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為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VCD收集了大量的臨床資料,並運用先進的電視手段和動畫等素材,比較系統地介紹了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影像學改變、發病機制、臨床檢驗、診斷要點和治療,以及與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鑑別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由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製作,片長25分鐘,適合醫學院校教學和臨床醫師參考使用。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

基本信息

作者第三軍醫大學
出版日期:2001年6月
編碼:ISRCCN-M22-01-0003-0/V.R
語言:中文簡體
讀者對象:醫學院校教學和臨床醫師參考
定價:¥38.00

內容介紹

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RA),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內分泌、代謝、營養、地理職業心理社會環境的差異、細菌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索等方面有關係,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覆發作,呈對稱分布。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後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廣義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除關節部位的炎症病變外,還包括全身的廣泛性病變。

國內診斷標準

症狀:以小關節為主,多為多發性關節腫痛或小關節對稱性腫痛(單發者須認真與其他鑑別,關節症狀至少持續6周以上),晨僵。
②體徵:受累關節腫脹壓痛,活動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強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結節
實驗室檢查:RF(類風濕因子)陽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線檢查:重點受累關節具有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X線所見。

對具備上述症狀及體徵的患者,或兼有RF陽性,或兼有典型X線表現者均可診斷。並有如下分期。

①早期:絕大多數受累關節有腫痛及活動受限,但X線僅顯示軟組織腫脹及骨質疏鬆
②中期:部分受累關節功能活動明顯受限,X線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及不同程度骨質腐蝕。
③晚期:多數受累關節出現各種畸形或強直,活動困難,X線片顯示關節嚴重破壞、脫位或融合。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http://www.toopoo.com/book/tushu/CN-M22-01-0003.html
2、http://www.pmph.com/product/videoDetail.aspx?articleId=17990&columnId=25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