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電》

巴金在30年代,創作了一部系列文學作品《愛情三部曲》:《霧》、《雨》、《電》。這部系列作品,是一曲理想主義的頌歌。它以巴金年輕時期的一些朋友的革命活動為藍本,寫出了那個時代的青年人為理想和正義不惜生命的精神。作品描寫了小資產階級在黑暗社會中的生活、思想、愛情等方面的矛盾與痛苦,揭示出社會對人性的摧殘,以及在新思想、新文化不斷形成,舊思想、舊文化不斷衰敗的新舊交替時期,作為社會的一員,不前進必將被社會所吞食。“愛情三部曲”是標誌著巴金的創作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個過渡。

基本信息

簡介

(圖)《電》《電》

巴金在30年代,創作了一部系列文學作品《愛情三部曲》《霧》、《》、《電》。這部系列作品,是一曲理想主義的頌歌。它以巴金年輕時期的一些朋友的革命活動為藍本,寫出了那個時代的青年人為理想和正義不惜生命的精神。 作品描寫了小資產階級在黑暗社會中的生活、思想、愛情等方面的矛盾與痛苦,揭示出社會對人性的摧殘,以及在新思想、新文化不斷形成,舊思想、舊文化不斷衰敗的新舊交替時期,作為社會的一員,不前進必將被社會所吞食。“愛情三部曲”是標誌著巴金的創作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個過渡

內容梗概

三年後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們在這裡組成一個革命團體。吳仁民也來到這裡,此時他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革命者,他與李佩珠之間產生了愛情。但很快,革命事業遭到沉重打擊,不斷有成員被捕被殺,他們中的一員敏無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憤,走上了暗殺的道路,但暗殺沒有成功,他自己卻遇難。

佩珠父親在上海突然失蹤,她委託吳仁民回上海尋找,自己留下來繼續朋友未完成的事業。

《序》

(圖)《電》《電》

《電》是《雨》的續篇,寫完了它,我的《愛情的三部曲》完成了。
說《電》是戀愛小說,也許有人認為不恰當。因為在《電》裡面戀愛的氛圍氣淡得多了。《電》和《雨》中間的距離跟《雨》《霧》中間的距離相等。
但是我仍然勉強把戀愛作為小說的主題。事實上《三部曲》里所寫的主要是人,是性格。我想用戀愛來表現一些人的性格。《霧》的主人公是周如水,一個軟弱的、優柔寡斷的人;《雨》的主人公是吳仁民,一個熱情的、有點粗暴、浮躁的人;《電》的主人公有幾個,我姑且拿李佩珠做代表吧,她比前面的兩個人進步多了。我大膽地說她是一個近乎健全的女性,但也只是“近乎健全”。
不過《電》和《雨》不同,和《霧》更有差別。《電》的頭緒很多,它倒適合這個標題,的確像幾股電光接連地在空中閃耀。
短篇小說《雷》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故事發生的時間在《雨》和《電》之間。因為《電》裡面的幾個人物如慧、敏、明、碧、影都曾在《雷》里出現過,我現在就把《雷》放在《電》的前面。
這部小說是在一個極舒適的環境裡寫成的。一個朋友讓我住在他的宿舍(北平西郊的一所花園,某大學的教職員宿舍)里,過了三個星期的清閒生活,使我從容地完成了《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應當感謝他的好意。

賞析

(圖)《電》《電》

巴金說——在序言里——要表現性格。這個,他沒作到。他把一個理想放在人物們心裡,大家都被這個理想牽繫著;已經沒有了自己,怎能充分的展示個性呢?他不許他們任意的活動。他們都不怕死,都願為理想而犧牲;他不是寫個人的生活,而是講大家怎樣的一致。他寫的是結果,自然用不著多管個性。戀愛,在這群可欽佩的男女心中,是可怕的;怕因戀愛而耽誤了更重要的工作。真的,這使此書脫離開才子佳人的舊套;可是在理想上還是完成才子佳人們,不過這是另一種才子佳人罷了。
最重要的角色,佩珠,簡直不是個女人,而是個天使;我真希望有這樣的女子!可是哪兒去找呢?她有了一切,只剩一死。別的角色雖然比她差著些,可也都好得象理想中人物那么好。他們性格與事業的關係,使他們有了差別,可是此書的趣味不在寫這些差別;假如他注意到此點,這本書必會長出兩倍,而成了個活的小世界。他沒這么辦。一氣呵成,他把角色們一齊送到理想的目的地去。他顯著有點匆忙。
是呀,他並沒敢忘了這群男女在工作上遇到困難,可是這些困難適足以完成他們個人的光榮與死。那些困難與阻力完全沒有說明,好象只為預備這么點東西,好反襯出他們是多么純潔。讀者對於黑暗方面只看到一個黑影,不能看到黑影里藏著多少東西,和什麼東西。我們從這篇東西只得到高尚的希冀,而得不到實際的教訓與指導。這個,據我看,是個缺點,可是也許作者明知這是個缺點。而沒法不這樣辦;他不願再增多書中的黑點。
文字方面,作者的筆下非常的利颼,清銳可喜。這個風格更使這篇東西透明,象塊水晶。他不大段的描寫風景,也不大段的描寫人物;處處顯著勻調,因為他老用斂筆,點到就完,不拖泥帶水。這個使巴金兄的充滿浪漫氣味的作品帶著點古典主義的整潔完美。他把大事與小事全那樣簡潔的敘出,不被大事把他扯了下去:所以他這篇——連附著的那篇《雷》——沒有恣肆的地方。他得到了完整,可是同時也失去了不少的感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