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初版於1949年,收小品散文34篇;續集於1973年出版,收作品32篇;三集於1982年出版,收作品37篇;四集於1986年出版,收作品40篇.四集合訂本亦於1986年出版,共收文章143篇。

基本信息

背景簡介

《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作者的居室。在抗戰期間,作者因避戰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學吳景超夫婦合資在北碚買了一幢房子。由於房子築在路邊的山坡上,沒有門牌,郵遞不便,便用吳景超夫人龔業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為“雅舍”。後來,他應邀在重慶出版的《星期評論》寫專欄,以“雅舍小品”為欄目,每星期一篇,每篇二千字,以筆名“子佳”發表,寫了十多篇。雖然後來《星期評論》停刊,但“雅舍小品”還是繼續寫下去,散見於重慶,昆明的一些刊物。抗戰勝利後,梁氏有意把作品輯為一冊,交商務印書館印行。可是由於當時內戰方殷,終因紙張太貴而無法即時出版。直到台灣後,才由正中書局出版。

作者簡介

梁實秋,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曾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店,主編《新月》月刊。後遷至台灣,歷任台北師範學院英語系主任、英語教研所主任、文學院院長、國立編譯館館長。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看雲集》、《偏見集》、《秋室雜文》、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

簡介

《雅舍小品》《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的文章,本來都屬於專欄式的作品,而且都是短篇,沒有太大的連貫性。其中所寫的,涉及不少作者熟悉的真人真事。根據作者自述,《雅舍小品》中的作品“雖多調侃,並非虛擬”,可以看出作品內容的真確性和寫作的取向。

《雅舍小品》每篇作品不出二千字,寫的都是身邊瑣事,生活隨筆.既不涉及政治思想,也不談中西文化問題。全書固然沒有統一的主題,所寫的都是獨立成篇,而且題材多是隨手拈來的。初看題目時,可能給讀者平凡的感覺,但細看內容後,卻又別饒趣味。像《握手》《 理髮》《衣裳》《女人》《男人》 ,《洗澡》 ,《牙籤》等,平常人絕對想不到這樣平凡的題目,竟然可寫出這么豐富的內容。作者在《雅舍》一篇中說,他的作品是“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的。至於書名用“雅舍”二字,只在點明寫作的所在地而已。

內容精要

《雅舍小品》《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中的文章,寫的不外衣食住行、營養娛樂、人倫道德、世態炎涼、生老病死等,是身邊瑣事,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日常生活。如《洗澡》 《孩子》 《敬老》 《吃相》《下棋》《理髮》之類,從中幾乎看不出時代的鳳雲,但卻頗有藝術魅力。他把種種人人熟悉的際遇和自迷的狀態略略曝光,人情的微妙,事態的紛壇,或者有意無意的小把戲,於他從容的幽默戲濾中顯露無遺,作者的品格和睿智也就在其中了。

《雅舍小品》中寫人際交住,人倫關係的篇章約占三分之一,諸如《孩子》《女人》《男人》等。這些篇章中有深刻入微的觀察,有對人性燭到的認識和表現,有些至今仍有啟示意義。如《下棋》中說:“觀棋是有趣的事,如看鬥牛、鬥雞、鬥蟋蟀一般,但是觀棋也有難過處,觀棋不語是一種痛苦。喉間硬是瘁得出奇,恩一吐為快。看見一個人要人陷講而不做聲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說得中肯,其中一個人要厭恨你,暗暗的罵一聲‘多嘴驢!另一個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難道我還不曉得這樣宙!如果說得不中肯,兩個人要一齊嗤之以鼻,‘無見識奴!’如果根本不說,憋在心裡,受病。所以有人於挨了一個耳光之後還要撫著熱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車,要抽車!””又如《孩子》中那“鼓譟起來能像一營兵,動起武來能像械鬥,吃起東酉來能像餓虎撲食;對於尊長賓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時撒潑打滾有如羊癰,玩得高興時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滿室,有如慘遭洗劫”的小太上皇們的種種情狀,現代人讀了不也要忍俊不禁,會心而笑嗎?但笑過之後卻又讓人似有所悟。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作者體會既深,描繪剖析也尤為精彩。如《握手》中寫“第一是作大官或自以為作大官者,那隻手不好握。他常常挺著胸膛,伸出一隻巨靈之掌,兩眼望著青天,等你趁上去握的時候,他的手仍是直僵地伸著,他並不握,他等著你來握”。你假如去握了,“結果是孤掌難鳴,冷渾渾的討—場役趣”。

