堂之上要講證據,不可臆斷。洪承疇怒,想以一品官員的身份壓制曹璽、李森先二人,沒想到李森先身上還有一道聖旨,稱不得對《金瓶梅》作者追究,洪承疇語塞。 曹璽提議既然李漁無罪,應該當堂釋放。洪承疇心有不甘,但又無扣押的理由,只得讓知府定奪。知府會意,宣布當堂釋放李漁。外面許多人在等待李漁出來,連吳強也在迎接的人群中。 兩個秀才死也不肯供出幕後主使,曹璽怒,下令拷打兩人,二人昏厥。 李漁回到了自己的戲班,李香君帶領大家擺酒為他接風。李漁感動之餘,發現惟獨少了喬、王二姬,心裡不由得一陣感傷。 李漁深夜帶人去王永康處索要喬、王二人,王永康稱二人是自願加入姑蘇戲班,訂有契約文書,可對簿公堂判個是非。王永康不承認虐待二人,讓家丁立即帶二人來見。

第25集

整個戲班全體外出演出一時難以操作,先得找到合適的場地才行,再說不能耽誤了進京演出的排練。得到了曹璽的同意之後,李漁決定將戲班託付給李香君,僅帶李三外出尋找場地,更主要的是尋找隆格格。 吳湘病倒了,但口中依然念叨著李漁,聽說李漁外出就急了,說得馬上去找到他,免得又給他跑了。雖說吳湘對李漁的印象已大有改觀,但在《金瓶梅》問題上,他認為是大是大非,一定得讓李漁悔罪不可,其迂腐程度連吳強都感到吃驚。 到獄中在酒菜里下毒的黑手一直沒有露出水面,爾貴告訴洪承疇市井傳言該事乃王永康所為。洪承疇不以為然,說證據難查,再說此人是平西王的女婿,打狗還得看主人啊。爾貴建議不妨據實調查,若能查實則提交皇上裁定。洪承疇反對將矛盾交到皇上那兒,說是吳三桂地位特殊,朝廷也有難言之隱。爾貴緘口。 吳湘身體稍有恢復,提出要去向洪承疇質問偽造御批之事,吳強勸阻不住,正好碰到李香君,便讓她來做工作。 李香君說洪承疇本來就賣主求榮,沒什麼話值得相信的,吳湘此舉顯得書生氣十足,實在是沒有必要。李香君責怪吳湘為何寧肯錯信洪承疇,卻不願相信李漁。吳湘辯護道,只是因為《金瓶梅》一書,不是別的原因,他不聽勸阻去了留園。 吳湘闖進留園,當面指責洪承疇偽造聖旨。洪承疇先是一驚,後又矢口否認,堅稱御批是真跡。吳湘說連鄭掌庫都承認自己在洪承疇脅迫下偽造御批的事實,你洪承疇還有什麼可抵賴的?洪承疇說他因位極人臣,遭人暗算而已,不足為信。吳湘情急之下說出御批是鄭雪陽帶來的事實,洪承疇暗自命人速速捉拿鄭雪陽,表面上百般安撫吳湘。吳湘氣鼓鼓地走了,稱還要進京去質問鄭掌庫。 吳湘不知洪承疇派人跟蹤他,出了留園就直奔紅春樓找鄭雪陽。

