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學史》

《阿拉伯文學史》

《阿拉伯文學史》是據黎巴嫩保羅出版社一九六0年出版的漢納·法胡里著的《阿拉伯文學史》第三版修訂本譯出的。與其他同類文學史相比,《阿拉伯文學史》簡繁相宜,脈絡清晰,篇幅適中,資料豐富,比較完整地向人們介紹了各個時期的阿拉伯文學情況。《阿拉伯文學史》從五十年代初出版以來,深受讀者喜愛,在阿拉伯各國一直廣為流行,不僅多次再版,而且被譯成其他文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黎巴嫩著名學者漢納·法胡里的這部《阿拉伯文學史》全面深入地介紹了不同時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期的阿拉伯文學情況。對作家、詩人及其作品也有充分的論述。資料豐富、脈絡清晰、篇幅適中、便於閱讀。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問世以來,在阿拉伯國家廣為流傳,深受讀者喜愛。曾被譯成世界多種文字出版。

阿拉伯文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學之一。 《一千零一夜》在中國已經家喻戶曉,這部詭譎奇幻的神話故事集就是阿拉伯文學貢獻給世界文壇的瑰寶。近年來,我國陸續翻譯出版了一些現當代阿拉伯文學作品,進一步擴大了我國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學的視野。然而,由於資料的匱乏和譯介上的困難,長期以來,我們對阿拉伯文學,特別是對阿拉伯古代文學,缺乏全面、系統的了解。在對外國文學和阿拉伯文學的研究日益開展、阿拉伯文學教學不斷發展的今天,向廣大專業工作者和讀者提供一部較為系統的阿拉伯文學史,是十分必要的。

該書的優點,是它吸取了阿拉伯學者和歐洲東方學學者的重要研究成果,對不同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演變、發展及其對生活和文學的影響,對不同時期文學的嬗遞關係及本身特點,對詩人、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內容和藝術性等,都有較為充分的介紹和論述。文學與哲學、宗教、歷史、藝術,甚至與自然科學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阿拉伯文學更是如此。本書對不同時代的總的文化、科學狀況都有一定介紹。它重視不同民族間的文化、文學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如對阿拔斯王朝時期、近代復興時期阿拉伯文學的發展與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及與歐洲文學間的關係,都有中肯的評述。

作者簡介

郅溥浩,男,漢族。1939年8月生於四川成都,1960年9月入北京大學東語系阿拉伯語專業學習,1964~1967年在大馬士革大學進修。1987~1988年在開羅太學進修中國社套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東方文學宣主任、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突尼西亞“全回翻譯、研究,文獻整理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中國阿拉伯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成果有,長篇論述:阿拉伯現當代文學概述(8萬字)、阿拉伯民間文學12萬字):譯著:《阿拉伯文學史》(長篇小說)、《梅連格胡同》(長篇小說)、《努埃曼短篇小說選》(合譯)、《一百零一夜》(故事集)、《一時殉情的戀人》(故事集),編輯並主譯《阿拉伯短篇小說選》,選編、合譯《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譚》多部,翻譯《陽光下的人們》、《小耗子》等中短篇小說20餘篇;發表《神話與現實——《一千零一夜)論》、《馬哈福茲小說的象徵性》等研究論文,文章40餘篇,在阿拉伯報刊上發表文章多篇。

目錄

再版前言
譯者前言
阿拉伯文學
第一章 阿拉伯語言
第一節 阿拉伯語言的發源地阿拉伯半島
第二節 阿拉伯語言的主人阿拉伯人
第三節 阿拉伯語言的本源及其發展
第二章 阿拉伯文學
蒙昧時期
第一章 蒙昧時期和蒙昧時期的文學
第二章 蒙昧時期的詩歌
第三章 蒙昧時期詩歌的產生和形成
 第一節 抒情詩人穆海希勒
 第二節 流浪詩人尚法拉
第四章 蒙昧時期復興的繁榮
懸詩作者
 第一節 烏姆魯勒·蓋斯
 第二節 塔拉法·本·阿卜德
 第三節 阿比德·本·艾布賴斯
 哈里斯·本·希利宰
 阿慕爾·本·庫勒蘇姆
 第四節 納比埃·朱布亞尼
第五節 祖海爾
第六節 昂泰拉
第七節 大艾爾薩
賴比德·本·拉比爾
其他詩人
第八節 女悲悼詩韓莎
第九節 讚頌和諷刺詩人侯特埃
第五章 蒙昧時期的散文
第一節 蒙昧時期的散文
第二節 代表作家
古斯·本·薩爾代
艾克蘇姆·本·綏菲
拉希德時期和伍麥葉時期
第一章 變動及其對生活和文化的影響
第一節 宗教和政治變革
 第二節 新的環境及其對文學的影響
第二章 拉希德時期和伍麥葉時期的詩歌
第三章 宗教鬥爭詩
 第一節 卡爾布·本·祖海爾
 第二節 哈珊·本·薩比特
 第三節 艾布·祖埃布·胡宰里
納比埃·吉爾迪
第四章 遊樂詩
 第一節 貝督因愛情詩
……
阿拔斯時期的東方
阿拔斯時期的西方
土耳其時期
復興時期
現當代文學

精彩書摘

阿拉伯文學
第一章 阿拉伯語言
第一節 阿拉伯語言的發源地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語言產生在紅海、印度洋、波斯灣及由亞喀巴灣向東到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廣大地區里。這一地區被稱為阿拉伯半島,或廣義地稱為阿拉伯島
阿拉伯半島大部分是沙漠和塔拉特。西部地勢最高,然後向東逐漸低斜,直至阿曼。它位於炎熱地區,只有高原地區氣候較好。高原地區僅在雨季到來時,萬里晴空才布滿了烏雲。除了葉門這樣的少數地區外,其他地方幾乎是不下雨的。許多地區常常出現乾旱季節,整個半島沒有一條常年流淌的河流。但這裡有一個由山谷組成的網路河道,每當雨水充足時,其間便積滿洪水。人們就利用山谷築起許多堤壩,蓄水備用。
北部地區常刮柔和的東風,稱為“薩巴”;有時從地中海刮來帶雨的西風;有時又刮南風,然而冬季的南風是多雨的,夏季的南風是乾熱的。還有一種稱為“賽姆木”的熱風,這是一種可惡的季風,它帶有硫磺味,阿拉伯人一聞到這種氣味,就知道熱風季節到來了。它在沙漠中颳起,帶走了空氣中的水分。它刮到哪裡,哪裡就受災。
阿拉伯半島分為幾個部分:葉門,是阿拉伯古代文明的搖籃,還有商人聚居地海達拉毛和航海之鄉阿曼。葉門的著名城市有納季蘭;挑花織品、外套及寶劍等產地薩那;各種香料產地佐法爾和以水壩聞名的馬里卜;葉門西北面的希賈茲。它的城市有麥加,又名恩姆·古拉,麥加城裡有滲滲泉和黑石。麥加的著名地區有位於艾布·格比斯山麓的薩法山和瑪爾沃山及米納山谷和阿拉法山。希賈茲的著名城市還有葉斯里卜(即麥地那)。臨紅海的蒂哈邁位於葉門和希賈茲之間。納季德地區位於希賈茲以東,沙姆以南,伊拉克以西,這裡產馬,空氣清爽。納季德以南是葉瑪邁,東南是椰棗和珍珠產地巴林群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