《雅舍小品》中還有一些回憶性散文,談東安市場,談北京的年景,談水木清華,遷徐平淡中蘊含剪不斷的悠悠鄉愁與寂寞情懷,讀後常令人不勝遙想。時常正娓娓地話著家常,不經意間那揮之不去的鄉恩就猛不丁地冒出來。“台灣的燒餅油條,我以前在北平還役見過。我所知道的燒餅,有螺螂轉兒、芝麻醬燒餅、馬蹄兒、驢蹄兒幾種,油鬼有麻花兒、酣油鬼、炸餅幾種。螺螂轉麻花兒是一絕,扳開螺螂轉兒,夾進麻花兒,用手一按,咋吱一聲麻花兒碎了,這一聲響就很有意恩,如今我再也聽不到這個聲音。”(《佛餅油條》)這最末的一句透露了他的心事。

著作解讀

《雅舍小品》梁實秋
梁實秋是著名散文家、翻譯家,在台灣被譽為一代散文宗師。他的散文篇篇各呈異彩,令人愛不釋手,一切謝賄麗雋永簡潔之類的評語,都不足以對它評頭品足,它真正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雅舍”是梁實秋抗戰時期在重慶與吳景超夫婦合資買下的一幢小土屋,梁於是建議用景超夫人龔業雅的名宇命名,而他當時陸續發表的小品文後來結集出版時也便名刎雅舍小品入除了此期的創作外,他後來的一些小品都沿用了這個書名。

《雅舍小品》中的散文,多是專於一題,旁徵博引。如敘家常,娓娓道來,在輕鬆從容的敘說中隨意迸出幾朵幽默的浪花,叫人過目不忘。

幽默是梁實秋散文的最突出的風格特色。文學史家司馬長風認為:“在現代散文作家中,論幽默的才能,首推梁實秋,其次是錢鍾書。”梁實秋散文的幽默,是一種學者的幽默。想像豐富靈活,描述簡潔生動,隨意生髮,觸類旁通,熔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爐。

《守時》中寫:“甲欲訪乙,失打電話過去商洽,這是很有禮貌的行為。甲問什麼時候駕臨,乙說馬上就去。問題就出在這‘馬上’二宇,甲忘了叮問是什麼馬,是‘竹披雙耳峻,鳳入四蹄輕’的胡馬,還是‘皮乾剝落,毛暗蕭條’的瘦馬,是練習縱躍用的木馬,還是渡過了康王的泥馬。”作者有意歧解“馬上”一詞,信手拈來有關“馬”的典故,雖是隨意潑灑,卻隱含著作者的抨擊,於閒雅中見嚴厲,在文宇上造成漫畫效果,成為具有審美意味的表達。

藝術特色

1. 《雅舍小品》中的作品,是名副其實的小品,雖是“隨想隨寫”,但寫來清新雋永。內容涉及的題材都是平凡不過,普通人不大注意的,但在作者的筆下卻別饒趣味,令人讀後有深得我心之感。可見作者獨有的智慧和過人的洞察力。

2. 《雅舍小品》所寫的題材雖屬於生活瑣事,但寫來卻不會淡如白開水,也不會板滯如流水賬.梁實秋的散文,能在平凡中顯真誠,於小節處蘊含哲理,是智慧之作.他的文章最合乎知識分子的品味和格調,既博且雅,一派從容,篇幅雖不長,但卻令人在最短時間內去體會人生,參悟智慧。他的文章,親切易讀,任何年齡的讀者,都會在他那圓熟,幽默和趣味的文字功力上獲益.。