第26集

李漁出現在武進,受到了當地的歡迎,紛紛請他帶戲班來演出,光是定金就收了不少。可是,就在他們到客棧投宿的時候,發現包裹中的銀子失蹤了。無奈,他們向縣衙報了案。 審理案子的正是張知縣,當他得知眼前的人物正是大名鼎鼎的李漁時,十分高興,尤其聽說李漁也在找隆格格,更是感到欣慰,因為格格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失蹤的,朝廷怪罪下來他可吃罪不起。 衙役辦案效率奇高,不多時銀子給找了回來。知縣說如果找到隆格格,將請李漁戲班來武進唱十天十夜大戲,戲金加倍。 隆格格也日夜思念戲班,雖然她給鄉下戲班唱戲,但時刻想回到蘇州。在武進看到到處都是尋人布告,戲老闆實在吃不準這個隆京來是什麼來頭,但得知他們將有幸跟著李漁學戲,倍覺興奮,當即南下蘇州。 再說李漁走訪鄉間,發現有一個自稱李漁戲班的剛來演出過,尤其他們居然演出了他的新戲《比目魚》,讓李漁非常驚異。李三肯定地說,這是隆格格無疑了,李漁暗自點頭。 一路上,戲老闆反悔,不打算去蘇州了,隆格格不同意,老闆威脅說如果她不跟他們走,就去告發她,綁上她走。 李三在半路上巧遇隆格格一行,戲老闆派人毆打李三,阻止他們相認,後因知縣和李漁趕到,隆格格才被救下來帶到縣衙。知縣大喜,讓李漁在武進大演十天的戲,李漁讓李三速回蘇州將戲班帶來。隆格格見李漁不離開武進,便要求自己也留下來。隆格格非常關心戲班的情況,李漁說二姬都離開了戲班,隆格格表示這次她可以頂替她們在武進演出。李漁不同意,他知道只要隆格格再演戲,就更離不開戲班了。 知縣想護送隆格格返回蘇州,隆格格反對,她說要跟戲班在一起。李漁無奈,只好讓李三給曹府報信。 知縣欲追究戲老闆拐帶格格的罪名,幸虧隆格格說情而被赦免。李漁提議讓戲老闆的戲班跟他在武進同台演出,令戲老闆激動萬分。 李三回到蘇州報信,戲班的人聽說格格平安返回,而且又接了十天大戲,非常意外和欣喜,尤其是李香君,一直在等待李漁的訊息,這次見萬事順利,便馬上安排大家準備行裝赴武進演出,臨行時連吳湘叔侄的房費都一塊結清了。 洪承疇這幾天也沒閒著,他一直想宴請李香君,趁機見上一面。知府怕李香君拒絕,便提出讓林五娘出面去請。林五娘一眼看出是洪承疇的主意,說這是鴻門宴,不去。知府依照洪承疇的設計,威脅說洪大人知道紅春樓窩藏那些孩子和刺客,勸林五娘小心一點。林五娘答應幫著試試李香君的口氣。

第27集

李香君將李漁和隆格格的下落告訴了林五娘,並說明天一早戲班要去武進唱戲。林五娘大叫不好,因為洪承疇發帖請李香君赴宴,可能是個鴻門宴。林五娘勸李香君不要輕易得罪洪承疇,洪承疇對蘇州城發生的事並不胡塗。新班弟子,狄氏兄弟,還有陳三哥,鄭雪陽,他不是不知道,不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不過不赴晚上的宴席,怕是離不開蘇州,哪怕李香君走了,戲班的人也走不了! 林五娘說沒關係,李香君儘管去赴宴,因為晚上曹璽等人都要去。李香君不信,林五娘說她已經偷偷給曹璽等人發請柬,再說有她在,晚上不會有什麼情況。 知縣想想不放心,親自趕到蘇州曹府向曹璽報告隆格格的情況,說她不願回來,她在武進丹陽一帶已經小有名氣,成了掛牌花旦隆京來。曹璽哭笑不得,等知道她身份沒有暴露,便說算了,反正也就幾天時間。林五娘來曹府送帖,告訴曹璽洪承疇的如意算盤,曹璽本來不願去洪府赴宴,可經林五娘一分析,他又猶豫起來。 醇親王見隆格格久久不回京完婚,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進宮向太后告狀,責怪曹璽失職,父子二人請旨去蘇州迎接隆格格,太后同意了。皇上考慮再三,讓醇親王另負一使命,就是徹查蘇州府衙的案子,定要搞個水落石出,同時怕他們人生地不熟,須帶一名漢人當陪同,醇親王想到了鄭掌庫。鄭掌庫一聽能回江南老家,非常興奮,一口氣答應了下來。太后開恩,同意奶媽孫氏一起隨醇親王南下。 太后關照醇親王,吳三桂跟曹璽各組織一個戲班進京給她祝壽,讓她犯了難。本來李森先主張一起進京後再比試的,可顯得太鋪張,怕朝臣頗有微詞,故決定讓醇親王在蘇州先行給她選定一個較妥,而且不要顧忌洪承疇的意見。 入夜前,李香君吩咐李三做好離開蘇州的準備。為了避開洪承疇的耳目,讓他悄悄將行李送往更遠的滸墅關碼頭等候。 晚上留園賓客如雲,李森先、王永康等早早來到洪府,喬、王二人也來了,李香君帶著李三來到門口,周書吏將李三堵在門外。

