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

《陶侃》,見《晉書·陶侃傳》, 性情聰慧敏捷,為官勤懇,恭敬有禮,喜好品評人物。

相關傳記及譯文

(陶)侃性聰敏,勤於吏職,恭而近禮,愛好人倫。終日斂膝危坐,閫外①多事,千緒萬端,罔有遺漏,遠近書疏,莫不手答,筆翰如流,未嘗壅滯。引接疏遠,門無停客。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光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游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諸參佐或以談戲廢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②博之具,悉投之於江,吏將則加鞭撲。曰“樗蒱者,牧豬奴戲耳!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亂頭養望③自謂宏達邪!”有奉饋者,皆問其所由,若力作所致,雖微必喜,慰賜參倍;若非理得之,則切厲訶辱,還其所饋。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殖家給人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鹹不解所為,後正會④積雪初晴,聽事前余雪猶濕,於是以屑布地。及桓溫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裝船。其綜理微密,皆此類也。(選自《晉書·陶侃傳》)
註:①閫外:統兵在外。②蒱:即樗蒱,古代一種賭博遊戲。③亂頭養望:用頭髮蓬亂來博取名望。④正會:大年初一聚會致賀。
【譯文】陶侃性情聰慧敏捷,為官勤懇,恭敬有禮,喜好品評人物。整天嚴肅端坐處理政事。他統兵在外,事情頭緒很多,但沒有一件遺忘疏漏;遠近所來書信公文,沒有不親筆回信的,下筆如流,筆無停滯。招待或送行有序,門前沒有停留等待的人。他常對人說:“大禹是聖人,還十分珍惜時間;至於普通人,則更應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怎么能夠遊樂縱酒;生年是對社會沒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後人記起,這是自己荒廢自己啊。”很多手下人有時因為談論趣事而貽誤政事,他就命令收繳他們的酒器和賭博用具,全部投入江中,並對將官處以鞭打,還說:“賭博是放豬的奴僕的遊戲,《老子》、《莊子》內容浮華,講的不是先王合乎禮法的言論,不能那么做。君子應當衣冠嚴整,要有威儀,怎么能用頭髮蓬亂來博取名望並自認為前途遠大呢?”有人送禮時,他一定要問其所來何處。如果是勞動所得,即使禮輕他也很高興,並加倍賞賜;如果是非法所得,則嚴厲責備並退回原物。有一次外出,看見一個人拿一束未熟的稻穀,陶侃問:“你拿他做什麼?”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見,就隨意拿來。”陶侃大怒說:“你既不種田,又破壞別人的稻子戲耍!”命人將他抓來鞭打。這樣,百姓勤於農時,家中充足。造船時,陶侃命令把木屑和竹頭都收集起來,人們都不明白原因。後來大年初一聚會時,積雪消融,廳堂前被雪水弄濕,於是用木屑鋪灑地面。等到桓溫伐蜀的時候,又用陶侃保存的竹頭做釘裝船。陶侃治理細密,都像這樣。
陶(侃)母湛氏。歸侃父丹為妾。陶家貧賤。湛氏每紡績資給之。使侃結交勝己者。賓至。輒款延不厭。一日大雪。鄱陽孝廉范逵宿焉。母乃撤所臥新薦。自銼給其馬。又密截髮。賣以供肴饌。逵聞之。嘆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侃後為潯陽縣吏。監魚梁。以一坩鮓遺母。母封還。以書責侃曰。爾為吏。以官物遺我。是增我憂矣。(選自《閨怨》)
【譯文】朝陶侃的母親湛氏。當初是嫁給侃的父親陶丹做小老婆的。陶家非常貧苦。湛氏每每很勤儉地紡了紗。織了布。這樣的賺了錢來幫助家用。他教陶侃要結交比自己好的朋友。然後可以增長學問和器識。家裡雖然貧苦。可是客人來了。很肯款待。一些兒沒有厭惡的心。有一天、雪下得很大。鄱陽地方的孝廉。姓范名逵的。到了陶家過夜。陶侃的母親就把自己床上新做的草荐。拿出來割斷了做草料。親自去餵客人的馬。又暗地裡剪下了頭髮。把頭髮去賣了錢來。充著酒菜的費用。范逵得知了這回事。就嘆口氣說。若不是這個母親。那裡生得出像陶侃這樣的兒子來呢。後來陶侃在潯陽縣裡做小官。管著捕魚的地方。有一次、把一瓮的鯗魚。送給他的母親吃。湛氏就原封不動的還了他。並且寫了一封信去斥責兒子。說、你做了官。把官里的東西送給我吃。這反使我增加了許多的憂愁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