3.梁實秋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學基礎,又精研西洋文學,在作品中往往流露出西方隨筆式的從容與優雅,雖然生活點滴都可入文,但下筆卻是最道地的中文,在溫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簡潔,絕無生硬歐化的痕跡。

評論

《雅舍小品》梁實秋文集
梁實秋的散文如出水芙蓉,一切諸如清麗雋永簡潔深邃之類的評語,都不足道出其全貌。其內容大多來自生活瑣事,寫男人女人、小狗小貓、下棋麻將、理髮洗澡、吸菸喝茶、燒餅油條,梁實秋信手拈來即能妙筆生花,將在生活中的所感所悟藉助些許小事娓娓道來,道人之所不能道,或將人之所能道者道至極處。多讀幾遍,一些梁氏之經典名句即可以脫口而出。譬如他寫女人--“女人確是比較富於說謊的天才”,寫女人打毛衣--“至於幾根蔑棍,一上一下地編出多少樣物事,更是令人叫絕。”寫男人--“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髒”、“有些男人,西裝褲儘管挺直,他的耳後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於種麥!”,寫打麻將--“貴在臨機應變,出手迅速,同時要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有如談笑用兵。”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梁氏散文以小見大,絕不板起臉來教訓人,更不故弄玄虛。平實之間,靈性自現,智者益其智,賢者益其賢,而不肖者對號入座自然不免悚然自慚。

梁氏行文旁徵博引,縱橫捭闔,中西逢源。就其想像力而言,謂之“精騖八極,心游萬仞”不算過分。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但謔而不虐,在調侃的背後可以清楚地看到梁先生雅致的生活態度,悠然自得,自貴而自信;更可以看到一種深可回味的士林精神,直言不諱,憂國而憂民。可惜這種精神在當代中國文壇似乎至今已成絕響,不能不令人掩卷長嘆!

當然,此乃係本家之言,有不鍾意於此者自然悉聽尊便。有人認為《春江花月夜》獨篇冠蓋全唐,而有人卻大不以為然。魚翅冬粉蘿蔔海帶黃花菜,各有所愛,無可厚非。

有的文章讀了是讓人長脾氣的,有的則是消脾氣的。《雅舍小品》正是一副讓人消脾氣的“清熱去火丸”。

相關資料

《雅舍小品》梁實秋故居
逼出來的“雅舍小品”?

龔業雅在《雅舍小品》的序言中寫到:“入蜀後,流離貧病,讀書譯作亦不能像從前那樣順利進行。劉英士在重慶辦《星期評論》,邀他寫稿,‘與抗戰有關的’他不會寫,也不需要他來寫,他用筆名一連寫了十篇,即名為‘雅舍小品’。”當時,因為一篇發刊詞中的幾句話,梁實秋被扣了個“宣揚抗戰無關論”的帽子,內心一定很受傷。龔業雅既是梁實秋的知己之一,這一句話不會毫無來由,極有可能是她聽多了梁實秋鬱悶的傾訴,了解他的委屈,而替他打抱不平。

也就是說,在抗戰最熾時,梁實秋本有寫抗戰題材的選擇,但因為和圍剿他的文人們發生了論戰,反而沒法下筆了。亦可能是他賭氣刻意疏離抗戰。梁實秋喜歡在文壇上出風頭,願意站在潮頭,他怎么會無緣無故地放棄大熱門,一點抗戰題材都不寫呢?但是寫了,會被“敵人”解釋為欺騙,“你明明宣揚‘抗戰無關’,現在又寫抗戰題材,不就是為了吸引眼球嗎?”別人即便寫抗戰八股也是發自真心,你梁實秋寫得再好也是心懷鬼胎。可以說,經過這一次論戰,“抗戰”兩字成了梁實秋心中的一個鬱結,好像那只是對手的專利,跟他梁實秋完全無關。

回頭來想,以他寫“雅舍小品”的文筆,若能寫出一些“符合人性”的抗戰作品,不也是對抗日戰爭的一份貢獻嗎?

以上,應該只是“雅舍小品”出爐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根源還是興趣在此,梁實秋願意像個紳士一樣閒適地談點什麼。他的悠閒即使在如火如荼的戰爭中也要時不時地冒出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