第28集

留園中晚宴正酣,洪承疇藉故喝茶將李香君帶過一邊,李香君說她一會兒就要搭曹璽的船去武進,洪承疇有點不高興。李森先上前敬酒,說是為破獲蘇州府衙一案乾杯,洪承疇冷冷地說那幕後兇手又是誰呢?李森先表示很快就要將他抓獲歸案了,王永康在一旁吃驚。洪承疇想到李森先帶了一個高手當隨從,順便說為何不讓他出來見見大家呢。李香君怕李森先說出鄭雪陽的名字,急忙打岔,主動拉著洪承疇到一邊去賞曲去了。見到李香君和洪承疇的親密樣子,喬、王二人非常驚訝。 李香君剛剛坐下,提出來要走,洪承疇臉色一沉,說李姑娘要是走了,戲班就走不了了。滸墅關有很多浙江調來的綠營兵看守著。李香君疑惑起來,洪承疇見此話起了效果,大方地表示只要李姑娘安心在這裡喝茶,戲班就能過得了滸墅關。 滸墅關碼頭,狄氏兄弟久候李香君不歸,心裡不由得焦急起來,這時鄭雪陽出現了,狄氏兄弟告訴他洪承疇以扣留戲班為要挾,逼李姑娘呆在留園,鄭雪陽決定親自去看看。 洪承疇想出新的一招,讓人輪流勸酒,曹璽、李森先難以招架。李森先首先露出醉態,在王永康追問下,他說出了自己的隨從就是鄭雪陽。

第29集

李漁決定親自去蘇州營救李香君,隆格格也吵著要去,揚言要告洪承疇,並治他的罪。李三勸他們不必過於擔心,香君說三天內自有辦法出來,不如先等待,倒是這個王永康死盯著喬、王,一時無法把她們帶離蘇州。 曹璽匆匆趕往武進,臨行關照爾貴照顧好李香君。一到武進曹璽便見到了失蹤很久的隆格格,說起李香君,曹璽說她是自願留下,似有隱情。 洪承疇心滿意足,安排侍女服侍李香君,但李香君依然堅持要走。洪承疇威脅她,如果她走了,那鄭雪陽也就死定了。 醇王爺父子一路趕奔蘇州而來,曹璽得報令人把他們攔在武進。格格聽說三貝勒要來,頓時情緒低落,感傷自己永遠只是戲班的邊緣人。 醇王爺父子進入武進,眾官員前往迎接。三貝勒見到李漁大怒,疑為情敵,欲懲罰李漁。曹璽給李漁解圍,說李漁當初在水匪手裡救出隆格格,此番格格失蹤乃自己走失,不關李漁的事。三貝勒這才作罷。 醇王爺說道此番來意,首先是為太后選擇一個戲班進京演出,其二是接隆格格進京。眾人不服,紛紛揭露姑蘇戲班的陰謀,醇王爺不停,說要正式比試以後才能定奪,連曹璽的面子也給駁回了。醇王爺也有苦衷,吳三桂他可不能輕易得罪,這一碗水端平也真不容易。李漁見狀,建議李漁戲班與姑蘇劇社唱對台戲,兩個戲班輪流上台比戲,由王爺、曹大人等人來做評判。 鄭掌庫見到李漁,說道被洪承疇所逼,偽造御批之事,感到非常慚愧。吳湘來見鄭掌庫,核實御批的真偽問題,鄭掌庫當場演示,吳湘這才相信上了洪承疇的當。 洪承疇對爾貴說,他扣留李香君只是手段,目的是抓住刺殺他的那些亂黨。吳湘覺得愧對李漁,一個人飄然而去。 其實,吳湘是來找洪承疇的,他需要跟洪承疇有個了斷。洪承疇見吳湘氣勢洶洶,便陪起笑臉,在事實面前,他承認了自己的卑劣行為,然後乘勢用毒酒毒死了吳湘,以殺人滅口,掩蓋自己的醜事。

第30集

洪承疇對李漁的到來雖在意料之內,但又有些意外,一時難以決定是否讓李漁進來。爾貴看出了洪承疇的心思,說如果不想見就把他趕走。洪承疇眼珠一轉,把注意力投向李香君,問她是否想見李漁。李香君表示不想見他,洪承疇知道李香君怕他加害李漁,便表示要害李漁也不會選擇今天,便讓人傳喚李漁。李香君稱如果讓李漁安全離開,她就呆在這兒,洪承疇大喜。 洪承疇希望李香君今日能與李漁作個了斷,可二人在此相見不免感慨萬分,真情得以流露,令洪承疇十分嫉妒,又十分惱火,洪承疇下令拘拿李漁。 李香君見洪承疇出爾反爾,趁洪承疇不備,拔出洪的佩劍直指洪承疇的咽喉。李香君掩護李漁快走,不想洪承疇手下推出鄭雪陽,李漁、李香君二人驚呆,趁李香君猶豫之際,洪的手下奪了李香君的手中劍。洪承疇下通牒,要求李香君答應下嫁給她,便可以赦免李漁和鄭雪陽,沒想到李香君不吃這一套,寧願與李漁等人一塊受死。 隆格格和三貝勒的人馬及時趕到留園,輕易就控制了局勢,洪承疇等人眼看著隆格格他們帶走了李香君三人。三貝勒持金牌在手,以洪承疇系蘇州府衙案幕後嫌犯的名義當場拘捕,雙方僵持不下時,爾貴帶綠營兵進駐,下令將洪承疇押入府衙大牢候審。 同時被捕的還有周書吏等人。 蘇州府衙案會審,洪承疇乃一品大員,依然高坐堂上聽審,王永康因吳三桂關係也高坐堂上,堂下受審的只有周書吏一人。周書吏當下就招出受洪承疇、王永康二人指使,毒死兩位秀才的經過。洪、王二人否認參與此事,但當時周書吏買砒霜持的官府批文恰恰是洪承疇的,洪承疇無話可說。 知府犯了難,不知該如何裁定,僅判周書吏入獄。李森先拿出皇上詔書宣讀,著洪承疇進京述職。 如何處置王永康又讓大伙兒難住了,經商議決定釋放王永康為妥。曹璽、醇王、李森先都認為不可將難題交給朝廷,因為眼下朝廷正拿吳三桂頭疼,此時冒出了王永康來更是添亂。 自從三貝勒參與營救李漁行動,隆格格對三貝勒的看法大有改觀,讓他說服醇王選李漁戲班進京。

以上資料來源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焦恩俊李漁配音 趙銘
寧靜李香君配音 李曄
雷恪生洪承疇配音 袁國慶
趙亮王永康
戴嬌倩隆格格配音 馮駿驊
鄔倩倩皇太后配音 范楚絨
尼格木圖曹璽配音 劉彬
馮進高吳湘配音 李傳纓
隋蘭林五娘
莫俏媚喬姬配音 李曄
徐葉娜王姬配音 黃笑嬿
王振宇李三
楊升爾貴配音 張欣
李屹杜學士配音 金鋒
尹明馬知府配音 張欣
劉溯周書吏
宗峰岩鄭雪陽
李公律王紫稼
婁亞江吳強
張俊偉三貝勒
是安順治

職員表

出品人陳金海
監製張蔚青
導演范秀明
副導演(助理)陳家霖、黎文彥、阿諾、曹振宇
編劇王霄夫
攝影張世霖
剪輯游芳
美術設計鄭懷志
錄音徐守凱、張萬策
場記張立紅、羅燕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風流戲王 風流戲王
李漁 演員焦恩俊
36歲。戲劇大師,劇作家、戲劇理論家,性情中人,機智,有俠骨,風流倜儻,幽默喜調侃。他經營的劇團聞名全國,因戲中情節影射降清的洪承疇而遭洪承疇嫉恨,被洪暗中追捕。相傳《金瓶梅》一書出自李漁之手,有人愛有人恨,因為這個原因在他周圍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風流戲王 風流戲王
李香君 演員寧靜
28歲。秦淮才女,色藝雙絕,外柔內剛,富有正義感,清兵入關時曾暗中支持抗清鬥爭,明亡後流落蘇杭戲社坊間之間,清兵追查時被李漁所救,因為她的戲劇天分,一度以演戲為掩護藏身於李漁劇社,爾後當李漁有危險時,她又動用自己的力量進行挽救。因為她的悟性和大賦,在她與李漁之間發生了應該發生的心心相印的情感。
風流戲王 風流戲王
隆格格 演員戴嬌倩
18歲。清八旗陣亡貴族之女,被皇室收養。性格活潑好動,機智狡黠,好奇想,有逆反心理,對新生事物充滿嚮往,囚逃婚混入江南織造曹璽船上,割江南後想盡一切辦法跟李漁學戲,由愛慕李漁的才氣轉而愛上李漁本人。
風流戲王 風流戲王
洪承疇 演員雷恪生
50歲。前明降臣,官至太子太師,內翰林院國史院大學士,因李漁影射他的不忠而耿耿於懷,必欲除之而後快。因為他的存在,李漁的命運變得十分危險。
風流戲王 風流戲王
吳湘 演員馮進高
35-40歲。洪承疇門生,本是前明官吏,認為《金瓶梅》有傷風化,曾數次上奏查禁,入清後成為道士,仍然對李漁糾纏不休。洪承疇利用他對前明崇禎帝的愚忠,發動針對李漁的搗亂行動。
風流戲王 風流戲王
喬姬 演員莫俏媚
18歲。李漁戲社的台柱子,與王姬兩人從小跟著李漁,心中愛慕李漁,給李漁帶來樂趣和煩惱,因李香君、隆格格對李漁的關係暗生醋意。
風流戲王 風流戲王
王姬 演員徐葉娜
18歲。與喬姬一樣,後來成為李漁的另一個小妾,也是一個頭牌花旦。
風流戲王 風流戲王
鄭雪陽 演員宗峰岩
25歲。清廷宮中掌庫之子,本人卻是反清復明的俠客,因暗殺洪承疇而遭到通緝。他的存在為李漁和李香君造成了某種危險,也成為解救他們危險的有力力量。
風流戲王 風流戲王
曹璽 演員尼格木圖
50歲。首任江南織造,與格格父形同兄弟,其妻孫氏為康熙保姆。
風流戲王 風流戲王
王永康 演員趙亮
30歲。吳三桂女婿,雲南返回後居蘇州,通音律,喜曲藝,好文名,生活奢欲。

以上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作詞作曲演唱備註
風流人物陳煊平周晉進孫興、朱佳靚主題曲
入戲熊玲吳節朱佳靚片尾曲

幕後花絮

由於該劇是在夏季最炎熱的時間裡拍攝,高強度的工作讓焦恩俊當場暈倒,寧靜也遭肺部感染。

殺青之前的一段時間,橫店的溫度一直保持在30攝氏度度以上,但為了趕進度,劇組全體人員沒有一個偷懶的,演職員們幾乎每天都工作十五個小時,早上六七點開始拍攝,晚上有時候一拍就到後半夜。

由於焦恩俊完全不會唱戲,所以劇組很貼心地為他安排了一個戲曲老師。

1.

由於該劇是在夏季最炎熱的時間裡拍攝,高強度的工作讓焦恩俊當場暈倒,寧靜也遭肺部感染。

2.

殺青之前的一段時間,橫店的溫度一直保持在30攝氏度度以上,但為了趕進度,劇組全體人員沒有一個偷懶的,演職員們幾乎每天都工作十五個小時,早上六七點開始拍攝,晚上有時候一拍就到後半夜。

3.

由於焦恩俊完全不會唱戲,所以劇組很貼心地為他安排了一個戲曲老師。

播出信息

國家/地區電視頻道播出時間參考資料
中國西安一套2006年2月10日
浙江影視娛樂頻道2007年2月25日

劇集評價

電視劇《風流戲王》 電視劇《風流戲王》

劇中糅合了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如李香君、洪承疇、曹璽等。同時,將明末清初這段亂世以及東林黨事件等戲劇性很強的要素結合其中,增加了矛盾衝突,加上一定的“戲說”成分,從而使該劇具有更強的可看性。 (新浪評)

該劇生動地再現了明末清初,李漁這位風流才子痴心藝術而充滿艱辛的戲曲人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劇本大膽地對歷史進行了戲說:不但將學術界頗有爭議的《金瓶梅》作者定為李漁,還把“秦淮八艷之首”李香君和同時代的李漁“牽”上了線,並演繹成李漁的紅顏知己。 (網易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